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我厂原有一套年产二千吨合成盐酸生产装置,用以平衡烧碱生产中的氯气。原装置采用的工艺流程为:两台降膜吸收器(10m~2)并排放置(图1)。氯化氢气体从1~#降膜吸收器出来再从2~#降膜吸收器底部进入,尾气氯化氢从2~#降膜吸收器顶部出来去水喷射泵;吸收水经转子流量计控制流  相似文献   

2.
河北宝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硕集团)原采用钢制合成炉生产氯化氢气体,从氯氢处理工序送来的氢气经氢气缓冲罐、阻火器.与来自氯氢处理工序的氯气经缓冲罐一起进入钢制合成炉内燃烧化合成氯化氢。氯化氢在空气冷却管内降温到120℃,送入石墨冷却器降温到30℃,进入一级降膜吸收器,与来自二级吸收器的稀酸并流吸收成为合格的盐酸;未被吸收的氯化氢气体从一级吸收器分气口出来,与来自尾气塔的稀酸并流进入二级吸收器的进气口,未被吸收的气体进入尾气塔进行吸收,不凝气经喷射泵后排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将换热设备降膜蒸发器作为一级吸收器,水喷射泵改为二级吸收器的尾气吸收工艺,从而可有效解决尾气(氯化氢气体)的吸收问题,并实现了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4.
张薇  吕晓艳  张少明 《化工进展》2004,23(3):289-291,333
介绍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用Ca(OH)2吸收CO2气体来模拟Ca(OH)2对SO2气体的吸收,并对两种吸收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表明了在相同条件下,Ca(OH)2溶液对CO2气体的吸收效果优于对SO2气体的吸收效果,且成本低、污染小、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该方法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用Ca(OH)2吸收CO2气体来模拟Ca(OH)2对SO2气体的吸收,并对两种吸收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表明了在相同条件下,Ca(OH)2溶液对CO2气体的吸收效果优于对SO2气体的吸收效果,且成本低、污染小、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该方法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用.  相似文献   

6.
陈惜明 《广东化工》2014,(18):11-12,39
以热碳酸钾为吸收剂,二氧化碳为被吸收气体,在双驱动搅拌吸收器内进行化学吸收实验,实验表明碳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时存在一个诱导期,讨论了吸收剂的温度,气液相的搅拌速度,吸收液浓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并测量了热碳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平均传质系数。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级串联鼓泡吸收器对NH3/CO2摩尔比为2:1的混和气体进行高气速选择性吸收,获得氨的总吸收率为96.7%,二氧化碳的总吸收率为33.1%,二级吸收器出口气相CO2摩尔含量达90.9%,液相氨碳摩尔比为5.85。将此吸收液在加压下精馏分离氨,基本可以把吸收液中游离氨回收。分离游离氨后的溶液在常压下进行解吸,蒸馏塔出口液体含NH3和CO2量仅为0.014%和0.006%,解吸气回串联吸收器进行循环吸收分离。对预计工业分离过程进行物料和能量衡算,分离1kg液氨需1MPa的蒸汽约3.2kg。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闭式循环柴油机(CCD)旋转床CO2吸收器内气液流动特点,建立了流经碟片填料旋转床吸收器气体压降计算模型。通过实验及编程计算,得到了气体压降数学模型中实验关联系数值。经不同工况下气体压力降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表明两者相对误差小于15%,可用于实际CCD系统旋转床CO2吸收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深入分析并建立了用于闭式循环柴油机(CCD)排出气体CO2水吸收的波纹碟片填料中试旋转床吸收器功率消耗主分量数学模型,提出了旋转床驱动电机总功耗回归分析表达式。根据不同工况实验得到的功耗实验数据,经回归分析得到了吸收器功率消耗的半经验公式。各种工况旋转床吸收器功耗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的对比表明,两者相对误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10.
H_(301)是我厂脱碳工段吸收塔液位控制系统。由变换来的低度气(含CO_2=20%,压力15公斤/厘米~2)进入吸收塔,与环丁砜泵打入塔顶的环丁砜溶液逆向接触,气体中的CO_2被环丁砜溶液吸收,出塔气体再经洗涤塔,而后去甲烷化工段。含有CO_280~110克/升的环丁砜吸收液(富液),自吸收塔底部经溶液换热器,温度提至110℃左右,再经吸收塔液位调节阀H_(301),由15公斤/厘米~2减压至3公斤/厘米~2左右,进入再生塔再生。(参看图一)  相似文献   

11.
垂直风冷翅片管中氨水鼓泡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玉林  徐士鸣 《化工学报》2010,61(2):289-295
详细描述了垂直风冷翅片管吸收器中氨水鼓泡吸收的传热和传质过程。管外侧套用翅片,管内侧中氨水吸收溶液和氨气都从吸收器的底部流入、顶部流出。根据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热质传递的微分数学模型。该模型分析了吸收器中两相流(即波动流、弹状流、泡状流)的变化,同时考虑了不同的两相流中气液相之间的热质传递以及两相流与管外空气之间的热量传递。通过解模型的微分方程,得到了一些重要参数(温度、摩尔分数)的局部值以及这些参数在吸收高度方向上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引言我厂主要产品硫化蓝生产过程中,在中和吲(口朶)酚的硫酸溶液用氨水中和以后,制成了农民所急需的肥料——硫酸铵。另外还有在硫化蓝加硫过程中有大量的硫化氢气体产生,该气体在常温时为无色气体,并有腐蛋臭的气味,过去因工业上无利用价值,任其排入空气中,但严重影响环璄卫生及附近居民的健康。我厂早想利用吸收剂加以吸收,但因吸收器的型式及  相似文献   

