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软件工程师》2015,(5):60-62
随着软件在信息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软件系统的可信性方面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对可信软件和软件构件进行定义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的可信软件系统框架;一个基于构件的可信软件系统框架包括软件系统的信任根构件、可执行的构件集、HASH函数以及构件之间的控制权可信转移协议等部分;在此框架下,对基于构件的可信软件系统进行描述和表示。为基于构件的可信软件系统的构造和开发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软件系统在信息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软件系统的可信性方面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软件可信性可由软件可信属性集来进行描述和表示,但是人们根据软件系统的不同特征和不同层面提出了很多软件可信属性集。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软件可信属性的表示以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可信属性相关性、独立性和冗余性的概念,并基于相关性分析可以从所知的属性集中构建一个适合的可信属性最小子集作为对软件可信性进行评估的指标。此方法能够很好地对可信软件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度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软件的可信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的可信软件设计方法,将软件划分为构件,通过构件关系组织成构件树,对软件进行可信性度量。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网构软件的构件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网构软件成为一种新的软件形态,如何选择可信构件来构造网构软件,并使其具有尽可能高的用户信赖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构件选择模型,它运用历史交互构件软件的可信性评价、朋友推荐及构件声誉来计算构件的各项描述的可信性,从而选择可信构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以上可信构件选择模型的构件选择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可信软件设计方法及可信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可信计算组织TCG(Trusted Computing Group)的信任链无法保障软件运行时动态可信的问题,对该信任链进行扩充,引入对软件运行时动态可信性的检测,提出了可信引擎驱动的可信软件信任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信软件设计方法及可信性评价策略.通过引入描述软件可信行为轨迹的可信视图,在可信软件检查点处植入检查点传感器,将软件可信性融入软件设计中.通过对软件的完整性度量以及运行过程中软件行为轨迹的监测,实现软件的可信性保障.实验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软件能够有效地检测软件异常,并且成功检测软件异常的能力明显优于基于TCG信任链的软件.  相似文献   

6.
毛南  黄岚  王忠义  刘志存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4):3433-3435,3439
简要回顾了容错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不同故障模型下系统的客错方式.对于瞬时故障、间歇性故障的容错可采用软件冗余方法,在实时嵌入式系统中采用软件容错时必须考虑任务的可调度性;而永久性故障则采用硬件冗余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一种实时双机嵌入式容错系统的模型,研究了构建容错系统需要解决的双机同步、故障检测及仲裁切换等关键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是一种新型复杂的网络化嵌入式系统,在CPS中存在多种软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如何确保软件及其交互可信性是开发高可信CPS的基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CPS软件的可信性评估框架,该框架包括两个模型:可信性指标模型和可信性评估模型.可信性指标模型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得到,而可信性评估模型则利用建立的可信性指标模型评估CPS软件及其交互的可信性.最后给出的实例分析,说明了提出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支持运行监控的可信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软件的可信性成为软件质量的焦点,对软件可信性的分析、度量和应用支撑成为热点问题.对软件实施有效的监控是提升软件可信性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软件编码以及相关技术的实现层,缺乏一套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以指导、支持运行监控的可信软件的分析和设计.通过引入面向侧面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及其相关概念,文中提出一种支持运行监控的可信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在支持运行监控的可信软件构造模型TSCM的基础上,利用一种面向侧面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C2-ADL描述具有监控能力的软件体系结构,试图为分析和设计具有监控能力的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结合网上拍卖系统的案例展示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和结果,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软件双冗余容错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冗余是比较常用的冗余容错设计方法.软件双冗余容错系统通过冗余执行完成相同功能的两个软件副本,并检查它们的结果,根据两者结果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出现了错误.建立了软件双冗余容错系统的运行时模型,并引入了软件双冗余容错系统的容错能力的概念.根据该模型分析了单个软件副本的容错能力对软件双冗余容错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提高单个软件副本的容错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软件双冗余容错系统的容错能力,还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但在极端情况下,双冗余容错系统的容错能力也可能会小于单个软件副本的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个面向方面的可信软件开发平台TS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软件规模和复杂度的增加,软件失效和故障问题日益加剧。如何在开发阶段利用开发环境为实现软件可信性提供有效支撑,从而确保软件运行行为与预期保持一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借助面向方面的设计思想,把可信性作为一种方面融入软件的开发环境,研究实现了可信软件开发平台TSCE。该平台能够在软件研制过程中,一体化地提供可信性需求定制、可信代码自动生成、可信代码自动织入等辅助开发手段。利用该平台,开发人员不用额外编写可信性实现的相关代码,便可在部署运行阶段使软件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判断能力和故障预警与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1.
Emmerson  R. Mcgowan  M.J. 《Micro, IEEE》1984,4(6):34-43
This quad-modular redundant system offers a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for supporting fault tolerance by incorporating hardware/software independence and five redundancy mechanisms to correct both transient and permanent errors.  相似文献   

