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GB/T 12706-2002对电力电缆铠装钢带的厚度进行了调整,相应的护套厚度也发生了变化,材料用量相应降低。通过准确理解标准变化并应用于生产,从中寻求节材降耗的途径对实际工作中成本控制、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护高压电力电缆外护套的绝缘免遭特殊运行条件下在金属护层感应的过电压的损伤,需进行金属护层感应电压计算及采取相应的保护电缆外护套绝缘的措施.本文分析了高压交联聚乙烯单芯电力电缆感应电压的产生机理,并以实际工程为例比较了各种运行方式下感应电压的计算结果,提出了电缆外护套绝缘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3.
电缆护套作为电力电缆的保护层,其绝缘的状态直接影响电缆的安全运行.针对电力电缆护套绝缘设计了一套带电监测系统,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中从控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出发,以电缆绝缘厚度的分析、判断和控制为例,阐明了采用控制图对电缆质量进行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主要讨论了电力电缆在发生单相对护套短路时,工频理想屏蔽系数的计算,给出了实际电缆回路工频屏蔽系数的估算方法,供电缆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笔者利用178个钻孔资料编制的二2号煤层等厚线图表明,煤层为厚薄相间的条带状,大致南北向展布,平均厚度2.95m,系一中厚煤层,影响其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系沉积环境和古地形,另外河流后生冲刷、沼泽基底不均衡沉降、构造和岩浆的侵入等在局部地区对二2号煤层也有影响。煤层厚度的变化影响采掘部署、造成采掘失调、降底回采率、增加煤层的研究与探测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对以碳化硅为基底、氧化镱为表面涂层的选择性辐射器进行优化分析,基于热辐射传输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带内、带外光谱发射率与涂层厚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涂层内外温差对发射率有削弱作用,而且涂层厚度越大这种削弱作用越明显.以0.98μm为典型波长的带内辐射,在涂层厚度为0.25mm时发射率有最大值;以1.8μm为典型波长的带外辐射,发射率随涂层厚度增加而单调增大.依据高性能辐射器应同时具备较高的带内发射率和较低的带外发射率的原则,综合分析得出稀土辐射器氧化镱涂层的最优厚度为0.25mm.  相似文献   

8.
以320 t混铁车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实测混铁车内衬厚度,采用Fluent等软件模拟计算出混铁车外表面温度,并分析混铁车内衬厚度变化对其外表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铁车外表面温度与内衬残余厚度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随着混铁车使用次数的增加,内衬厚度愈来愈薄,外表面温度随之升高。此外,根据建立的混铁车外表面温度与内衬厚度之间的关系,利用红外热像技术,可实现对内衬磨损程度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正弦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给出了海尔伯特变换器与微分器优化设计实例.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网络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快速性,可应用于XLPE电力电缆金属护套多点接地环流在线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十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已愈来愈成为影响和制约生产的重要因素,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作者对平项山十矿影响突,出煤层瓦斯赋存和突出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的变化、煤体结构、埋藏深度等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体积含量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区分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井田内厚度小于2m的单一煤层一般不具突出危险性,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有可能发生突出;戊9-10煤层分又合并线附近为煤与瓦斯突出带,其他煤层分又合并线附近可能形成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带.  相似文献   

11.
100kV文东线由于热缩套下的环绕防水带绕包不足,导致热缩套防水带和电缆本体缺乏良好压接,水份侵入电缆接头保护壳内造成外护套绝缘电阻不合格.  相似文献   

12.
根据岩石力学和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套管-水泥环-地层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分析不同地应力条件下椭圆水泥环厚度和弹性模量对套管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均匀地应力条件下,一定厚度的圆形水泥环对减小套管受力有益,在非均匀地应力条件下,采用椭圆水泥环能有效的减小套管应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线监测交叉互联的单芯XLPE电缆的绝缘状态,提出基于NI数据采集卡的电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于金属护层交叉互联处的电流、电压传感器,装有NI公司数据采集卡的下位机,分析数据的上位机;根据金属护层感应电压与护层电流的变化情况,采用先进的硬件设备与基于LabVIEW编译的监测程序实时监测电缆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其中,数据采集卡保证了信号的同步采集,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网络进行通信,保证了数据实时分析。系统利用LabVIEW对信号进行采集与分析,实现了数据存储、波形回放与故障判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及时发现地下带金属护层光缆的破损隐患,提出一种通过检测光缆金属护层对地绝缘电阻大小来判断光缆是否破损的方法.该方法在光缆的金属铠装体上施加直流高压,利用采样电阻测量漏电流值,通过计算光缆护层对地绝缘电阻的实际大小判断光缆是否有破损.搭建了实际测量电路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最大可探测对地电阻为25MΩ,最低可探测故障对地电阻为5kΩ,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两种金属护层接地电缆仿真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TP的LCC中提供了两种电缆仿真模型:一种是护套理想接地的电缆模型;另一种是护套经接地电阻接地的电缆模型.通过加入雷电波冲击和改变电阻长度的方法来研究线路的过电流和变压器的过电压,从而得出两种模型的差别.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一种能够反应实际情况的电缆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多回并列敷设电缆的热阻特性是影响直埋电缆输送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其热阻特性又与电缆的敷设方式或布局结构显著相关.以土壤中直埋的XLPE电力电缆为例,探索了多回并列敷设电缆的回数和层数、布置方式、回间距等对电缆热特性的影响,并据此找出了优化的敷设方式,为实际的电缆敷设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直埋电缆应尽量采用单层布置,最好不超过2层,回间净距以不小于2倍单回外径为好.  相似文献   

17.
高温加热电缆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加热电缆是在大功率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加热电缆.根据其使用特点,应选用不易氧化的合金或镀层金属作为发热元件,以耐高温的氟塑料作为绝缘和护套材料,屏蔽结构和材料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屏蔽效果和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保证电缆的长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