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陶瓷文化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而在当今,陶瓷艺术中的釉上装饰作为陶瓷艺术的重要一项,更有了飞速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无论是在制作工艺还是装饰水平方面都令世人赞叹不已.本文从釉上装饰的画面转型、装饰特性以及釉上走兽绘画讲述了釉上装饰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陶瓷艺术装饰,自古以来,无论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画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草虫鱼等都着重以线为主。采用工整细腻,重工重彩的传统装饰法。"珠山八友"等老一辈艺术家开创了"工兼写"的新路后,陶瓷艺术装饰  相似文献   

3.
陶瓷装饰中,装饰题材主要分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走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后,有了审美意识就已经出现了,先民最早在岩壁画和彩陶纹样中就初露端倪。走兽画发展至今已是非常成熟的,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走兽画从岩壁,彩陶,宣纸为题材逐渐在陶瓷装饰中也有大量出现。走兽和人类有密切关系,是人类的朋友,民族的图腾。笔者就以走兽在陶瓷装饰中的各种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艺术,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八世纪的中唐时期,长沙铜官窑就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新技术。据考证,当时在白釉下画绿彩、在青釉下画褐、褚、绿三色等品种,已表现了釉下五彩不一般的特点,加上纹饰上的变化,除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外,花卉、人物、走兽均为常见题材。因而丰富了釉下五彩装饰内容。宋代磁州窑、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的发展。与长沙窑的发展不无关系。这也奠定了今日醴陵釉下五彩在国人乃至世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邵同忠 《陶瓷研究》2006,21(2):27-29
论述中国走兽画与陶瓷走兽画的内在关系,分析历代走兽画大家的绘画风格及对陶瓷装饰的影响,阐述了研究包括走兽画在内的陶瓷绘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陶瓷装饰是一种运用各种颜色釉和色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绘在陶瓷或瓷砖上的装饰,经过高温一次烧成或低温二次烧成,可经长久保存.这些陶瓷装饰颜色或丰富或厚重,装饰手法灵活,受到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的青睐.本文通过对传统陶瓷装饰和新型的瓷艺画装饰的介绍,引领人们浸染新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陶瓷装饰艺术中,工艺美术工作者将手中所绘物象分为叫大类:即人物、山水、翎毛、走兽。走兽画的起源,可以说从人类开始有了审美意识就已经出现了,早在先民制作的岩壁画和彩陶纹祥中就初露端倪。走兽画发展至今,已留下大量精湛的遗产,  相似文献   

