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泡沫酸化技术是解除油井油层污染的有效手段;施工时,首先注入预处理液溶蚀高渗透层,后注入泡沫液。在贾敏效应作用下,堵塞孔隙喉道。然后注入预处理液,使预处理液再进入渗透率相对较高的油层;如此往复到施工完成.泡沫液酸化技术对于油井压力低、油层物性复杂,层间差异较大的油井来说,这种分层酸化有时显得勉强,较很难达到分层酸化的目的.针对此类问题,在具体施工当中。根据油井实际情况。对泡沫液酸化技术进行改进。在花土沟油田和油砂山油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汉油田具有的多层、厚层、非均质之特点,调查了国外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广泛采用的基质分酸技术。讨论了分流酸化的原理和方法。文中对国外几口分流酸化实例井进行了剖析,叙述了新型泡沫体系及水层分流剂在厚层,高含水油井分流酸化中的应用。介绍了当今基质酸化的新进展,最后提出了加强分酸技术的试验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多.  ЕИ 巴.  ЮА 《断块油气田》1996,3(1):47-52
综合处理工艺是基于对非均质开采层的渗滤场,通过注水井和采油井进行化学剂处理,以同时提高油藏的波及面积和驱油程度。  相似文献   

4.
以前的油田经验分析表明油井酸化不同于气井酸化,每英尺处理地基其响应峰值于相对低的酸体积下出现,且下降值超过了最优处理体积。发迹这个处理体积边界值的方法之一是把酸化层的油驱走并且用气体代替它。利用这种方法,酸化产物和油层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在支中的作用。本文描述了油井酸化的结果,即在井底附近残余油被气体取代时的情况。利用这种方式的早期结果表明可提高酸化反应效果,减少了水区酸化及地面乳化分离问题  相似文献   

5.
孤岛油田每年约有60-70口油水井发生堵塞。为进一步改善解堵增注的效果,应用酸化解 堵决策技术。酸化解堵决策技术是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诊断地层的伤害机理,用它来指导酸化解堵增注的选井、选层、施工是完全可行且十分有效 的。2001年1-10月份,共施工46井次,其中油井施工22口,累计增油19650t;水井施工24口,累计增注340254m^3,对应油井增油10207t。成功率87%,比没有使用酸化解堵决策技术提高了16%,有效期达到了150天以上,延长了48天,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常规酸化具有酸液分布不均匀、残酸返排不彻底等缺点.泡沫酸对地层渗透率和油水层都具有选择性,泡沫中气体膨胀能为残酸返排提供能量,使得残酸返排更彻底,携带能力强,返排时可将固体颗粒和不溶物携带出井筒.氮气泡沫酸化在华港104-P2井中的应用可以看出,该井在钻井完井过程中,由于固相颗粒侵入地层,黏土膨胀,使近井地带受到了严重伤害,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无效果,泡沫酸化有效地解除了钻井完井过程中造成的地层污染,使油井恢复了正常产能,表明氮气泡沫酸化是一项解决钻完井过程中地层伤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庆靖安低压、低渗油藏常规酸化返排较困难,易造成油层二次污染的问题,利用泡沫流体在地层的气阻叠加原理效应,封堵高渗层,改善产液剖面,增加低渗层的酸化效果。泡沫酸酸化工艺技术在靖安油田某作业区油藏现场实施4口油井,增产效果100%。泡沫酸酸化工艺实现了分层酸化,具有工艺简单、排酸彻底、处理半径大、对储层损害小、酸液有效距离长等特点。该技术对改造层间矛盾突出的低渗油藏低产液井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CB油田油井在中高含水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起泡剂、稳泡剂和基础酸液配方的筛选研究及施工工艺的优化等基础研究工作,分别在常规井和水平井中采用泡沫暂堵分流技术进行地层解堵酸化工艺措施。该项工艺的应用,在有效解除该油藏因地层微粒物运移引起的近井地带堵塞的同时,较好地避免了在油水关系复杂的层内条件下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易引起的油井含水上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荆丘油田晋45断块属第三系砂岩油藏,经多年开采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大部分油,水井进行过多次酸化改造。随着油井含水上升,层间矛盾加剧,常规酸化工艺已不能适应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配套技术治理油井出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砂导致油井卡泵、砂埋油层等事故而频繁作业,油井免修期大幅降低,维护成本据高不下,严重时出砂还会使得地层坍塌,导致套管损坏、油井报废。经过现场实践,针对不同出砂井类型进行了分类治理。对于严重出砂井采取防砂措施,控制地层出砂;对于轻微出砂井采取稳砂措施;对于冲砂漏失井采取堵漏冲砂.或泡沫冲砂技术。  相似文献   

