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建筑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BIM技术的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考虑BIM在国内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开设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将BIM技术融入现有课程中,以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新型人才非常必要。文章分析了传统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课程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筑行业对于BIM应用的不断深化,如何解决BIM人才缺口,让BIM的教改方案更加符合实际,是作为人才输出的各高校在培养BIM技术应用型人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BIM的应用背景以及BIM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综合考虑了高校实践课程改革的原则,构建了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不仅在实际工程领域有着极强的应用价值,而且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文章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论述了BIM技术在土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沈阳建筑大学近几年将BIM技术融入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给出解决困难的方案,并介绍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表明:BIM技术不仅可以完全融入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而且将BIM技术融入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已势在必行,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现阶段工程估价及其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将建筑信息模型(BIM)引入工程估价课程教学,从教学目标改革、BIM与估价课程教学的融合、新的教学指标评估体系和BIM教学资源投入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工程估价BIM教学整体改革思路。从估价理论课程教学、课程案例教学、综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基于BIM的教学改革方法、教学方案和主要措施。最后,通过对常见BIM造价软件平台的概述,并结合工程估价课程特点和工程界对估价能力实际需求,提出了在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与决算等工程估价全过程全面应用BIM技术,全面系统估价能力训练的设想,并探讨了每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5.
BIM是现代信息化发展的产物,随着BIM技术的推广与实践,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BIM成为我国实现建筑业信息化的强大推动力,迫切需要高校土建类专业围绕BIM技术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文章对基于BIM技术与建筑学技术类课程如何融合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如何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BIM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1)
该研究对BIM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BIM的综合性;基于BIM技术搭建了教学平台,构建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两大支柱支撑的课程体系框架;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为例,建立了基于BIM技术的课程体系;针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实施、改进教学方法、在课程中融入BIM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BIM技术的含义,分析了BIM技术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在教学及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课程改革措施,论述了在实践教学中推行BIM技术的可行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4):126-127
BIM技术在许多行业中发挥着突出作用,其在数据可视化、三维可视化等方面的表现也十分突出。原有的教学技术无法满足和实现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和目标,BIM技术将会在建筑设备中发挥更多可能。紧跟教学改革的脚步,BIM技术在建筑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会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价值。文章论述并分析了BIM技术在建筑设备工程中的应用,并深入探究BIM技术在建筑设备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在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迈进,BIM技术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研究BIM技术在工程造价课程信息化建设上的作用,文章在了解国内外BIM应用现状和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案例将BIM技术应用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上,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补充,全面提升学生的建筑信息化水平,促进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2)
随着BIM技术的成熟以及国家、地方政府的大力推进,我国的BIM建筑市场应用进行得如火如荼,而目前BIM人才培养和教育还难以满足BIM建筑市场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担负起BIM技术的人才培养的重任,以便适应BIM技术在建筑市场的更快的普及和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如何进行BIM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BIM与VR技术通过数字化,将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融入建筑的设计、施工及运维中,引领建筑业的技术变革。BIM与VR技术的普及对土木类本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加强BIM与VR技术方面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必然。文章介绍了BIM与VR技术应用状况,在总结目前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模式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行土木工程类专业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基于BIM与VR技术的仿真教学系统,对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车伟  崔玥 《高等建筑教育》2019,28(4):126-133
根据企业对BIM人才的层次化需求,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在不改变现有教学体系的条件下,将BIM技术多阶段、梯度式融入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四位一体"的BIM教学课程体系。该体系依据课程特点,将BIM主要知识点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可依据自身能力、兴趣点和未来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BIM能力需求层次培养方案,完成BIM工程项目的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及毕业追踪调查,实现了BIM技术教育、实践和服务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3.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BIM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鉴于此,建筑类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对传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改革,将BIM技术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1+2+5"人才培养模式,将BIM技术知识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中,并在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基于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土木工程行业对BIM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独立院校BIM人才的培养方式。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情况,提出基于BIM的多课程联合教学建议,包括对现有课程BIM内容设置的建议、利用BIM优势提高专业教学效果的建议等,以此提高学生对BIM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以便快速适应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BIM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土建行业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给该行业的发展和转型注入了蓬勃的动力。对于向社会推广高素质人才的高校而言,紧跟时代步伐,在土建类学科的教学中引入BIM技术,并对传统教学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借鉴国内外高校的BIM教学经验,分析水工程施工课程传统教学的局限,结合BIM技术的特点提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瓶颈,提出基于实例化思想的课程系统改革方案。通过建立施工技术模型室和工程实例资料室,建设辅助教学资源库(录像、动画、图片),以及在新编教材中贯彻实例"索引"思想等措施,构建实例教学资源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各种实例资源和课程改革思想合理运用,使学生将工程实践知识有机融合于共性专业理论学习过程,增强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性和实践针对性,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但在BIM教学上,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侧重点和教学策略仍存在差别。通过设计问题框架,从课程设置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效果评价及具体解决路径等角度,对文献中阐述的BIM课程设置进行详细分析。尽管目前已形成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BIM课程设置体系和专业课程改革方法,但对BIM课程设置和教学细节问题的阐述尚不全面。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地方高校BIM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具体问题,为地方高校BIM课程设置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教材知识点不系统,而且许多内容涉及到比较前沿的科学知识,使得初学者难以把握核心知识,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通过对课程内涵的理解,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建筑环境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究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针对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点之间缺少联系、学生结构概念运用能力不足、忽视建筑结构技术创新等问题,通过教学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实践,对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教学案例库中的工程设计案例和工程事故案例与各章节中提炼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相对应。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案例教学,建立了教学内容之间形象的联系,建立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联系,把握了新型建筑结构发展的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