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均四甲苯为原料,通过三聚甲醛/对甲苯磺酸交联合成以亚甲基相连接的齐聚芳烃,进一步热处理制备了可纺性中间相沥青。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对均四甲苯亚甲基齐聚物的组成结构及其衍生中间相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所得齐聚物的收率和软化点升高,平均聚合度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由此造成齐聚物制备的中间相沥青的光学各向异性等色区域变小,软化点升高,可纺性变差,其原因在于高交联剂用量引起的齐聚物的分子量变大和杂原子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均四甲苯为原料合成以亚甲基桥连接的芳烃齐聚物,进一步热处理制取可纺性中间相沥青,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对均四甲苯亚甲基齐聚物的组成结构及其衍生中间相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齐聚物的收率和软化点先提高,后降低。过高的反应温度使齐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和杂原子含量增加,不利于在进一步热处理时制取高光学各向异性的优质可纺性中间相沥青;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齐聚物的平均聚合度缓慢  相似文献   

3.
以均四甲苯为原料合成以亚甲基桥连接的芳烃齐聚物,进一步热处理制取可纺性中间相沥青,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对均四甲苯亚甲基齐聚物的组成结构及其衍生中间相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齐聚物的收率和软化点先提高,后降低。过高的反应温度使齐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和杂原子含量增加,不利于在进一步热处理时制取高光学各向异性的优质可纺性中间相沥青;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齐聚物的平均聚合度缓慢上升,直至达到反应平衡。不同停留时间得到的齐聚物有进一步炭化过程中均可制得光学各向异性发达的中间相体,只是收率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均四甲苯合成中间相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均四甲苯为原料,三聚甲醛为交联剂,在质子酸催化作用下合成以亚甲基桥连接的齐聚芳烃化合物,在本工艺条件下主要形成二、三、四聚体。炭化结果表明,均四甲苯齐聚物可在较低温度下转化成完全各向异性的中间相沥青。  相似文献   

5.
以某炼油厂的精制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采用直接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沥青。重点考察不同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反应时间对中间相沥青的软化点、中间相含量等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40℃、反应压力为4 MPa、高压反应6 h且常压反应1 h时,所得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为297℃,中间相含量为95%,满足纺丝用中间相沥青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热固性大直径中间青纤维,在高于软化点20度和不同恒温时间的条件下,对纺制的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纤维进行氧化(不熔化)处理,由于稠环芳烃的次甲基发生氧化而形成C=0键合的大分子,以及氧化构成的醚型交联键C-O-C的大分子的存,使中间相沥青纤维不熔化,笔者初步考察了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和扩散控制在常压和加压齐聚反应所得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纤维氧化过程中的作用,O,C,H在氧化过程中的变化,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得到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常压齐聚反应后中间相沥青纤维的化学反应速度低于加压齐聚反应中中间相沥青纤维的,即加压齐聚反应的中间相沥青的反应活性高于常压齐聚反应的中间相沥 青。  相似文献   

7.
以高软化点沥青为原料,采用液相磺化反应工艺,考察了磺化分散剂种类、磺化剂用量、磺化剂浓度及原料性质对磺化产物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磺化剂用量的增加,磺化产物的水溶性增加,油溶性降低;随着磺化剂浓度增加,磺化产物的水溶性增加,油溶性降低;随着原料沥青软化点升高,磺化产物的水溶性降低,油溶性增大;四氯化碳对高软化点沥青溶解性好,适合作为高软化点沥青磺化时的分散剂。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高软化点沥青钻井液处理剂能够大幅降低基浆的高温高压滤失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一系列不同溶解度参数的混合溶剂对聚合石油沥青分别进行抽提,获得的四个组分用热台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是典型的新中间相组分,它们在熔融后直接转化成各向异性的中间相熔并体,而不是经过中间相小球的生成、长大、熔并这个通常的过程。热台显微镜试验同时证明,中间相的形成过程以一个物理过程作为控制步骤。对四个新中间相组分还进行了热重、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加热温度为700℃时,失重量范围在16.7~34.0m%之间,且它们的分子量分布仅略微不同。不同溶解度参数δ抽出的新中间相组分的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如δ增大时,H/C原子比减小,分子量增高、软化点提高、失重量减少,芳香性增加等。由软化点数据和可纺性测试证明了将新中间相沥青纺制成高性能沥青碳纤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对催化油浆制备沥青树脂时所用催化剂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了沥青树脂合成条件的优化,并考察了沥青树脂的溶解性能和热失重性能.结果表明:浓硫酸的催化活性优于对甲基苯磺酸;对沥青树脂软化点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催化剂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交联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130℃、交联...  相似文献   

10.
中间相沥青是制备新型碳材料的优良前躯体,其品质与原料的结构性质密切相关。采用减压蒸馏工艺对富芳烃油进行馏分切割预处理,得到不同结构组成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热处理制备中间相沥青。对原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偏光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衍射等研究手段对产品的微观结构、分子结构和微晶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原料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对中间相沥青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结构组成是影响中间相品质的重要因素,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环烷结构含量高的原料有利于形成各向异性结构含量高、软化点低、微晶结构有序的中间相沥青。  相似文献   