11.
长岩心流动实验评价酸液酸化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长岩心流动实验,结合酸化前后岩石抗压强度分析,对比评价了常规土酸(12%HC1 3%HF)和新研制的有机缓速酸体系对大庆外围东部葡萄花油层高含长石储层岩心的酸化效果,表明有机缓速酸体系具有一定的缓速能力,能够处理地层深部伤害;将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实验与岩石抗压强度实验相结合,可优选酸液类型、浓度和用量,有利于提高砂岩基质酸化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由含氨基磺酸和多种助剂的商品缓速酸与氟化氢铵组成的酸化液HS-F,讨论了用于注水井解堵的原理和性能,报道了室内实验数据、施工工艺和现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砂岩矿物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酸化酸液体系选择困难,采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结合电镜扫描技术,分析了经验选择的酸液体系对TZ气藏两类典型砂岩储层的酸化效果影响,根据酸化物理模拟实验优选了两类储层的酸液体系。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大于20%(w))、岩石胶结疏松的储层,仅用15%(w)HCl酸化不能解除钻井液污染,需采用前置酸(15%(w)HCl)与主体酸(12%(w)HCl+1%(w)HF)相结合,并适当减小用酸量;泥质含量高、岩石胶结强度高的储层,采用前置酸(12%(w)HCl)与主体酸(13.5%(w)HCl+2%(w)HF)相结合,适当增加用酸量。实验研究表明,一套酸液体系难以解决复杂砂岩储层的酸化问题。现场应用试验表明,实验优选的酸液体系能较好地解除储层污染,提高酸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溶液中杂质的来源,以判断脱硫溶液的发泡原因。 方法调研钻井、酸化及防腐作业使用的工作流体组成,分析其中潜在的致泡物质。 结果钻井液中的润滑剂、酸化液中的助排剂及集输过程使用的缓蚀剂中均含有表面活性剂类物质,具有强致泡能力。 结论上述物质被高速流动的原料气夹带进入脱硫装置,可导致脱硫溶液发泡。   相似文献   

15.
川东石炭系气井生产时间长,部分气井出现不同程度的井筒堵塞影响产能,常年反复酸化导致气井井周形成大的近井酸蚀通道,酸液未发挥作用就已漏失,酸化效果差且稳产周期短。鉴于目前川东石炭系气井解堵难的问题,通过井筒堵塞物分析明确了堵塞物主要由铁的氧化物、碳酸盐、BaSO4和SiO2等无机物和月桂醇聚醚类有机物组成,推荐的解堵工作液体系(15%(w)HCl+1%(w)缓蚀剂+2%(w)铁稳剂+3%(w)表面活性剂)在地层温度下对垢物的溶蚀率最高达77.6%。对不同堵点位置的堵塞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堵工艺,油管堵塞推荐连续油管或油管注酸解堵,套管堵塞推荐真空回位抽砂工艺,地层堵塞推荐泡沫酸酸化解堵。采用研究的解堵液体系和工艺开展现场试验6口井,解堵有效率100%,为本区和同类型低压气井解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  相似文献   

16.
艾哈代布油田主要采用长井段水平井线性井网开发,由于水平井段长、地层非均质性强,均匀布酸难度很大,为此,提出长井段水平井连续油管拖动酸化工艺及其辅助均匀布酸方法。结合储层特征,确定采用连续油管水平井段变速回抽酸化或定点酸化实现酸液的锥形注入形态,并使用转向酸液体系协助分段均匀布酸、水力喷射突破污染带等辅助布酸方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酸化后单井产量是酸化前的1.4倍,累计增产原油88.9×104 t,为油田建产提供了工程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南海西部文昌油田群部分油井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储层具有胶结疏松、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多采用悬挂筛管完井,酸化时很难实现均匀布酸,往往出现增液不增油的现象。针对储层特点及完井方式,研发出了WZX-02自转向酸+WHS-05缓速酸的复合酸液体系,该体系能有效抑制酸液进入高渗层,避免酸化后含水大幅上升。该体系在文昌M油田D井进行了先导性试验,酸化前产液量为68 m3/d,产油量为32 m3/d,含水53%,酸化后产液量为207 m3/d,产油量为117 m3/d,含水43%,增产效果显著,可为类似中高含水筛管井酸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注水井微弱酸在线酸化增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部分注水井注入压力升高,达不到地质配注要求。为提高区块注水效果,注水井降压增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常规酸化、压裂等增注措施,停注、放喷泄压造成地层能量损失严重,为减少措施欠注,节约措施成本,提出了一种新型酸化降压增注思路—微弱酸在线酸化增注技术。针对胡尖山油田三叠系长2油藏压力高欠注井,通过室内试验研发了一套微弱酸酸化液体系、研制了一套微弱酸加药设备;完成了对元167-12注水井的现场试验,达到一定的降压增注效果,为后期该区块注水井降压增注提供了技术支持,初步配套形成了微弱酸在线酸化增注技术。  相似文献   

19.
酸化体系中石英的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X’Pert PRO X-射线衍射分析仪、分光光度仪等手段,系统评价了石英在60℃条件下,与5%HCl、5%HCl+0.5%HF、5%HCl+1.0%HF、0.5%HF、1.0%HF、8%HBF4和5%HCl+7%HBF4七种常见酸体系反应的化学行为,重点分析了酸液中可溶硅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石英与HF酸、土酸反应快速强烈,前2h硅离子浓度波动大,是硅质沉淀形成的主要时期;与氟硼酸体系反应慢,达最大反应强度长于12h。酸蚀后矿物结构无明显变化,可溶硅离子浓度与长石矿物、粘土矿物上述酸化体系中平均浓度相近。通过快速返排残酸,使用低浓度的HF酸进行酸化,采用过量的后置酸液以及在酸化液中加入相应的阻垢剂可预防砂岩酸化时硅质沉淀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大庆高台子油层闭合酸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合酸化技术是碳酸盐岩酸化压裂后,对人工裂缝进行再改造的补救性措施,通过解除对裂缝造成的伤害,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增大扫油效率,提高油井产量。针对大庆西部高台子复杂岩性地层的特征及水力支撑压裂情况,进行了措施方案分析,扩大了常规闭合酸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提出了在水力支撑裂缝中进行酸化解堵的新观点,研究了适应该地层的压裂液配方和酸化解堵剂,现场进行2口井试验,闭合酸化效果较水力压裂效果明显,产量平均增加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