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竹浆纤维与Coolmax涤纶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制定合理的混纺纱工艺配置及工艺参数,可以实现竹、棉、Coolmax三组分混纺纱在棉型纺织设备上加工的目的,并探讨了提高成纱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为竹浆纤维三组分混纺纱线加工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Coolmax纤维与棉混纺纱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Coolmax与棉混纺纱的成纱质量,针对Coolmax纤维的特性选配工艺参数.介绍了Coolmax纤维的性能特征,Coolmax纤维与棉混纺纱采用Coolmax与棉分别制条,在并条机混和后纺纱的工艺路线,取得了较好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吸湿快干型纤维的导湿机理入手,测试由Coolmax(R)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线编织的针织物和纯棉、纯Coolmax(R)固针织物的芯吸性、滴水扩散能力、回潮率、透湿性和透气性.主要阐述了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经过比较得出:Coolmax(R)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可保持各纤维的吸湿排汗性,改善吸湿快干型服装在不出汗时的舒适性;在吸湿快干型服装中不宜采用棉等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比较适合与Coolmax(R)纤维混纺,用于编织吸湿快干型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性能优越的吸湿排汗功能性产品,将麻赛尔与Coolmax、棉纤维按不同比例进行混纺,以五枚缎纹作为基础组织,试织了4种不同的Coolmax/麻赛尔/棉混纺交织物,并分别测试各试样的吸湿放湿性能,探讨不同纤维含量对织物吸湿放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Coolmax/麻赛尔/棉混纺交织物中,随着麻赛尔含量的增加,织物的吸水、渗透及芯吸能力均会增加;但麻赛尔含量过高时,会阻碍织物的放湿,一定比例的棉可以改善织物的放湿,即当棉纤维含量达15%时,Coolmax/麻赛尔/棉混纺交织物放湿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5.
从吸湿快干型纤维的导湿机理入手,测试由Coolmax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线编织的针织物和纯棉、纯Coolmax针织物的芯吸性、滴水扩散能力、回潮率、透湿性和透气性。主要阐述了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经过比较得出:Coolmax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可保持各纤维的吸湿排汗性,改善吸湿快干型服装在不出汗时的舒适性;在吸湿快干型服装中不宜采用棉等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比较适合与Coolmax纤维混纺,用于编织吸湿快干型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6.
测试棉竹炭改性Coolmax纤维混纺织物的性能。以棉/竹炭改性Coolmax纤维50/50 18.5tex双股线为经纱;纬纱为按一定比例排列的两种纱,即棉/竹炭改性Coolmax纤维50/50 18.5tex赛络集聚纱和JC18.5tex环锭纱。介绍了5种织物设计规格和试织要点;重点测试了各织物的顶破性能、透气性和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各织物均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和防紫外线功能。认为:本次试验中,当竹炭改性Coolmax纤维含量为46.51%时,面料的透气性最好,可作为衬衫面料设计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测试分析了Coolmax/氨纶混纺针织物、棉/氨纶混纺针织物、Porel/棉/氨纶混纺针织物的透湿快干性能,以及Porel牛仔织物及棉型牛仔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结果表明:Porel针织物速干性能、液态水分管理能力、热湿平衡的调控能力优于Coolmax化纤针织物及棉型针织物;Porel牛仔织物的导湿性能相比棉型牛仔织物提高了20.9%。  相似文献   

8.
探讨Coolmax/锦纶/棉/汉麻30/30/25/15 10.5tex×2股线的生产要点。介绍了Coolmax、锦纶、棉和汉麻这4种纤维的性能特点。阐述了该品种的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预处理方法,原料混和方式,各工序生产工艺要点,现场管理办法和温湿度控制标准等,最终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四组分混纺股线。认为:差异化多组分混纺股线的生产,在采取有关针对性工艺技术措施的同时,必须做好现场操作管理工作,防止发生混色、混纤维等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几种新型导湿纤维的导湿机理和性能。采用18tex大豆蛋白纤维与棉混纺纱和15tex Coolmax x低弹丝生产了纬编双面添纱针织面料,采用14.5tex彩色棉棉纱和11.1tex Sophista与Hygm混纺长丝生产了双层网眼针织面料。详细阐述了这两种面料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1.56 dtex×38 mm的Coolmax纤维进行纺纱,通过合理控制各道工序的工艺参数,开发出性能优异的Coolmax/棉混纺纱,经测试证明所纺纱线的各项性能均符合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与拉伸性能的关系,对各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混纺纱、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拉伸性做了测试分析,并与传统的简化模型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简化模型,主要是由于混纺纱中两种纤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交互作用越大,差异越大;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混纺纱、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功随混纺比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14.7 tex竹纤维/Coolmax混纺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竹纤维强力低、弹性差、滑爽、比电阻大等特性,对竹纤维/Coolmax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提高竹纤维混纺纱质量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并按工序作了叙述,制得的竹纤维混纺纱条干均匀,强力好,毛羽少,疵点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亚麻纤维的特性.采用亚麻纤维、棉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和纺制针织用纱(线)时,首先亚麻纤维与涤纶纤维棉包混和制条,棉纤维制条,然后再在并条工序混和、纺纱.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纤维混合方式对转杯纺混色棉纱中纤维混合程度的影响,通过不同混合方式(一并条子混合、三并条子混合和粗纱混合)所得的二组分转杯纺混色棉纱和三组分转杯纺混色棉纱的纱线横截面切片样本对转杯纺混色棉纱线中不同颜色棉纤维的径向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引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方法表征混色纱中各色棉纤维径向分布的均匀程度,研究纤维混合方式对转杯纺纱线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一并棉条混合、三并棉条混合,还是粗纱混合,混色棉纱中不同颜色纤维分布均匀,纤维根数比例与设计比例相符合;混合方式对转杯纺纱线的径向均匀度没有明显影响,三通道转杯纺纱机可实现对纤维良好的混合效果。  相似文献   

15.
长绒棉涤纶Tencel亚麻混纺纱线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绒棉、涤纶、Tencel与亚麻混纺针织纱线,其产品不仅具有亚麻产品的特点,而且使多种纤维的优势互补,改善了纱线的内在和外观质量,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长绒棉、涤纶、Tencel与亚麻混纺针织纱线,长绒棉、Tencel分别制条,亚麻与涤纶混和制条,在并条机上混和纺纱.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有机棉与竹纤维混纺针织纱的质量达到要求,针对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确定了合理的纺纱方案,优化配置了纺纱工艺.有机棉竹纤维混纺针织纱的纺制采用并条混和的工艺路线;生产中针对有机棉比常规细绒棉含短绒多、成熟度较差的特点制定工艺,针对竹纤维抱合力差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优化工艺、加强管理,有机棉竹纤维混纺针织纱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不同混纺比的甲壳素/棉混纺纱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甲壳素纤维在保健方面的优越性能,将其与天然棉纤维进行混纺,纺制出5种不同比例的纱线,分别是纯棉、1∶9、2∶8、3∶7、4∶6甲/棉混纺纱。通过织物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得到最佳混纺比,使棉纤维在发挥自身优良性能的同时,额外获得抗菌方面的保健功效。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壳素含量的增加,对混纺纱的强伸性能和条干不匀有显著影响,而对纱线毛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棉甲壳素纤维混纺抗菌针织纱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粘胶基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开发生产了抗菌针织纱,针对纤维的性能特点,以棉/甲壳素纤维(70/30)18.5tex为例,探讨了纺纱工艺和关键技术,指出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对混纺纱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粘胶基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