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阐明铁路货车轮轴的断裂失效原因,对轮轴上的裂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对某厂的57根裂纹轴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铁路货车轮轴典型裂纹的萌生区域、位置、形貌和萌生周期等规律,并通过对典型裂纹的检验,掌握了裂纹的萌生机理,提出了应对的建议。研究结果有利于减少轮轴的裂纹,提高铁路货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货运在铁路运输体系占据着较大比例,随着铁路干线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全面提速的快速发展,货运车辆安全运行问题受到铁路企业的高度重视。轮轴是影响货车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加强轮轴技术管理十分重要。本文简单分析了铁路货车轮轴常见损伤以及超声波探伤工艺,并对铁路货车轮轴超声波探伤自动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铁路货车轮轴智慧化检修是货车轮轴检修行业的迫切需求,本文对智慧检修方案设计所涉及的战略规划问题,国内外先进方案借鉴问题,遵照铁路轮轴组装检修质量规范问题,对状态修的支持和利用问题及工业4.0新技术应用等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铁路货车轮轴压装质量,对压装质量的既有保障方法进行了研究。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压装质量的4项评价指标,研究了国内外铁路标准与这4项指标相对应的保障方法。通过仿真,揭示了工艺参数对压装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有利于构建新的压装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轮轴压装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铁路交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铁路货车运输工作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轮轴检修维护作为铁路货车日常安全质量管理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铁路货车运行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加强对铁路货车轮轴的日常故障检查维修工作,结合不同故障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维护检修措...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铁路货车轮轴压装质量,对压装质量的既有保障方法进行了研究.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压装质量的4项评价指标,研究了国内外铁路标准与这4项指标相对应的保障方法.通过仿真,揭示了工艺参数对压装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有利于构建新的压装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轮轴压装质量.  相似文献   

7.
滚动轴承是铁路货车轮轴中最易损坏的组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铁路货车的运行安全。为此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技术,针对现场滚动轴承的检测结果,通过计算机专家系统快速得出修复决策,以减少决策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对铁路企业向现代化过渡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某油田直线电机抽油机导向轮轴发生断裂,采用宏观检查、无损检测、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拉伸试验及冲击试验等方法对该导向轮轴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失效轮轴材料中存在脆性较大的魏氏体和马氏体组织,其与腹板焊接处受焊接热应力影响极易萌生裂纹,在抽油机往复运动产生的交变载荷作用下,裂纹不断扩展最终导致疲劳断裂;建议严格控制导向轮轴的热处理温度和冷却速度,优化焊接工艺,同时加强对轮轴的质量监督及出厂检验。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铁路货车转向架B级铸钢的概率疲劳极限。研究中采用小子样升降法疲劳试验,揭示出该材料的疲劳裂纹主要萌生于铸造缺陷;在较低应力幅范围,裂纹扩展韧性有所降低,但仍呈现典型疲劳河流与阶梯状花纹及辉纹,并伴随有二次裂纹,属于韧性疲劳特征。视疲劳极限定义为期望寿命下服从正态分布的疲劳强度,应用极大似然法测定概率疲劳极限。与现有常规法、DIXON-MOOD法和ZHANG-KECECIOGLU法比较,证明极大似然法是唯一满足给定寿命的疲劳强度定义,效果良好的方法。针对其他方法,尤其是ZHANG-KECECIOGLU法,给出分散性与偏差较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车辆轮对是铁路货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铁路货车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车辆轮对包括的各种零构件较多,在铁路货车运行过程中,轮对构件容易受到各种人为、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磨损、裂纹等故障,对货车车辆的安全运行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保障铁路货车的运行质量,铁路部门需要提高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处理水平。本文简单分析了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并探讨了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重载货运需求,借鉴既有铁路货车轴承成功使用的经验,进行了重载铁路货车轴承选型、设计及维护的研究,通过优化设计、仿真分析及综合试验等手段,实现了重载铁路货车轴承的合理设计,满足了重载铁路货车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铁路货车的整体结构中,车辆制动装置是不允许存在质量问题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因为连接失效,导致基础制动装置产生脱落的情况,这对于行车安全是巨大威胁。所以,铁路货车的连接就显得很关键。而在铁路货车连接中,拉铆销技术应用,可以将拉铆技术和圆销结构相结合,是目前铁路货车制动装置连接中的一种新技术。在具体的拉铆销组装中,需要做好研制过程的把握,做好结构尺寸设计,确保相关力学性能够和技术要求相对应。对此,本文以铁路货车的拉铆销组装工艺分析,研究这一组装技术工艺和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外物致损是造成高速列车车轴疲劳失效的典型因素之一。采用立体显微镜分析CRH2系列高速列车S38C车轴表面的损伤,借助轻型空气炮向取于S38C车轴表面的四点弯曲疲劳试样发射多种角度、速度的球形和正方形钨钢弹体,模拟外物致损。采用逐步加载法来确定损伤试样的疲劳强度,在场发射扫描电镜下观测损伤特征和疲劳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车轴表面的损伤大部分是刮擦,少部分是缺口。球形弹体垂直冲击损伤随着速度的增大变得逐渐恶劣,材料缺失和微裂纹分布在损伤边缘,底部出现绝热剪切带引发的裂纹;球形弹体斜冲击损伤出射区主要以形变和剪切作用下的掉块为主;方形弹体冲击损伤形态各异。不考虑损伤形成的工况,试样疲劳强度随着损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深度作为损伤评价参数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为车轴外物致损检修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中针对铁路货车轴承压装设备进行分析,提出通用轴承压装机设计方案。压装机能实现60t/70t货车轴承的自动化压装控制和压装压力检测,准确得到所需的各种参数及压装力曲线。  相似文献   

15.
秦忠义 《山西机械》2014,(4):208-209
阐述了提速对铁路货车的影响,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检修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速动车组车轮材料在严酷服役温度条件下的抗疲劳裂纹起裂与扩展能力是制定车轮合理维修周期和进行服役寿命评估的基础。选用高速动车组用ER8C车轮钢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60~60 ℃服役温度范围内进行了应力疲劳试验及疲劳失效机制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轮辋、轮辐材料疲劳寿命均呈现出显著缩短趋势;在较高的服役温度条件下,试样出现了半椭圆形的次生疲劳裂纹起裂扩展形貌特征,且由于轮辋与轮辐不同位置材料强度韧性的差异,使得产生次生疲劳裂纹起裂扩展形貌特征所对应的温度条件不同,对于轮辋材料,当试验温度升高到50 ℃时,试样开始产生次生疲劳裂纹,而对于轮辐材料,当试验温度升高到30 ℃时,试样便开始产生次生疲劳裂纹;通过对主次生疲劳裂纹的扩展特性比较分析可知,随着应力强度因子幅值的增大,材料微观薄弱区域由珠光体片层层间转变为珠光体团晶粒边界。  相似文献   

17.
Focusing on the durability of carbon steel railway wheels, so-called tread thermal cracks, one of severe damages on the tread surface, were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cracks generation processes involving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read thermal cracks can be experimentally reproduc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current loading of continuous rolling contact with rails and cyclic frictional heat from brake blocks,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using an actual railway wheel. Relations of residual stress, cracks configuration and fracture surface were examined to consider the crack generation process.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thermal stress near the surface result in substantial tensile residual stress, which causes the generation of cracks.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柔性工装的工作条件和特点,提出了基于Profibus的三层控制系统结构,分析了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同时,探讨了主要控制单元的功能和组成,提出了基于"电机+升降机"的电动直线驱动方式,研究了基于PLC的精确定位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控制系统的集成,并应用到铁路货车底架柔性工装系统中,运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控制精度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