11.
通用型碳纤维纺丝沥青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取通用型纺丝沥青的工艺技术。其技术路线是以二次加工渣油为原料,经热处理,常压闪蒸和减压深拔制备软化点大于220℃,喹啉不溶物小于1.5%的纺丝沥青,70L反应釜间歇法中试和1.40kt/a规模连续法工业试验制取的纺丝沥青,经纺丝评价表明,其可纺性好,较易进行氧化和碳化处理,能满足通用纺丝沥青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剪切时间和剪切温度等生产工艺,以及胶粉用量、化学添加剂等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分别改变生产工艺和胶粉及添加剂用量,制备橡胶改性沥青,并研究其基本性能指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随着剪切时间的延长,黏度先增大后减小,针入度逐渐增大,延度先增大然后基本保持不变,软化点基本不变,离析值变小。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针入度明显增大,软化点降低,从而降低了其高温性能。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体系的黏度增大,限制了沥青体系的流动性,同时针入度减小,延度下降。交联剂含量的增加能够减小离析值,提高改性沥青的高温贮存稳定性。活化剂使胶粉与沥青两者的相容性提高,降低了改性沥青的耐感温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但是高温储存稳定性得以改善。综合工艺以及配方设计等研究成果,通过掺加胶粉25%,硫化剂0.5%(占胶粉含量),活化剂0.3%,在180℃,4 000 r/min的剪切乳化机中剪切45 min,可制备高温贮存性能良好的资源集约型橡胶沥青。  相似文献   

13.
采用YH791-H和LG501两种不同牌号的SBS对茂名石化70A基质沥青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剂用量、相容剂用量及稳定剂用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牌号的SBS对茂名石化70A基质沥青的改性效果不同。随改性剂量的增加,两种系列改性沥青软化点升高,针入度下降,延度先增加后降低。而随相容剂用量增加,改性沥青的软化点降低。针入度增加,延度先增加后降低。稳定剂量增加软化点升高,但针入度变化不大,热储存稳定性提高。总体来看,LG501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优于YH791-H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4.
对利用新疆重质混合原油生产的减压渣油作为基质沥青制备高等级道路沥青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低硫石蜡基原油(A)和含硫环烷-中间基原油(B)的掺炼比对基质沥青四组分组成的影响,减压渣油软化点与基质沥青四组分组成的关系,以及添加剂对改进沥青性质的作用。由此得出原油(B)的合适掺炼量,减压渣油软化点的控制范围和优化的生产工艺条件,调合出了符合GB/T18150—2000和JTGF40—2004要求的高等级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15.
以富芳烃重馏分油(FCCDO)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共炭化反应得到可纺中间相沥青并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借助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氢核磁共振等表征手段深入分析PEG添加量对中间相沥青结构组成及碳纤维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共炭化机理进行推测。结果表明,随着PEG添加量增加,所得中间相沥青的软化点降低,收率增加,分子中烷烃结构数量明显增多,同时产物沥青的光学组织由中间相充分发展的广域流线型转化为小域流线型,最后转化为两相(中间相和各向同性相)共存的混合沥青。碳纤维的力学性能随着PEG添加量的增多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EG添加量(w)为5%时可制备出直径为11.4 μm、拉伸强度最高可达2.4 GPa的碳纤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辽河油田生产的稠油为基质沥青自制的两种沥青老化后软化点的变化,以软化点为参数建立了沥青一级老化动力学模型。并用该动力学模型对这两种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求得了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沥青老化后软化点均升高,AH-70沥青抗老化性能优于AH-90沥青,以软化点为参数建立的沥青老化动力学模型较好地表征了沥青老化过程,为研究沥青老化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石油催化裂化副产物轻柴油经抽提所得的重组分(三线芳烃)为原料,用三氯化铝改性成固体沥青。研究了催化改性条件对沥青收率的影响,改性条件及炭化条件对改性沥青中间相转化行为及所得中间相沥青可溶性的影响。制得了具有很高可溶性(吡啶可溶物达70%)的中间相沥青(100%光学各向异性区),它们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可纺性。  相似文献   

18.
《石油沥青》2001,15(1)
目前碳纤维主要分为聚丙烯腈基和沥青基碳纤维 ,后者是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的各向异性碳纤维。研究了土耳其 Raman- Dincer原油用减压蒸馏过程生产的沥青制造碳纤维的可行性。减压蒸馏是在较高温度 ( 380~ 430℃ )和短操作时间 ( 1 h)下进行 ,对生产碳纤维的原料沥青非常有效 ,可显著提高沥青的芳烃性、降低 H/C原子比、提高软化点 (达到 2 50℃ ) ,沥青产率为 1 7% ,改善沥青可纺性 ,可生产出直径小于 1 5μm的细纤维 ,经空气氧化稳定处理 ,所得碳纤维成本低 ,说明减压蒸馏过程是制造碳纤维用的高产率和高性能沥青的简单和经济的方法 ,也…  相似文献   

19.
蒋官澄  李涛江 《油田化学》1995,12(4):308-311
测定了常用5种制造磺化沥青的原料沥青的族组成及软化点,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磺化,制得理化性能和降滤失性能不同的一系列磺化沥青产品,系统地研究的沥青的组成、软化点,碘化剂用量对磺化沥青理化性能和降滤失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原料沥青的合理族组成和最佳磺化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用场解吸质谱测定了预中间相和潜在中间相沥青及其在制备过程中分子量的分布,并与一般热处理制备的中间相沥青的分子量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预中间相和潜在中间相沥青分子量的分布窄,主要集中在700~1200,而一般热处理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分子量的分布宽,主要集中在800~1500.要制备分子量分布窄的纺丝沥青,用于加氢的原料中间相沥青的分子量分布要窄,且分子量大于1200的分子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