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丽江古城独特的生活氛围吸引着每一个参观古城的人。无疑,丽江的发展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对于改造我们的城市现状,创造新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模式,可以给予重要的启发。将从两方面具体分析丽江古城独特人居环境的形成:首先分析丽江古城自然而生态的城市环境,并提出对现代城市居住环境设计的建议;其次分析了丽江开放而自由的古城空间,其中还分析了这两方面对于营造丽江生活氛围所起到的作用。丽江古城独特的生活氛围正是我们现代城市建设中所缺乏的,是人们所渴望得到的。但刻意去模仿或者照搬丽江的模式,是绝对不会产生相同效果的。只有深层次地理解了古城空间与建筑所体现的精神本质,才能真正理解丽江古城的魅力,也才能从中真正获得对我们的现代城市建设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典型山地水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相关历史文献、历史地图的整理,以及对丽江古城的土地利用、建筑群落、景观环境等实地调查获得相关城市空间和水系图纸的分析上,分别从古城选址、规划、空间格局和视觉美、防洪技术等方面探索了丽江古城建设与水文环境的关系。丽江古城“逐水而居”选址和“理水而兴”规划,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态和场所:景观元素与聚落的特定场景联系在一起,形成“水城相融”的视觉美;护水、循环用水、防洪等与自然相适应的水利技术贯彻城市基础工程。这些蕴含了丰富的城市形态适应水文环境的生态智慧,表现在城市选址充分利用了水系资源,城市与水系实现了空间布局、功能过程的协同发展、城市工程方面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发挥水文环境的长处,规避短处。值得当今城市规划建设所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2002年末,笔者应云南省社会科学学会之邀,参加第三届西部大开发暨特色经济学术研讨会,期间考察了丽江古城。走进丽江古城,笔者立刻被眼前的景致所震憾!古朴典雅的民居建筑、怡然清新的水系、优美的环境以及别具风情的民俗民风,无不令人心驰神往,不禁连声惊叹!“真不愧是一座世界文化名城”。恍惚间自己犹如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做为城建工作者,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不禁思绪万千…… 随想之一:丽江古城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今天的城市建设仍然具有学习借鉴的意义。 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04,20(10):22-22
规划认为丽江古城的保护应遵循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1)注意新区与古城的协调发展,保护古城外部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城市形态,使古城不被不断发展的新区所包围。(2)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重点保护及恢复古城的传统环境和风貌,包括原有的城市空间形态、水体水系、建筑群体环境、地方历史建筑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少数民族风俗风情。(3)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是保护古城的主要途径,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也只有合理的利用,才能充分展示其固有价值,并“使它们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从而…  相似文献   

5.
任洁 《四川建筑》1999,19(2):35-47
丽江古城是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同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古城老化和衰退也日趋严重。近几年,丽江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城市新区与古城间的协调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本文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丽江城市建设中的古城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绿化建设提升丽江古城生态品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人居环境的典范,要使丽江古城真正成为生态和谐城镇,必须加强古城绿化建设研究、园林植物文化研究,从而提升古城生态品味,把丽江古城建设成为生态健全、植物多样、环境优美、具本地特色的生态文明城镇。本文提出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绿化方案,筛选出与丽江古城气候、空间结构、建筑风格相适应的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7.
潘悦  贾绿媛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3):14-19
自然山水是城市生长的基底,能够塑造城市独特的景观格局,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为研究山水环境如何与丽江大研古城营建互相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以古城发展演变为线索,探讨山水环境影响下的大研古城选址、格局发展演变与内部人居环境建设情况.总结古城在景观营造和公共空间营造方面的智慧特征,针对古城人文景观逐渐淡化和缺失...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与历史中良性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罗卿 《规划师》2004,20(10):26-30
丽江古城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个“活着的古城”。为了使丽江在自然历史中良性生长,在新城区中,应实现组团式发展,再现高原水乡风貌,从建筑风貌和城市肌理两个方面进行城市整体风貌控制;在古城中,划定三级保护区,坚持“城—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丽江玉龙新城商业核心区和玉龙酒店单体建筑创作为例。探讨在丽江古城城市更新背景下,遵循着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形象纲领编制——建筑单体创作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丽江古城建筑的调查,对建筑的火灾荷载、通风条件、构件耐火极限和火灾蔓延途径等基本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归纳。结合火灾动力学分析研究丽江古城建筑火灾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建立丽江古城建筑火灾发展的事件树。结合建筑火灾发展的时间规律,提出按控制火源、增设报警系统提高初起阶段控火能力、增设消防设施提高发展阶段控火能力、严格防火分隔防止轰燃阶段火灾蔓延4道防线建立火灾防控体系,提出古城建筑消防安全改造和灭火救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彤宇 《城市建筑》2009,(8):107-109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筑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地方特征和文化传统;建筑色彩同样在建筑更新以及创造新的都市文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建筑色彩在维护和保持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及城市文脉中起的积极作用;不当的建筑色彩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建筑色彩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岭南建筑与城市风貌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核心表征。近现代以来,岭南建筑与城市在历史发展、阶段特征、设计方法等方面已有较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但在省域的实施操作层面上,如何对此类特征进行弘扬、如何让城市设计进一步彰显,尚未有明确的指引或研究。研究在梳理和总结广东省地域建筑保护、活化、创作以及城市设计实践案例的基础上,以加强广东省地域建筑与城市风貌特色为目标,探寻弘扬岭南建筑特色与彰显岭南城市风貌的实现路径,明确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提升岭南特色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广东省及各地市提供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指引路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体现北京古都风貌重要标识的旧城中轴线,是北京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的重要魅力之源。这条中轴线在城市设计、城市文化营造方面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作为城市"中心之轴"的强烈可意象性、作为城市"文化之轴"的丰富人文性和作为城市"审美之轴"的有机和谐性。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和谐城市为物质载体,对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不和谐现象要从城市文化本质特征回归加以反思。要明确新旧和谐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要把握城市文化的延续性、有机性和整体性三大特征;切实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留住城市记忆的文化根基;促进新旧协同,强化城市文脉成为城市个性特色的主旋律;传承地域建筑文化基因,推进和谐新建筑创作,从根本上加强和谐城市构建。  相似文献   

17.
胡凯华  胡华  徐君华 《山西建筑》2008,34(13):53-54
分析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随意拆除旧城建筑、盲目国际化、滥于复古等问题,并就如何创建和谐城市作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使建筑达到与人、城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时代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结合乾州古城区位环境、军事、经济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分析了湖南省乾州古城的选址布局、城市空间形态、街巷空间及其建筑的类型和建构特色等,对研究湘西地区地域建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Saeid Moradi  孙澄 《华中建筑》2012,(12):171-175
近年来,伊朗许多旧城区的建筑都变得破旧不堪,探索针对旧城区的改造方法对建筑师、规划师和当局政府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该文通过对伊朗旧城区建筑改造的3种方法的比较分析,认为伊朗传统建筑不仅包括建筑的审美和结构性因素,还体现了对环境和文化因素的极大尊重,如果能够充分重视传统建筑中的这些特点,并将它们有意识地应用到新建筑设计与旧建筑立面改造中,将有助于建筑师设计出与环境、文化和谐共生的建筑。  相似文献   

20.
李红艳 《规划师》2006,22(12):34-38
西安莲湖历史风貌区保护性规划研究探索了如何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尊重地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并获得一些启发:保障体现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旧城改造应以保护地域文化为前提;旧城改造要找到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环境就是价值;尊重地域文化,体现城市规划的生态保护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