12.
姚兰  桂勋  巨军让 《计算机工程》2007,33(6):83-85,1
随着硬件容错技术的成熟,软件容错技术成为提高系统可靠性的热点问题。直接开发容错应用是非常困难的,鉴于中间件为应用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该文研究和设计了一个基于中间件的容错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节点容错结构构造方法,为解决冗余、失效检测和恢复等容错的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解决方案。采用马尔科夫过程求出系统的可靠度,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系统的容错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容错技术是提高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研究了计算机容错技术的各种方法,如硬件容错、信息容错、软件容错等,介绍了TMR(三模冗余)的原理及其缺点,详细研究了两种最基本的软件容错技术NVP和RB。这些容错技术可有效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和数据库系统的嵌套使用,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操纵和管理结构,目前在传统的离线或在线事务处理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应用的特点之一是要求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文中提出了一种称为组合事务块的新颖容错原语,详细论述了它在C语言和FOXPRO中的实现方案.本质上,组合事务块是一种将数据容错、程序容错及算法容错结合起来的混合容错机制.文中还分析了组合事务块在冗余处理机上的执行时间,并用软件实验验证了它的容错特性.  相似文献   

15.
Transient faults are emerging as a critical concern in the reliability of general-purpose microprocessors. As architectural trends point toward multicore designs, there is substantial interest in adapting such parallel hardware resources for transient fault tolerance. This paper presents process-level redundancy (PLR), a software technique for transient fault tolerance, which leverages multiple cores for low overhead. PLR creates a set of redundant processes per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systematically compares the processes to guarantee correct execution. Redundancy at the process level allows the operating system to freely schedule the processes across all available hardware resources. PLR uses a software-centric approach to transient fault tolerance, which shifts the focus from ensuring correct hardware execution to ensuring correct software execution. As a result, many benign faults that do not propagate to affect program correctness can be safely ignored. A real prototype is presented that is designed to be transparent to the application and can run on general-purpose single-threaded programs without modifications to the program, operating system, or underlying hardware. The system is evaluated for fault coverage and performance on a four-way SMP machine and provides improved performance over existing software transient fault tolerance techniques with a 16.9 percent overhead for fault detection on a set of optimized SPEC2000 binaries.  相似文献   

16.
深海底集矿机传感器故障容错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海环境的特殊性,对集矿机传感器容错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双传感器冗余策略,同时把加权融合算法和灰色预测模型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基于混合冗余的传感器容错系统,用于集矿机传感器故障的检测、分离和容错,保证了集矿机双传感器在不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系统输出始终有效;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航天测控系统的可靠性需求,提出了一种紧凑型PCI总线测控系统的冗余容错设计方案。系统下位机采用了基于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来保证实时性,并在VxWorks系统中实现了高可用热插拔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冗余容错性能。提出了利用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NN)的故障诊断方法对热冗余设备进行在线故障诊断。仿真与实验验证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冗余容错性能,该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容错是保障软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该目标是利用对软件系统静态分析的信息,生成具有容错能力的方面文件来增强软件系统的容错能力。首先利用抽象语法树的分析工具,来获得一些有用信息,比如异常类型和抛出异常的方法。然后通过模板生成工具生成相应的恢复代码,利用面向方面机制,将代码动态编织入系统中。最后做一个案例证明方法在实现容错增强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Software is a major source of reliability degradation in dependable systems. One of the classical remedies is to provide software fault tolerance by using N-Version Programming (NVP). However, due to requirements on non-standard hardware and the need for changes and additions at all levels of the system, NVP solutions are costly, and have only been used in special cases.In a previous work, a low-cost architecture for NVP execution was developed. The key features of this architecture are the use of off-the-shelf components including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and that the fault tolerance functionality, including voting, error detection, fault-masking, consistency management, and recovery, is moved into a separate redundancy management circuitry (one for each redundant computing node).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n improved design of that architecture, specifically resolving some potential inconsistencies that were not treated in detail in the original design. In particular, we present novel techniques for enforcing replica determinism.Our improved architecture is based on using the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This choice goes beyond the obvious interest of using standard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since all the rest of the architecture is designed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CAN standard features, such as data consistency, in order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mplexity, the efficiency and the cost of the resultant system.Although initially developed for NVP, our redundancy management circuitry also supports other software replic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active re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