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英奇  周雪萍  徐美萍 《广州化工》2010,38(2):125-126,138
在pH7.4,0.1mol·L^-1Hepes缓冲溶液及室温条件下,使用紫外吸收差光谱进行了Pb(Ⅱ)对N,N’-乙烯-二[2~(2-羟基苯基)苷氨酸](EHPG)的滴定。结果表明Ph(Ⅱ)与EHPG形成1:1的配合物。Pb(Ⅱ)与EHPG结合后其紫外差光谱在245nm和291nm处出现吸收峰;配合物在291nm的摩尔吸光系数是1.78×10^3cm^-1·mol^-1·L;条件稳定常数是1gK=12.51±0.32。  相似文献   

2.
以2,2′-联吡啶和硝酸根为混合配体,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钴(Ⅱ)配合物[Co(2,2′-bipy)2(NO3)]2SO4·(H2O)5,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标题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0.709 32(9) nm,b=1.952 8(2) nm,c=1.684 1(2) nm,β=96.835(2)°,V=2.316 1(5) nm3,Z=2,D=1.495 g/cm3.配合物中每个钴(Ⅱ)离子与两个2,2′-联吡啶分子中的4个N原子、1个硝酸根的两个O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新显色剂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I-PADAT),研究了它与钴(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3.5~10.0范围内,试剂可与钴(Ⅱ)形成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吸收峰分别位于521和571.5nm处;在0.6~3.0mol/LHClO4介质中,配合物转化成另一种质子化型体,其吸收峰分别红移至532和580nm处,灵敏度提高3.6倍,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80=1.24×105L.mol-1.cm-1。钴的浓度在0~40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是目前测定钴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体系之一,应用于VB针剂和矿样中微量钴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木犀草素的生物活性将其制成锌(Ⅱ)配合物,采用了紫外、红外、元素分析及核磁共振1H谱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该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抗氧化性试验采用了DPPH·法和水杨酸法分别测定了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的5OH~4C=O和一个锌离子发生配位形成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该配合物比较稳定,稳定常数为:βn=4.03×10^7;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能有效清除DPPH·和·OH自由基,其清除能力均强于木犀草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略高于Vc,对·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Vc相接近,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9.37%和85.10%,说明木犀草素-锌(Ⅱ)配合物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5.
张祖康  王莹 《硅酸盐通报》2016,35(8):2518-252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单核Pb(Ⅱ)/Cd(Ⅱ)配合物[Pb(phen)4]·(H2L1) (1)和[Cd(phen)2Cl2]·(H3L2)(2)(phen=1,10-邻菲罗啉,Na2H2L1=4,5-二羟基苯-3,5-二磺酸钠,NaH2 L2=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确定了两个配合物的结构和组成.中心离子分别是八配位和六配位的,呈双帽三棱柱和八面体构型.含磺酸基配体没有与中心离子配位.室温下配合物1和2均具有荧光发射峰,分别在423 nm和430 nm,荧光寿命分别为3.67 ms和0.35 ms.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得到了一个新的钴(II)配合物[Co(L)2(PSA)]·NO3(H2PSA=苯基丁二酸,L=2-(2-氯-6-氟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592(2),b=12.020(2),c=17.871(4)?,α=99.83(3),β=99.88(3),γ=92.81(3)o,V=2201.4(8)?3,Z=2,C48H28Co N9O7F2Cl2,Mr=1010.62,Dc=1.525 g/cm3,F(000)=1028,μ(Mo Ka)=4.416 mm-1,R=0.0732和w R=0.2067。配合物中,钴(II)离子与来自2个L配体分子上的4个N原子,2个来自苯基丁二酸上的O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7.
由反应物CoCl_2·6H_2O、1H-吡唑-3-甲酸(H2L)和对苯二甲酸(H2TPA)在吡啶(py)和水的混合溶剂中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例新型四核钴(Ⅱ)配合物Co_4(L)_2(HL)_2(TPA)(py)_6(H_2O)_2(1),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热重、磁性等表征。配合物1结晶于P2_1/n空间群,结构分析表明溶剂分子吡啶参与了与金属钴(II)的配位,四核单元中钴(II)处于两种不同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1表现较高的热稳定性,且其结构中钴离子间存在较弱的反铁磁交换耦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2-甲基苯甲酸、邻菲罗啉和Co(ClO4)2·6H2O为原料,常温下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得到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钴的配合物[Co2(phen)4(C8H7O2)2](ClO4)2·2EtOH,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9.684(2)(A),b=13.077(3)(A),c=13.958(3)(A),α=111.11(3)°,β=94.54(3)°,γ=102.60(3)°,V=1 584.9(9)(A)3,Z=1,μ =0.682 mm-1,F(000) =722.0,Dc=1.467g·cm-3.配合物结构单元中,中心对称的双核钴[Co2(phen)4(C8H7O2)2]2+阳离子与两个结构无序的ClO4-以静电引力相作用,两个乙醇分子则通过O—H…O氢键与配位阳离子相连.  相似文献   

