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对通过诱变选育获得一株米根霉菌株R8416在气升式发酵罐中的行为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淀粉液化、接种量、DO(溶解氧)、pH、中和剂等发酵条件对其产L-乳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发酵条件下该菌种对糖的转化率达到了80%。产酸率在9.8%以上,发酵周期小于48小时。 相似文献
3.
4.
纤维废渣酶水解及L-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糖厂的纤维废渣中,纤维素为主要成份, 本文用纤维素酶对木糖厂的纤维废渣进行酶解,继而研究了用米根霉进行乳酸发酵。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纤维废渣可用纤维素酶直接水解或经碱处理后进行酶水解, 9%的纤维废渣经酶解后还原糖浓度为39.6mg·mL-1,纤维素糖化率为68.2%. 物料经碱处理后酶解液的还原糖浓度为48.2mg·mL-1, 比碱处理前提高了约16.1%。水解液用米根霉进行乳酸发酵,乳酸的浓度达到了29.5mg·mL-1,比用碱处理前物料酶解液乳酸发酵的乳酸浓度(24.0mg·mL-1)增加了约23%,但过程的总体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6.
7.
转盘反应器固定米根霉的L—乳酸发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米根霉的固定化方法,研制了用吸附法固定米根霉的生物转盘反应器,考察了在该反应器中培养基组织及其它操作条件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吸附法固定化的米根霉及生物转盘反应器进行L-乳酸发酵具有发酵速率快,L-乳酸得率高及既能用于连续发酵又能用于间歇发酵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米根霉在三相流化床中间歇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海藻酸钙包埋法固定米根霉在三相流化床反应器中间歇发酵生产L-乳酸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颗粒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来根霉菌株R8416产L-乳酸高,产酸稳定.探讨了不同氮源、通气量、培养基配方、中和剂等发酵条件对其产L-乳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淀粉水解糖11,MgSO4、0.025.KH2PO4 0.06.ZnSO4 0.004.CaCO3 6.pH自然。8批平均产L-乳酸85.9g/L,对糖转化率80.3%,发酵周期50h,几乎不舍杂酸.L-乳酸旋光纯度与Purac公司乳酸相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添加钙离子的方法,考察钙离子对米根霉菌体形态及L-乳酸发酵合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钙离子有利于球状米根霉形成. 可溶性钙CaCl2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形成较小直径的菌球,利于L-乳酸生成;添加较高浓度的难溶性钙CaCO3 (8.0 g/L除外)能形成较大菌球(约1.5 mm),更有利于L-乳酸合成,产量达58.6 g/L,高于CaCl2的57.2 g/L,平均生产强度为1.22 g/(L×h),高于CaCl2的1.02 g/(L×h). 但过量的CaCO3会包裹菌球,影响L-乳酸合成. 相似文献
11.
乳酸作为一种非常具有市场发展潜质的有机酸之一,现虽已被广泛推广,但限于生产技术与不同市场的需求,仍需有很远的路要走。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规模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发酵乳酸的特性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绍杰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0,8(20):13-14
发酵乳酸可以用作酸味剂、防腐剂、乳化剂,具有营养性、安全性、对环境友好性,因此,可以用来加工成聚乳酸塑料,替代一次性塑料袋、快餐盒、地膜等;还可以用在食品中调味;做补钙制剂等。我国有丰富的发酵乳酸原料,随着世界市场对发酵乳酸需求量的增加,发酵乳酸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3.
发酵液中乳酸的盐析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利用盐析萃取法分离发酵液中乳酸的新方法. 通过系统考察乳酸在不同盐析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规律,发现K2HPO4-甲醇和K2HPO4-乙醇体系适合分离发酵液中的乳酸. 发酵液中乳酸浓度为167 g/L时,采用25%(w) K2HPO4-26%(w)甲醇盐析萃取体系,乳酸的分配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4.01和86.0%;采用14%(w) K2HPO4-30%(w)乙醇盐析萃取体系,乳酸的分配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3.23和90.6%. 此时上相中残余葡萄糖、菌体和可溶性蛋白的去除率分别达67.3%, 100%和85.9%.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我国乳酸行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和研发状况,综述了乳酸的主要生产方法(化学合成法、酶法合成、发酵法),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点评,详细点评了乳酸发酵法生产,并对乳酸发酵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以乳酸菌为产电微生物,并以葡萄糖为唯一的电子供体,研究MFC的产电性能以及乳酸菌MFC产电机理。在30 ℃下,底物浓度为1.5 g/L时,该MFC的开路电压稳定在500 mV。实验条件下测得该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393.23 mW/m2,内阻约为500 Ω。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乳酸菌MFC产电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实验数据表明无论是不参与产电的正常代谢途径还是产电过程中,都涉及到乳酸菌的同型乳酸发酵途径、异型乳酸发酵的经典途径和双歧杆菌发酵途径。在乳酸菌MFC运行过程中人为添加乙醇,该实验结果显示乙醇不利于乳酸菌产电,表明乳酸菌的异型乳酸发酵途径是乳酸菌进行产电的关键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玉米生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以α 淀粉酶为主的多种酶配合作用对玉米生粉乳酸发酵的影响。添加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够加强液化酶和糖化酶对玉米生粉的水解作用 ,提高产酸水平和底物利用率。各种酶的最适添加量为α 淀粉酶 :8u/g干淀粉 ;纤维素酶 :5u/g原料 ;酸性蛋白酶 :2u/g原料 ;脂肪酶 :1u/g原料。在此条件下 ,当玉米粉初始浓度为 14 0g/L时 ,摇瓶产酸 6 5 .72 g/L ,发酵罐中产酸可达 71.6 5 g/L ,达到并超过高温蒸煮乳酸发酵的水平。同时研究了底物浓度对产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