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对处理的工艺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吸附最佳pH值,吸附平衡时间,吸附等温方程式及穿透曲线,并对活性炭再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活性吸附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再生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焦粉基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焦粉基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废水,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Cr(Ⅵ)浓度、焦粉基活性炭加入量等因素对含铬废水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焦粉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废水,处理效果明显,成本低、可再生.  相似文献   

3.
微波制备污泥质活性炭吸附剂及其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污泥为原料,磷酸和氯化锌为活化剂,微波制备活性炭吸附剂,考察了活化剂浓度、浸渍时间、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等对活性炭产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值为86.2 mL/g,碘的吸附值为806.0 mg/g。用该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后再生,其亚甲基蓝吸附值为89.4 mL/g,碘的吸附值为795.3 mg/g,并且再生前后活性炭对含铬废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该方法操作方便,缩短了活性炭的制备和再生时间,再生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以甘蔗渣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通过微波辐射制备了活性炭,并以此活性炭为吸附剂处理含铬电镀废水。考察了Cr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 H、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活性炭吸附量及Cr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初始质量浓度20.00 mg/L,p H为5的模拟含Cr废水,投加1 g/L甘蔗渣活性炭,在20°C下吸附60 min,Cr的去除率可达94.00%。采用该法处理实际含铬电镀废水,出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李 健, 张惠源, 尔丽珠(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天津 300457)DevelopmentofTreatmentTechnologyforElectroplatingWasteWaterContainingHeavyMetal( )LIJian,ZHANGHui-yuan,ERLi-zhu2.4 吸附法2.4.1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工艺简单,装备制造便宜,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应用且比较成熟的方面是电镀工业上处理含铬废水、含镉废水、含铜废水和铜氰废水等[29~31]。活性炭适用范围广,能除去大多数重金属、有机物和生物分子。但是活性炭再生效率低,使用寿命短,出水水质也很…  相似文献   

6.
改性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硫酸和双氧水对活性炭迚行改性,测定了改性后活性炭的表面面积和含氧官能团数量,以改性后的活性炭为吸附剂,用于处理含铬电镀废水。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用量等对Cr(VI)去除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相比未改性活性炭,改性后的活性炭含氧官能团数量明显增加,并且改性后活性炭有利于对废水中Cr(VI)的吸附,经双氧水改性后的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廊房地区锻压机床厂研制成功的LFQ—0.5型含铬废水处理器和QFQ—0.5型含氰废水处理器,是利用活性炭吸附原理处理电镀车间镀铬和氰化镀铜、氰化镀铜锡合金等工艺的废水的设备。该两种设备投资小,而且不需基建投资,体积小,移动灵活,操作简单,可直接在电镀槽边工作,日常费用少、漂洗水循环使用,可大量节约用水,再生液可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硅藻土吸附水中Cr(Ⅵ)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硅藻土作吸附剂研究处理含铬电镀废水,介绍含铬电镀废水处理的一些常用方法,硅藻土在处理废水方面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前景。实验以含铬模拟废水代替电镀废水进行研究,通过Cr(Ⅵ)与显色剂的显色反应,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硅藻土处理前后模拟废水中Cr(Ⅵ)浓度的变化。通过试验找出了最佳吸附条件,确定了吸附剂的用量,分析了吸附反应时间和废水pH值对铬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2,处理时间为25min时,去除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某工业区产生的电镀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用隔油沉淀法+气浮法+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处理前处理废水,碱性氯化法处理含氰废水,还原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芬顿氧化法分别处理含镍废水及含铜、锌的络合废水,再把各股废水汇合后用砂滤和活性炭吸附进行深度处理,最终使出水水质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省靖江县环境保护设备厂研制的HB—25型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器,于1979年10月通过了技术鉴定。该设备具有外形美观,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等特点。它用C—21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时,效果更佳,适合于中、小型电镀等行业使用,是国内在处理含铬废水方面的工业性新设备。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吸附废水中表面活性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方法,试验研究了活性炭经不同方法改性后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经浓硝酸和H2O2改性的活性炭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分别是原始活性炭的1.4和1.5倍。通过活性炭静态吸附试验发现:三种活性炭在4h达到吸附平衡,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能力明显增强。在动态吸附试验中,原始活性炭在360min达吸附饱和,其它两种改性活性炭在300min达吸附饱和。改性后的活性炭比原始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好,且用H2O2改性的活性炭较用浓硝酸改性的吸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高原电解铝碳阳极生产中沥青烟气净化水合焦油的综合处理利用,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水合焦油废水。考察了活性炭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焦油废水过程中主要影响参数,如吸附剂用量、反应时间、停留时间、pH、进水流速、活性炭的类型、吸附层的高度及焦油废水浓度等,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和穿透曲线。扩大试验进一步论证了活性炭吸附焦油废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新型的污水处理用活性炭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15型木质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铬(Ⅵ),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15型木质活性炭在吸附时间为6.0h、pH值约大于4的条件下,对废水中铬(Ⅵ)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铬(Ⅵ)初始浓度越高,活性炭对铬(Ⅵ)的吸附量越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活性炭-珍珠岩复合材料处理含铬废水,分别试验了复合材料的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温度、含铬废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性炭与珍珠岩质量比为10∶1,活性炭投加量为0.5 g/mL,珍珠岩为0.05 g/mL,pH为4,吸附时间为130 min,温度为25℃时,铬的去除率最佳,可以达到96%.  相似文献   

