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基于遥感影像数据与保护区水文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反演区域植被覆盖度,分析1984~2021年挠力河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降水量与保护区淹水频率对于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984~2021年挠力河湿地低、中植被覆盖度地区呈先增后减趋势,中高植被覆盖度地区则反之。从保护区多年逐月降水与每年各月植被覆盖度的相关系数来看,挠力河保护区内植被生长情况整体受降水量影响较大,呈正相关,且植被覆盖度对降水量的响应为滞后约1个月。湿地淹水频率在0.45~0.50之间时,湿地植被长势良好。研究成果可为挠力河湿地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巴勒更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巴勒更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子,基于landsat和DEM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并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变异系数分析2016~2019年巴勒更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将研究区域的高程、坡度、坡向与当地植被覆盖度进行相关分析,探讨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 表明,2016...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喀什噶尔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质量与演变过程,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运用NDVI与像元二分模型等方法分析1993~2019年喀什噶尔河流域绿洲植被覆盖时空演化.结果 表明,喀什噶尔河流域绿洲植被分布总体上以克孜河与盖孜河为轴线,呈现从高到低向外分布,极高与高覆盖度集中于流域两岸大面积片状分布,中与低覆盖度集...  相似文献   

4.
由于多年生态输水,石羊河尾闾青土湖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植被覆盖度角度评估输水对青土湖绿洲的恢复效应,应用2019、2020年的无人机影像,通过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算法提取青土湖绿洲植被,利用2010~2020年Landsat卫星图像计算青土湖绿洲夏季INDVI图像,建立绿洲植被覆盖度和INDVI之间的关系函数,并利用关系函数对INDVI图像进行反演,得到2010~2020年夏季植被覆盖度,分析了青土湖绿洲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9、2020年绿洲植被覆盖面积分别为8.54、8.52 km;当INDVI位于区间[0.06,0.79)时,FFVC随INDVI呈指数上升趋势;绿洲平均植被覆盖度增长至输水前的9.6倍,19.14 km2的植被覆盖度得到改善;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明显,可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和波动稳定阶段。生态输水抬高了当地地下水水位,是促进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在目前的输水形势下,绿洲的生态水文过程达到动态...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艾丁湖区域地下水资源与旱生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流域调研、数据收集、遥感反演、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艾丁湖区域地下水资源变化对旱生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与地下水资源开采量关系密切,人工植被平均覆盖度与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天然植被平均覆盖度与地下水开采量在1976?2005年期间...  相似文献   

6.
黄龙全 《江西能源》2011,(2):38-39,43
以2004年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借助于RS和GIS技术完成对该区域NDVI的提取,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与分析该区域植被盖度,并定性说明了其空间分布格局,该研究成果可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监测和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干旱灾害是一种影响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遥感技术具有观测空间尺度大、实时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大范围、实时、动态的旱情监测。利用MODIS的LST和NDVI遥感数据,依托站点实测土壤含水率数据,分析土壤含水率与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考虑土壤类型,构建温度植被多项式模型,进行表层土壤水分反演,基于此开展2018年3~7月黑龙江省旱情遥感监测应用研究。监测结果显示,监测期内黑龙江省经历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干旱过程,干旱的核心区域为黑龙江省西南部区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研究表明,考虑土壤类型的温度植被多项式模型对旱情遥感监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干旱会引发植被绿度下降、农作物减产、生物栖息地破坏等诸多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均具有显著影响。以植被状态指数作为干旱指标,利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PSMD方法对1999~2019年全国植被状态指数序列进行周期与趋势识别,采用网格化趋势检验法揭示网格化的干旱趋势特征,运用多变量小波相干方法探讨干旱与多种遥相关因素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999~2019年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全国干旱大体呈减轻趋势,植被状态指数的线性倾向率为0.044/10a;不同分区的干旱变化特征各不相同,其中黄土高原区的干旱减轻趋势最为明显,植被状态指数线性倾向率为0.215/10a;网格尺度的植被状态指数趋势特征Z均值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分别为0.41、0.79、0.50、0.11,各季度旱情均呈减轻态势;遥相关因素组合PNA-ENSO对全国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未来可将PNA、ENSO作为干旱预警输入因子提高干旱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植被覆盖度对坡面水流的影响,采用人工植被覆盖在有机玻璃水槽上模拟坡面水流,以水力学理论为依据,通过改变植被覆盖度讨论其对于坡面水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坡面流速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可将植被覆盖度设为10%~30%,以减小坡面流速;平均阻力系数及糙率随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三江平原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将2000~2014年逐月MODIS卫星遥感影像(NDVI)数据转换为相应的植被覆盖度数据,结合同期气象数据及2000、2005、2014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工具,在土地利用未发生变化区域,采用偏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并通过统计分析和矩阵运算,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方式下植被覆盖度的响应变化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植被长势整体较好,多年平均最大植被覆盖度为0.89;植被覆盖度与气温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较降水而言,气温是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导因子,其中7月份的温度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最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转化,导致相应区域植被覆盖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辽河中下游柳河口至盘山闸段河流地貌生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流地貌角度,提出了包括河道横向形态多样性、纵向蜿蜒性、铅直向渗透性、河道稳定性及河岸带状况5大要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及5级评价标准,构建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辽河中下游柳河口至盘山闸段进行地貌评价,判断其地貌现状及限制因子,为日后保护、修复与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童  何海  吴志勇 《水电能源科学》2017,35(11):127-130
为分析近30年来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变化,基于Landsat 5、AVHRR-GIMMS和SPOT VEGETATION三种遥感数据,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和像元二分法,计算分析了窟野河流域近30年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1996年以后林地面积大幅增加,2006年以后工矿用地面积迅速增加;2002年流域的植被覆盖度为49.64%,2013年增加至56.82%;流域植被覆盖结构转好,高覆盖植被所占的面积具有极显著的上升趋势,低覆盖植被所占的面积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变化影响较大,大规模植被建设活动的实施是流域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矿产资源的大面积开发对流域植被覆盖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研究成果可为窟野河流域的生态修复、水资源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定西市渭河源林场规模设计中只有定性分析却无定量评估的问题,基于水资源设计承载力的概念,融合植被需水定额的算法,提出系统量化林场设计面积的方法,分别得出2016、2027年不同发展模式下渭河源林场各类植被的设计面积,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6年乔木林、其他林地和草地处于恢复模式与最优模式之间,水生态压力较大,灌木林处于保护模式与恢复模式之间,水生态压力较小,今后应以扩大灌木林面积为主,同时增加其他林地类型的用水量;通过提高生产、生活的用水效率,在项目区85%的供水保证率下,2027年可承载的植被面积仍可有较大幅度提升。该方法可为类似林场规模的评估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确定的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要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方法)分析了各影响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建立了五层递阶结构解释模型,进而确定了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实现三峡生态调度、保护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汛期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洪水资源,是提高乌江中下游干流构皮滩、思林、沙沱和彭水水电站综合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分析乌江干流中下游洪水资源特点和洪水资源利用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控制对象允许蓄量"的梯级水库洪水资源利用方式,以协调多水库和多防洪保护对象的相互影响,并以1963年实际洪水过程为例进行模拟调度,从防洪、兴利的角度综合分析了洪水资源利用效益。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洪水资源利用方式能有效提高乌江干流梯级水库洪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梯级水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