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工基础》2015,(4):13-18
深大基坑的开挖支护内支撑体系中,一种斜抛撑的形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支撑桩加承台的斜抛撑形式在深大基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并与常规应用的水平撑在深大基坑中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与支护结构受力,同时比较两种不同的内支撑体系深大基坑外地表面土体沉降、基坑底部土体隆起及围护桩的水平位移不同变化情况,探讨斜抛撑的支护结构受力机理,并且得出支撑桩加承台的斜抛撑支护体系在控制围护桩水平位移和基坑外地表面土体沉降的优点及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合肥市中建大厦项目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将"围护桩+立柱+内支撑"方案优化为"基坑内支撑与地下结构的梁板合二为一"(即"撑板合一")方案,并从支护体系的安全性、经济性、施工速度及环境保护方面,分析了此2种支护形式。实践证明,"撑板合一"方案不仅缩短了工期,而且"内支撑"的位置更合理,支护刚度大、位移小,基坑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苏州石湖华城D6地块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深度达14.30m,在苏州地区尚无类似采用一道内支撑基坑的先例.对该基坑支护结构体系进行敏感性分析,并以实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采用单道支撑时,单道支撑中心深度与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最大值呈线性关系;支撑深度的降低对控制拆撑时桩顶瞬时侧向位移是有利的;采用两道支撑时,支撑深度变...  相似文献   

4.
桩锚撑组合支护结构是一种复杂的基坑组合支护形式,其影响因素众多,目前设计理论尚不成熟。结合工程实例,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分析桩撑锚组合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规律,并对其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如下:围护桩参数、内支撑刚度以及锚索参数都对该组合支护结构的变形有影响。适当减小围护桩直径以及增大围护桩嵌固深度,都可以减小该组合体系的水平向位移;增大内支撑刚度,内支撑自身承受的力增大,锚索轴力减小;增大锚索间距以及减小锚索的倾斜角都会使体系中内支撑的内力增大。  相似文献   

5.
内撑式支护软土基坑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理论模拟内撑式支护软土基坑的施工过程,并分析了内支撑的层数、围护桩的插入深度、初始应力场对基坑开挖后围护桩的受力状态和基坑土层的位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多层支撑能更好的控制基坑壁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初始应力场对有限元分析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在有限元计算中应考虑其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6.
某大厦基坑深度为13.6m,基坑支护形式采用支护桩(冲孔灌注桩、咬合桩、旋喷桩及搅拌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体系,围护设计采用两道桩撑结构,在高压旋喷止水帷幕形成后,在基坑内开始降水,降水数据显示,基坑开挖深度以上已形成有效的封闭止水帷幕。施工过程中,止水帷幕侧基本无水,防水效果良好,保证了土方开挖顺利进行及基坑安全。  相似文献   

7.
减少基坑围护桩侧向位移是基坑支护设计的重要目标。以布置多层对口撑的基坑支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简化计算图示,应用卡氏第二定理求出对口撑支反力解析解;通过分段叠加得到围护桩的挠曲线方程;提出了以减小围护桩侧向位移为目标的迭代求解流程,给出了对口撑最优位置的通用算法;结合某特大桥水中32号围堰设计及施工,给出了设计算例和测试结果对比。提出的对口撑位置的优化算法,可以为同类基坑围护桩支护设计提供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扩建交通中心工程第三合同段基坑"盖挖逆作法"的施工过程,通过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内力、坑周土体水平及竖向位移等的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讨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的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到基坑周边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土方开挖对基坑周围土体的影响范围约为两倍的开挖深度;开挖过程中土体及围护桩最大位移位置基本上都处于基坑开挖面附近;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小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加快底板浇筑,防止因土体流变而产生过大的位移。  相似文献   

9.
天津某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及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天津铜锣湾广场深基坑工程开挖实例。通过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内力、坑周土体水平位移等的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讨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的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到基坑周边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为考虑施工因素的深基坑开挖及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分析表明:土方开挖对基坑周围土体的影响范围约为两倍的开挖深度;开挖过程中土体及围护桩最大位移位置基本上都处于基坑开挖面附近;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小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加快底板浇注,防止因土体流变而产生过大的位移;对于环梁支撑体系,如果支撑布置不规则,会造成受力不均,容易产生较大的弯矩值,会对环梁支护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某基坑工程为背景,应用Plaxis 2D有限元软件、采用土体硬化本构模型(HS)对新型桩–土–撑组合支护体系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该组合支护体系在基坑开挖时的变形规律。计算值通过与现场实测值对比分析发现:Plaxis2D能够较好地预测新型桩–土–撑组合支护体系实际基坑开挖的围护结构变形;钢管斜撑的存在改变了传统双排桩的变形规律,能够有效减小围护桩顶位移;基坑变形满足基坑安全和变形要求;该基坑支护体系无内支撑,不仅方便基坑开挖,而且不会因为临时支撑的施工和拆除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安全经济、绿色环保,可以为软土地区的深大基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