15.
污泥活性炭吸附含Cr(Ⅵ)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别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污泥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吸附剂,初步考察了污泥挥发分含量与制备产物吸附性能的关系,并进行了吸附含Cr(Ⅵ)废水的对比试验,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Cr(Ⅵ)的初始浓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挥发分含量高的污泥制备所得的活性炭吸附剂具有较高的碘值;两种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去除率均可达99%,但其最佳pH值、吸附时间和初始浓度因活性炭原料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吸附法处理低质量浓度N,N-二甲基甲酰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炭对经六级逆流萃取后含低质量浓度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萃余液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活性炭吸附等温线、活性炭投加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流速和活性炭种类对动态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流速为2 mL/min左右,活性炭粒径为1—2 mm时,动态吸附性能较好。此时,动态吸附穿透点为180 min,活性炭对DMF饱和吸附量为53.50 mg/g。萃余液经过吸附处理后,废水中DMF的质量浓度可降至9 mg/L以下,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对颗粒活性炭吸附不锈钢酸洗废水中的Cr3+和Fe3+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活性炭对Cr3+的饱和吸附量为4.546 mg/g,对Fe3+的饱和吸附量为40.76 mg/g,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90和60 min. 对吸附过程进行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准二级模型拟合较好. 活性炭对Cr3+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而对Fe3+的吸附与BET吸附模型拟合较好,吸附Cr3+, Fe3+的活化能Ea分别为37.19和51.01 kJ/mol. 活性炭对Cr3+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而物理吸附则主导对Fe3+的吸附.  相似文献   

18.
徐莹  高荣  金士威 《无机盐工业》2020,52(10):140-144
阿莫西林是废水中一类典型的药品与个人护理品类新型有机污染物,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以蔗糖为碳源、以SBA-15为模板制备有序介孔碳(OMC)。采用动态吸附法研究其对阿莫西林的吸附行为,并与常规吸附材料商用活性炭(GAC)作对比。探讨了废水中阿莫西林的初始浓度、温度及流速对动态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OMC的吸附能力远强于GAC,以OMC为吸附剂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阿莫西林类新型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9.
The removal of chromium(III) in packed columns of zeolite and activated carbon has been studied. The process of Cr(III) exchange in 13X zeolite was optimized using mass transference parameters.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pH, the presence of interfering ions and the anion associated with the chromium in the solution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particle diameter controls the Cr(III) exchange in the zeolite, indicating that particle diffusion predominantly controls the process of Cr(III) exchange in 13X zeolite. A mixed system of zeolite and activated carbon columns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chromium removal from diluted wastewater. This effect occurred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dsorption of chromium, and interfering ions on the activated carbon column. The activated carbon + zeolite column system emerges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in Cr(III) removal from tannery effluents. Copyright © 2005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0.
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对活性炭纤维吸附废水中的酚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考察了活性炭纤维的用量、苯酚浓度,以及过柱流速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苯酚的动态吸附容量为256 mg/g随着活性炭纤维用量的增加,处理水稳定时间延长;苯酚浓度越高,穿透时间越短;过柱流速越大,穿透时间越短;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纤维再生后,吸附容量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