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低品位金矿石原矿含金1.68 g/t,砷0.43%、碳0.40%、硫3.20%,金以显微或次显微形式浸染于毒砂、黄铁矿、褐铁矿中,具有载金矿物粒度细、砷和碳含量高等特点,是典型的低品位含砷碳极难处理 金矿石,严重影响金的浮选指标。为回收利用矿石中的金,分别进行了直接全泥氰化浸出、重选、浮选三种方案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全泥氰化浸出率仅5%,重选金精矿回收率不足10%,浮选可获得金品位 15.04 g/t、回收率77.13%的金精矿。由于浮选金精矿含砷、碳、硫有害元素均较高,浮选尾矿含金0.42 g/t,损失较高,因此试验采用焙烧预处理以脱除金精矿和尾矿中的有害元素,然后焙砂氰化浸出回收金。最终 试验采用浮选—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尾矿焙烧氰化浸出联合工艺,得到金总回收率70.66%的较好指标,有效地回收了矿石中的金。  相似文献   

2.
某低品位金矿石原矿含金1.68 g/t,砷0.43%、碳0.40%、硫3.20%,金以显微或次显微形式浸染于毒砂、黄铁矿、褐铁矿中,具有载金矿物粒度细、砷和碳含量高等特点,是典型的低品位含砷碳极难处理 金矿石,严重影响金的浮选指标。为回收利用矿石中的金,分别进行了直接全泥氰化浸出、重选、浮选三种方案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全泥氰化浸出率仅5%,重选金精矿回收率不足10%,浮选可获得金品位 15.04 g/t、回收率77.13%的金精矿。由于浮选金精矿含砷、碳、硫有害元素均较高,浮选尾矿含金0.42 g/t,损失较高,因此试验采用焙烧预处理以脱除金精矿和尾矿中的有害元素,然后焙砂氰化浸出回收金。最终 试验采用浮选—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尾矿焙烧氰化浸出联合工艺,得到金总回收率70.66%的较好指标,有效地回收了矿石中的金。  相似文献   

3.
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某金矿金矿品位较低,矿石氧化程度较高。金矿物粒度细小,主要以微粒、次显微金矿物形式嵌布于褐铁矿粒间以及被粘土矿物充填的褐铁矿裂隙、孔洞中,属于难处理矿石。根据该矿石性质进行了原矿全泥氰化浸金和浮选富集-氰化浸金两种工艺流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两种工艺均可获得较好的选矿指标:原矿全泥氰化搅拌浸出的金浸出率为94.19%;浮选富集-氰化浸金的金浸出率为97.62%,银浸出率为90.80%。由于浮选抛尾可显著提高氰化浸金的设备效率和经济效益,故推荐浮选富集-氰化浸金为该金矿的选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回收某高砷高硫复杂难处金矿中的金,分别开展了矿石的工艺矿物学分析,及浮选、焙烧、氰化浸出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黄铁矿、毒砂为主的载金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多以包裹体赋存,采用常规的氰化工艺金的浸出率较低,仅为18%左右。而采用浮选的工艺,通过组合药剂的优化使用,可获得金品位为21.05 g/t、金回收率为92.58%的金精矿,金精矿再经焙烧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可达89.93%。最终矿石在“浮选-焙烧-水洗-氰化” 的联合工艺下,可使矿石中的金得到较好回收。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含碳超显微包裹体难浸金矿石,分别开展了常规氰化浸出探索试验、优先浮碳再细磨浮金探索试验、细磨焙烧预处理再氰化提金探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氰化时金的浸出率仅为14.01%,即使进行脱碳处理后,金浮选的回收率也仅达到51.82%。该类型矿石若要解决受含碳和包裹金影响的问题,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焙烧预处理。矿石经细磨后,采用“焙烧-水洗-碱浸-氰化”的工艺流程,金的浸出率可达87.57%,从而使金得到了较好的回收。  相似文献   

6.
对川西某金矿的矿石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泥氰化试验和单一浮选试验。全泥氰化浸渣金品位为0.46 g/t,浸出率为87.5%,另外矿石中金属硫化物较多,且金的粒度细小,有碍于氰化的砷矿物含量较高,不利于金矿物的提取。相对而言,单一浮选工艺流程更适合该金矿床,原矿金品位为3.86 g/t,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获得的精矿金品位为65 g/t,金回收率91.7%。  相似文献   

7.
<正> 河南省桐柏县金矿为地表氧化程度较高的矿石,金粒细小,主要赋存于氧化铁矿物中,是一种特殊的矿石类型,暂称“铁-金”矿石,该矿石无论采用全泥氰化法,或采用氢氧基捕收剂浮选含金矿物的集合体,再对浮选精矿氰化,技术指标均不理想。本文提出采用煅烧-氰化法处理这种矿石,效果极为显著,浸出率达97.3%。现把情况简述于下。(一)原矿性质该矿金矿化形式为脉状硅化带。矿物组成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硫化物及碳质物,原生矿泥较多。金主要  相似文献   

