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雷击风险评估是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防护措施的评估过程。文章以教学楼雷击风险评估为实例,分析了雷击风险评估在防雷设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雷击风险评估是确定雷电防护水平非常重要的环节,使电涌保护器(SPD)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评估结论的合理利用可以使防雷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避免盲目性,保证防雷工程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以新颁布的国家标准GB50343-2004中的雷电风险评估模型为基础,介绍了其计算机实现方法,重点是其数据库系统的建模。在建模过程中,应用了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减少了冗余数据,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并本着灵活开放的原则,在原有雷击因子基础上,全面引入经验值,提高了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还讨论了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来修正雷击因子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常用的雷害分布图法和雷击定量计算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这两种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杆塔-杆塔区段-线路”差异化、多层次的雷击风险评估模型。以地闪密度为评估指标,同时充分考虑线路本身耐雷水平、周边地形地貌情况以及历史雷击跳闸事故等情况,计算并划分各基杆塔风险等级,确定杆塔易闪区段。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估各风险区段对整条输电线路的影响系数,逐层实现了整条线路雷击风险的综合评估。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球罐类构筑物雷击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雷击风险评估规范GB/T 21714.2—2008的风险计算方法和GB 50057—2010关于雷击金属管壁热熔的计算理论,结合球罐类构筑物的特点和防雷设计,对球罐类构筑物雷击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击热熔对于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设计施工的球罐的损害在可控范围以内,但是对于偷工减料或因施工工艺的疏忽导致罐壁某个部位较为薄弱的球罐,其损害可能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我国雷击风险评估的现状和雷击风险评估的目的,并根据最新发布的风险管理规范,结合Excel的强大功能,介绍了雷击风险评估辅助工具——雷电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和评估方法,为建筑物和服务设施的雷击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简化评估过程、提高评估效率的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6.
热电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防雷设计之前最重要的环节。从风险理论入手,简单介绍了风险、风险评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等概念,建立了一个较清晰的风险评估框架体系。针对热电厂的特殊结构,简化风险评估模型,用IEC 62305-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评估方法对其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雷击风险主要是来自雷击建筑物及其相连线路造成的物理损害所引起的,需要在入户的架空电缆等设施上安装浪涌保护器,使热电厂达到高效防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医院病房楼的特殊结构,用IEC62305-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评估方法对其进行雷击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雷击风险主要来自雷击建筑物及相连线路造成的内部系统失效所引起的,需要采取三级浪涌保护,使人员伤亡损失R1风险值降低到容限值以下,并通过对经济损失R4的计算,得出该方案是经济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电网雷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输电线路雷击闪络率是评估电网雷击系统风险的基本指标,此外还需考虑雷击重合闸成功率、手动强送成功率、线路运行时间、线路重要性等级、供电可靠性指标和设备损害指标等重要因素。为有效评估电网雷击系统风险,提出了包含电网面向输电线路全层级对象的整体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建立电网雷害风险评估模型;此模型能针对影响电网雷...  相似文献   

9.
对高层建筑雷击风险评估及其防雷工程概预算过程进行分析,得到防雷工程费用的组成部分,归纳出计算公式。以此为依据,建立数学模型,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结合数据库技术,完成对高层建筑防雷措施预算计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与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计价系统相比,具有操作简便、计算精确、功能全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高压电器》2017,(8):134-139
为了提高电网雷击跳闸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实现差异化防雷,文中基于灾害学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杆塔的雷击跳闸风险评估方法。选取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和河网密度,构建电网雷击跳闸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估模型,绘制了浙江电网雷击跳闸孕灾环境敏感度分布图。利用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将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作为杆塔雷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指标。将杆塔的耐雷水平作为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估指标。基于灾害学理论,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含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三方面因素的雷击跳闸风险评估模型,计算了浙江电网每基杆塔的雷击跳闸风险值,为电力部门的线路防雷等级升级改造提供帮助。结果表明:位于浙北地区(湖州、嘉兴、宁波、杭州和绍兴)和台州地区的杆塔雷击跳闸风险最高,位于沿海和海岛的杆塔雷击跳闸风险最低,其他地区的杆塔雷击跳闸风险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1.
依据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检测的实际情况,参考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并对比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给出对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一些理解,为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从风险评估、防雷系统的材料、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等几个方面,介绍了NFPA780—2011外部防雷的相关技术要求,并与中国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比较,为海外设计项目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对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涉及的所有参数通过Excel表格进行公式及函数输入,实现雷击评估数据自动计算,并与Word雷击评估报告建立链接,可直接引用并自动更新,保证了雷击评估报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变电所存在有雷击隐患,根据新颁布的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相关规定和防雷理论知识,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联结、屏蔽、合理布线、浪涌保护器的安装等方面,与变电所的自身结构相结合,使变电所最大程度达到安全防雷,也为变电所及相关设施的防雷整改、验收、安全运行等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根据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内容,阐述了在防雷设计和校审工作中遇到的易错和易产生歧义的问题,并给出了个人看法和理解,分别对防雷分类、引下线间距和接闪器保护范围作了介绍,以期使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李文祥 《广东电力》2010,23(7):43-46,64
基于雷电定位数据的分析,采用定位误差圆法配合环境因素定性提取区域空间雷击风险因子,建立区域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开发了可实现区域雷击灾害风险的评估、监测和管理的可视化系统,其特点是采用地理空间区域划分分析雷暴活动时空频率分布特性。结合广州地区雷电定位数据资料,用该系统制作了雷击活动分布规律及雷击风险的可视化图层,图层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区域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分析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依据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阐述了屋顶接闪带设置方式相关规范条文。根据滚球法计算分析得出,不同防雷类别的建筑物女儿墙上接闪带的安装方法应不同。通过解读对规范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0 kV配电网架空线路绝缘水平较低,雷雨天气下雷击跳闸事故频发,由于大规模线路结构模型较为复杂等原因,基于雷击跳闸率等物理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在电网层面较难实现。同时,配电网缺少监测装置,人工记录的方式致使数据质量欠佳,严重影响模型计算的准确性。提出一种10 kV配电网雷害风险评估方法,基于线路运行、气象环境等多维数据,可在低质量数据条件下进行大规模配电网线路雷害风险评估。以线路所在地理网格为评估单元,从气象、线路走廊环境及线路本体特征参数3个维度提取10项配电网架空线路雷击跳闸风险指标,并量化风险指标以及雷击跳闸风险计算规则,使用加权马氏距离型TOPSIS算法构建10 kV配电网雷害风险评估体系,对风险进行分级。利用广州市10 kV配电网架空线路历史跳闸统计数据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