9.
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b(Ⅱ)与1-苯基-3-甲基-4-(α-噻吩甲酰基)-5-吡唑啉酮(HPM?TP)配位吸附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考察了支持电解质、体系pH值、配体用量、扫描的起始电位、扫描速度等对电极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HAc-NaAc(pH=3.1)介质中,于-0.51V(vs.SCE)处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峰,此极谱波被证明为配合物的吸附波。Pb(Ⅱ)含量在0.002~8μg·mL-1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峰电流由中心离子Pb(Ⅱ)还原产生。配合物的组成为Pb2+:HPMαTP=1:2。并将其用于粗盐、麦片、化妆品样品中铅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在水热法条件下,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水(VDMF∶VH2O=2∶1)为溶剂,基于1,2,4,5-苯四甲酸(H4BTA)、咪唑(Im)和氯化钴(CoCl2.6H2O)合成了一维链状配合物[Co(Im)2(H4BTA)0.5]n(1)。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不对称结构单元中一个钴原子与两个咪唑中的两个氮原子、H4BTA中的一个氧原子配位。同时,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和一维链间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11.
黄宪升  赵丽杰 《辽宁化工》2009,38(6):417-419
在pH8.0的氨-氯化铵介质中,以聚氧乙烯醚-200(PEG-200)为活化剂,Co(Ⅱ)催化溴酸钾氧化茜素红褪色,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Co(Ⅱ)的新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2.0×10^-7g/L;线性范围0.01—0.21μg/50mL;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4.3%。该法用于湖水及生产排水的测定,结果满意;加标回收率在96.0—105.0%。  相似文献   

12.
冯建华  吴刚  楼鑫 《应用化工》2014,(6):1006-1008
以3,5-二溴-2-羟基苯甲醛及1,4-二胺氧丁烷、1,3-二胺氧丙烷、1,2-二胺氧乙烷为原料,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合成了3种新型的Salen双肟化合物。以Salen双肟化合物及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过渡金属Co配合物。采用IR、元素分析、1H NMR及TG-DTA等手段对化合物作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新型Salen双肟化合物与钴(Ⅱ)离子有较强的配位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d(Ⅱ)与1-苯基-3-甲基-4-(a-呋喃甲酰基)-5-吡唑啉酮(HPMctFP)配位吸附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考察了支持电解质、体系pH、配体用量、扫描的起始电位、扫描速度等对电极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HAc—NaAc(pH=4.8)的介质中,于-0.67V(VS.SCE)处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峰,此极谱波被证明为配合物的吸附波。Ca(Ⅱ)含量在0.2—12μg·mL^-1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峰电流由中心离子Cd(Ⅱ)还原产生。配合物的组成为Cd^2+:HPMαFP=1:1。  相似文献   

14.
孟莉 《河南化工》2009,26(11):31-33
使1,3-二(2-苯并咪唑基)丙胺(L^1)与Ca(Ⅱ)在甲醇溶液中自组装得到了一个单核配合物:[Cd(L^1)Ⅰ:]·MeOH,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ray测试了其分子结构。测试表明:Cd(Ⅱ)离子与来自同一配体L^1上的三个氮原子、两个Ⅰ离子配位,进一步研究了这个配合物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缓慢蒸发溶剂的方法,在去离子水溶剂中合成了双金属Co(Ⅱ)和Ni(Ⅱ)单核配合物[Co0.78Ni0.22(py)3(H2O)3](1,5-nds)(1,5-nds=1,5-萘二磺酸根离子,py=吡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确定了其结构和组成。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该配合物为单核配合物,中心离子为双金属Co(Ⅱ)和Ni(Ⅱ)。中心离子与三个吡啶和三个水分子配位。1,5-萘二磺酸根离子没有与中心离子配位,只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新癸酸钴中不同氧化态钴分离及测定的方法。根据二价钴和三价钴与乙酰丙酮形成的配合物溶解性的不同,实现不同氧化态钴的有效分离;根据配合物稳定常数的不同,利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新癸酸钴中二价钴含量。用本方法对自制及市售新癸酸钴样品的进行分离及测定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的锌(Ⅱ)-色氨酸-邻菲咯啉配合物[Zn(Trp)(phen)2]Cl·7H2O(Ⅰ)(Trp为L-色氨酸离子,phen为邻菲咯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一差热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电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考察了其与DNA的作用,研究了配合物对斑马鱼胚胎的生物毒性,并与2种已知结构的锌-邻菲咯啉配合物[zn(phen)2]Cl2·5H2O(Ⅱ)和[zn(phen)]Cl2(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鲑鱼精DNA作用大小顺序为配合物Ⅰ〉配合物Ⅱ〉配合物Ⅲ.但作用方式不同;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配合物Ⅰ对pBR322DNA的切割作用最强;配合物对斑马鱼胚胎毒性作用大小顺序为配合物Ⅱ〉配合物I〉配合物Ⅲ。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圆二色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实验研究在H2O溶液中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Hecip)](ClO4)2(phen=1,10-邻菲啰啉,Hecip=2(9-乙基-9H-咔唑-3-基)-1H-咪唑并[4,5-f][1,10]菲啰啉)与G-四链体DNA(AG3(T2AG3)3)相互作用。圆二色光谱实验表明,配合物能够诱导无序的G-四链体DNA以平行构型和反平行构型的共存体存在;从紫外和荧光滴定实验表明配合物与G-四链体之间存在较强的亲和力,拟合得到的结合常数可达106。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法和自然挥发法,邻羟基苯乙酮苯甲酰腙与过渡金属Ni(Ⅱ)、Cr(Ⅲ)反应,合成2种新型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晶体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853(3)nm,b=1.16643(19)nm,c=1.8928(3)nm,β=90.00°,V=3.5000(10)nm3,Z=8,Dc=1.484g.cm-3。配合物2:晶体为四方晶系,I4122空间群,晶胞参数a=1.2272(4)nm,b=1.1098(4)nm,c=1.8849(6)nm,β=90.00°,V=2.5671(15)nm3,Z=4,Dc=1.445g.cm-3。配合物1的中心金属离子Ni(Ⅱ)与周围2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形成平面几何构型。配合物2的中心金属离子Cr(Ⅲ)与周围4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并利用热失重法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