8.
釉上新彩装饰艺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统称为装饰陶瓷三大类.本文将讨论釉上新彩色彩装饰变化的过程中,技术和艺术审美的特点来说明分析的釉色装饰艺术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将陶瓷泼釉彩装饰绘画与国画泼墨技法结合对照,分析了泼釉彩绘画装饰工艺的艺术本源与特色,就陶瓷泼釉彩绘制载体、色彩变化、技法工艺等做了细致的分析阐述,同时指明了其对陶瓷艺术创作方式方法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题材不拘一格,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图案、书法无所不包,但在众多的装饰题材中,我特别钟情于花鸟、走兽类题材的创作,因为在对花鸟、走兽的描绘中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灵性.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从小就接触乡间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并经常为之着迷,从80年代初从醴陵陶瓷学校毕业后即进入陶瓷行业从事彩绘工作至今已近30年,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邓文科精心指导下刻苦钻研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统技艺,我坚持立足传统中国画技法,并运用西方明暗表现技法,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细腻唯美、生动灵性的艺术风格和宁静和谐的审美意境.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出一大批精彩的走兽类釉下五彩陶瓷作品,受到业界和收藏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1.
浅谈粉彩装饰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培才 《陶瓷研究》1996,11(3):126-127,13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在釉上五彩和珐琅彩的基础上,经过广大艺人的长期努力,发展成为釉上粉彩装饰.从清代康熙开始,经过雍正、乾隆,在技术上和装饰手法上达到成熟的阶段.粉彩的出现,丰富了陶瓷彩绘的装饰方法和艺术效果,成为釉上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装饰的优秀遗产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对我国陶瓷彩绘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斗彩是明代景德镇窑将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相结合创烧的一种陶瓷综合装饰艺术,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装饰工艺相互交融,斗彩陶瓷艺术呈现新的活力.本文简要分析了斗彩的传统工艺和装饰形式,探索了斗彩陶瓷技艺的人才培养和工艺创新,促进斗彩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自然界的动物逐渐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图腾,受到人们推崇,而精神文明正是通过艺术创作来体现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动物进入了艺术创作者的作品当中,从而出现了传统中国陶瓷走兽画艺术.其中粉彩走兽正是这类传统艺术的一个高峰.其艺术形式集百家之所长,文化内涵丰富,在陶瓷创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走兽画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走兽就成为陶瓷图样的主题材之一.粉彩走兽画产生于雍正年间,是粉彩艺术中出现较晚的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吸收了传统走兽画艺术的精髓,还在此基础上增强了色彩与景物的烘托,构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使走兽更为形象.由于各种动物的象征意义不同,所以也会表现出不同风格的形象.例如:马象征着"张扬"的风格;牛象征着"视死如归"的勇敢;羊象征着善良、和平的风格;猫象征着独立、自由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余慧 《陶瓷研究》2012,(3):97-99
中国在陶瓷艺术上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陶瓷艺术自唐代得到高度发展以来,对于陶瓷的制作以及工艺绘制都不断迎来创新,也为中国的艺术品历史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陶瓷艺术品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观赏以及装饰意义,而陶瓷釉上花鸟装饰作为我国人民最受欢迎的陶瓷艺术形式之一,同样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陶瓷釉上装饰的一些艺术特征及其釉上花鸟装饰的发展作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5.
王冲 《景德镇陶瓷》2014,(2):31-J0032
新彩是釉上陶瓷装饰的重要工艺之一,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运用新彩工艺进行花鸟的绘画创作,既能吸收中国画等传统绘画,又能融入油画、水彩等西方艺术,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官,成为众多陶瓷工艺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相似文献   

16.
陶瓷雕塑是一门独特的形式表现艺术,具有独特的造型语言,颜色釉装饰的陶瓷雕塑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最富盛名的就是唐代的"三彩釉"陶瓷雕塑.颜色釉陶瓷雕塑釉色绚丽多彩、品种丰富、极具个性,是不可替代的一门艺术种类.  相似文献   

17.
万庆 《景德镇陶瓷》2011,22(3):114-115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随着陶瓷艺术的发展,陶瓷装饰不断出现新技法,高温颜色釉在釉下装饰中的巧妙运用,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装饰艺术都是由粗细向精密发展的,就像人类的脚步,不可能停留在原地,这是人类实践和认识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陶瓷装饰艺术即是如此,"釉中彩"装饰艺术就是优秀的彩瓷装饰艺术的发展成果。翻开陶瓷历史教科书,就会发现彩瓷分类各有见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古陶瓷图典》这部权威性著作中,阐述了"釉中彩"概念,并且把它单独列类,可见釉中彩的彩瓷地位。尽管《中国古陶瓷图典》没有把"釉中彩"同"釉上彩"、"釉下彩"、"釉上、釉下双层彩"并列成类,但实际上已经解释了"釉中彩"的发展未来。书中关于褐彩、褐绿彩和白釉绿彩的条目中,分别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陶瓷走兽画艺术,尤其是粉彩走兽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一个高峰。其艺术形式集百家之所长,文化内涵丰富,对陶瓷艺术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装饰艺术的创新.特别是高温釉下彩绘的创烧成功,为唐代的陶瓷艺术注入了绚丽的色彩.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从它的美学特征中认识其装饰造型的独特风格,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