13.
H301是我厂脱碳工段吸收塔液面控制系统,简易流程如下: 由变换来的低变气(含CO_2=20%,压力15公斤/厘米~2)进入吸收塔,与塔顶来的环丁砜溶液逆向接触,气体中的CO_2被环丁砜溶液吸收,出塔气体,再经洗涤塔洗涤,而后去甲烷化工段。含有CO_2 80~110克/升的环丁砜吸收液(富液),从吸收塔底部经溶液换热器换热提温(t≌100℃),经吸收塔液位调节伐H301,由15公斤/厘米~2减至3公斤/厘米~2 ,进入再生塔,进行再生。 H301调节阀,由于被调介质腐蚀性大,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对氮稀释气体中的NO_2/N_2O_4和NO/NO_2/N_2O_3在25℃时、在0.5M和1.0M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吸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当NO_2的浓度>2×10~(-7)mol/cm~8时,从排出的气流中观察到氧化氮的存在。故液体中的表面可能有酸膜存在。在此浓度下,NO_2的吸收速率与NO_2气体浓度的平方成正比。由此可以证实N_2O_4是主要的吸收和反应成份。生成的NO的三倍量与被吸收的NO_2的线性关系图表明,由N_2O_4水解生成的亚硝酸(HNO_2)实际上被分解成一氧化氮和硝酸。这是吸收器中存在酸性液膜表面层的有力证据。实验发现,N_2O_4一次不可逆水解的吸收速率常数H(KD)~(1/2)在25℃时为0.136m/s。这一数值远大于研究人员过去观察到的数值。在25℃的温度下,N_2O_3的一次不可逆溶解和水解的吸收速率常数H(KD)~(1/2)为2.71m/s,而Komiyama在1982年报告中给出的在15℃时的数值为2.55m/s。  相似文献   

15.
分别考察了在垂直螺旋管内降膜式第2类吸收热泵系统中,溶液流量、循环热水流量、操作温度对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系统性能系数COP及热效率Eth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流量的增加,吸收器的传热传质系数也逐渐增大,而COP与Eth则有下降趋势;增加循环热水流量,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也增大,但对COP与Eth的影响却较小;对于操作温度,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会随着废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冷却水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同时,通过软件ABSIM的模拟计算,得到的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亚磷酸是我厂的主要化工产品之一。在生产中所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氯化氢气体、夹带的亚磷酸和水份。原尾气处理装置工艺流程(见图1)为:尾气经二台并联的降膜吸收器吸收后,成为盐酸流入贮罐,剩余尾气经缓冲罐组吸收后排入下水道。吸收水(河水)经流量计控制计量后从降膜吸收器顶部进入。经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该装置工艺上不尽合理,对尾气不能有效处理,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刘学军  江辉 《中国塑料》2018,32(11):84-88
通过Fluent软件对滚塑成型托盘的模内冷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目的是为了研究托盘上进气孔和出气孔的间距、个数、布置方式以及出气孔的直径对模内冷却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进、出气孔的间距可以缩短模内冷却时间;为得到较好的模内冷却效果,进气孔的总面积不能小于出气孔的总面积;在只有1个进气孔和1个出气孔的情形,当出气孔直径减小到进气孔直径的79 %时,模内冷却时间最短,如果继续减小出气孔直径,模内冷却时间反而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18.
Al2O3纳米颗粒对氨水鼓泡吸收过程的强化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试制出了性能稳定的Al2O3纳米流体的基础上,通过定氨气流量和定入口压力两种实验方案,验证了Al2O3纳米颗粒对氨水吸收过程的强化影响,同时找出了引起强化吸收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纳米流体性能的稳定性和吸收器入口与吸收器内气相界面的压力差.在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性能稳定而具有强化吸收效果的Al2O3纳米流体,尽管SDBS本身对Al2O3纳米流体强化吸收具有抑制作用.较大的压力差下Al2O3纳米流体在吸收开始阶段就表现出强化吸收效果.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加,氨水对氨气的吸收潜力减小,而Al2O3纳米流体对氨水溶液强化吸收的效果更加明显.对强化现象的可能机理给出了合理解释,为纳米流体对传热传质强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单一沥青生产厂的特点,采用油浸吸收一焚烧法新工艺处理氧化沥青尾气。除基本上消除了污染外,还可回收馏出油。结合操作实践,讨论了油浸吸收器直径、高度、吸收介质需要量及吸收器顶部温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中空纤维膜吸收器中CO2吸收过程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CO2在中空纤维膜吸收器中的吸收过程.以非湿膜操作为例,建立了中空纤维膜吸收器的传质模型,用T-型差分法模拟了CO2在水、NaOH、乙醇胺(MEA)、2-胺基-2-甲基-1-丙醇(AMP)水溶液中的吸收.研究了AMP-MEA混合有机胺水溶液吸收CO2的过程.对于CO2在0.6mol•L-1 NaOH水溶液中的吸收,比较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二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