8.
某金矿金浸出率不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金矿采用堆浸工艺,金的浸出率一直较低,改用全泥氰化浸出工艺进行试验,金的浸出率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为此,对该矿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影响金浸出的主要因素为雄黄、雌黄等。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采用原矿先经浮选除去雄黄、雌黄等硫化物,浮选精矿预处理后氰化浸出,浮选尾矿直接氰化浸出的方案进行试验,金的总浸出率达到88.52%,较原矿直接全泥氰化浸出提高25.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河南某难处理金矿石选冶工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南某难处理金矿石品位低、黄铁矿含量高、部分载金硫化物氧化严重,以及金嵌布粒度极细的特点,开展了详尽的浮选及全泥氰化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浮选工艺,所得精矿的金品位和金回收率仅为18.72 g/t和72.55%;而采用全泥氰化浸出工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矿浆液固比为2∶1,加石灰调浆5 h使矿浆pH值稳定在11.5左右,氰化钠用量为1 kg/t,氰化浸出时间为72 h的条件下,金的浸出率可达81.11%。因此,推荐采用全泥氰化浸出工艺处理该矿石。  相似文献   

10.
墨西哥某银金矿主要有价金属为银和金,并含有一定量的铅和锌具有回收价值。通过开展柱浸、浮选和全泥氰化浸出试验,结果表明,浮选能够有效回收矿石中的铅和锌,但金回收率仅为30%左右;全泥氰化浸出在最优条件下能够获得银浸出率为94.01%,金的浸出率为93.27%。  相似文献   

11.
朱军  祁栋  王永海 《矿业工程》2010,8(3):32-33
某矿石为显微金为主的高砷高硫低品位难处理矿,通过探索实验,确定了加助剂焙烧-加活化剂氰化的工艺,并确定其最优条件,使浸出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克塔斯金矿床主要产于石英二长岩体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中酸性火山岩的接触带。矿石中的金以微细粒状的自然金形式包裹在含石英 95 %以上的石英脉和石英中 ,部分自然金以裂隙金的形式存在 ,属难浸金石英脉矿石。为了开发利用该种矿石 ,发展当地经济 ,我们对该种矿石进行了提金工艺研究。1 金矿床矿石特征该矿床矿物成分比较简单 ,其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 ,含少量磁铁矿、镜铁矿、菱铁矿。贵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 (含量大于 90 %以上 ) ,同时还含有少量绢云母、绿泥石。2 矿石中金含量分析根据…  相似文献   

13.
彭伟  童雄  张自江  宋强  张胜东 《矿冶》2017,26(4):44-48
对云南某金精矿进行氰化提金工艺研究,该金精矿含金33.3 g/t,其中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赋存于硫铁矿物或风化的金属氧化物裂隙中。试验主要从磨矿细度、氰化钠用量、石灰用量、浸出时间、液固比等几个因素考察对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确定了最适宜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97.90%。同时,研究了加助浸剂双氧水对浸出率、氰化钠耗量、浸出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助浸剂可显著加快金的浸出速率,缩短浸出时间,并减少NaCN消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疆阿希金矿含砷复杂金精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段焙烧工艺能有效脱硫脱砷,大幅提升金的浸出率。较适宜的处理条件为:第一段在550℃弱氧化气氛下焙烧1h,第二段在600℃氧化气氛下焙烧1h,焙砂采用稀硫酸浸出,浸出时间2h,控制终点pH值1.0~1.5,酸浸渣细磨至-0.038mm约占90%,氰化采用两浸两洗流程,每段氰化浸出24h,氰化钠消耗量为5.1kg/t酸浸渣,金浸出率达到93.34%。  相似文献   

15.
从难处理含金黄铁矿中回收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某金矿的金主要以包裹体状赋存于黄铁矿中,浮选硫精矿硫品位46.18%、金品位42.42g/t,采用火法焙烧-氰化浸出的工艺回收硫和金.将硫精矿在800℃焙烧3 h脱硫,然后在矿浆液固质量比为2:1,用石灰调浆至pH=10,氰化钾用量1 kg/t的条件下从烧渣中浸出金,获得硫回收率为99.79%,金浸出率为87.14%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某金矿金银回收工艺改造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世勇 《中国矿山工程》2010,39(3):32-35,46
甘肃某金矿是一个含伴生Ag的多金属矿,其中Au、Ag的品位分别为2.95、27.5g/t.在生产初期由于对金银吸附工艺了解不深,还是采用常用的活性炭逆流吸附工艺,但Au对Ag的排代作用使得银的吸附率仅为40%~50%,改为锌粉置换工艺回收金银,金的回收率和应用活性炭吸附工艺基本相同,都在99%左右,但银的置换率达到92.67%~99%,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刘俊壮  黄万抚 《现代矿业》2010,26(10):26-29
针对含高砷金矿中砷的伴生类型、高砷金矿浸出金的工艺特点,介绍了浮选 细菌预氧化法、氧化焙烧法、加压氧化法等主要浸金方法。同时,也对其他一些工艺方法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了研究,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工艺方法,使含高砷金矿浸金率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最佳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秦岭矿区金渠沟1520半氧化矿石,含泥量太大,常规浮选回收率太低。尝试寻找合适的浮选条件及浮选工艺,有效提高了金和铜的浮选回收率,促进矿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某难处理金矿石提金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含砷高、含碳高、硫化物含量低的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珲金矿石,进行了不同流程的提金工艺试验研究.对于金品位为2.98 g/t的原生矿,用常规氰化金的浸出率仅为0.68%;焙烧-氰化提金工艺,金的浸出率为80%左右;原矿浮选,金的浮选回收率为82.73%;浮选-金精矿生物氧化-炭浸提金工艺,金的总回收率74.72%;浮选...  相似文献   

20.
崔毅琦  王凯  孟奇  童雄 《矿冶》2015,24(1):31-34
含砷金矿是典型的难处理金矿资源,也是我国金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焙烧氧化、细菌氧化、浮选分离、非氰浸出等工艺,并评述了各工艺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含砷金矿提金工艺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