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作为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构建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的路线,帮助学生提升岗位能力。形成自身专业特色。黑龙江移动通信领域企业众多,本文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合作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移动通信领域的企业、岗位,如何进行工学结合等问题。探究工学结合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本文以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背景,采用工学结合的2+1模式,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开发课程体系;将CCNA认证体系完全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双证培养。  相似文献   

4.
黄晋  顾莉 《福建电脑》2011,27(8):20-21
高职院校改变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与专业紧密结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职业岗位能力出发,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任玮 《网友世界》2012,(19):66-67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高职学生通过参与工学结合,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为今后就业进行铺垫。工学结合期间,学生管理是一个难点。本文探讨了如何建立新型的高职工学结合学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析,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开设有计算机专业,但在课程体系设置、技能训练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的欠缺,学不能以致用。如何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让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学生适应岗位能力显著提高。本文对吉林经济贸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实施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表明,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特点,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中.并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如改革核心课程教学方法、建立新的项目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提升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形式明朗。这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操作相关岗位人才需求量大,同时也是因为高职注重技能训练,高职毕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快速的适应岗位。要更好的发挥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就要不断注重创新与改革,在教学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本文通过作者长期的实践尝试与总结,阐述了计算机类可以使用的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以及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我校的省级重点专业,随着IT技术的不断更新及计算机专业面临的新机遇,我校探索性的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四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手段,工学结合、人才共育为基本思想,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现状,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应该落实基础技能,注务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提高岗位竞争力为主要目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冬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4,(27):6405-6406,6414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就业力,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了解企业需求。所以,你们针对计算机专业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工作,并对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找到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了解毕业生最欠缺的职业能力和就业力。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出职业能力和就业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专业对口就业率普遍较低,其原因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没有达到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针对这一现象,以高职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探讨了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软件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职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与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永健 《计算机教育》2011,(18):84-87,92
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软件技术专业自身特点,提出一种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工学结合模式,该模式以真实项目研发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项目实战能力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研发,学生获得了宝贵的项目实战经验,了解了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该模式的成功应用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工学结合新模式的探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服务社会企业,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助力学生就业,帮助学生实现快速就业,打造完整的教学、就业生态链。因此,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高职教育必须做好教学的改革,围绕社会岗位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打造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佳的综合型人才,输送具有“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时代下的地位越来越高,学生既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有着不错地实践能力,但是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无疑是对高职教育的一大挑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高职计算机教育运用订单式教育、"点酒式教学计划"等方式培养学生,很快使高职毕业生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但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使得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面对企业更换、岗位调整、技术改进等面临的新要求而无法胜任。学生的继续学习、可持续就业的能力成为高职毕业生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瓶径。本文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强化大基础大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信息类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按照对应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培养,是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的教育。项目教学模式是立足所学专业岗位要求,基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学生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获取计算机知识,掌握灵活运用计算机的技能,真正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7.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本文介绍了我校软件技术系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结合高职教育的指导方针,建立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表现以就业为导向,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其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为出发点,根据适应行业需求,以培养出专业能力突出、岗位适应能力强的学生为本,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合理的课程衔接体系是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文章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确定网络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然后针对各职业目标岗位来分析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再基于职业能力构建了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正积极推动着高职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但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尝试通过英语与计算机专业工作任务的结合,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下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