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经变形监测发现整个坝区岩体在水库蓄水后出现明显的抬升变形,最大抬升量已达到33.4mm,文章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揭示了坝区岩体抬升规律,并对抬升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江垭坝区岩体抬升变形是由坝基深部存在的承压热水含水层承压水位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江垭水库蓄水后,水库坝区岩体出现了的抬升变形现象。本文分析了5种可能的导致抬升变形的因素,并认 为坝基深部承压热水含水层承压水头随水库水位升高而增大是导致抬升变形的控制因素,三维数值分析及岩石力学 模拟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分析结果。本文还对今后坝区岩体抬升变形的观测和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讲,大坝建成后,水库蓄水,坝基受坝体及库水重力的影响,应力增大,坝基岩体产生弹性压缩变形而下沉。而江垭大坝建成并蓄水后,坝区岩体产生异常抬升现象,两岸山体最大抬升值21.8mm,坝基最大抬升值达33.4mm。通过大量试验和研究,分析得出距坝基90m以下的温泉承压热水是产生抬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坝区监测网自1998年蓄水前建立以来,共观测过6次,监测数据完整地反映了不同水位条件下大坝周连岩体的变形性状,发现了水库蓄水后坝址区岩体抬升的异常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坝基岩体中存在热承压含水层,热水的补给点位于下游,且高于库水位,水库蓄水后,热承压含水层的扬压力增大,对不透水层基岩顶板有一定的顶托作有所致。对该坝区变形监测网从施工优化设计到资料初步分析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江垭水库近坝区岩体第七次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变形监测,并结合以前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江垭水库在营运过程中一直都有缓慢的位移,坝体附近上下游岩体普遍抬升,与混凝土重力坝的一般变形趋势相反,但此位移均在正常形变范围之内,说明该水库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以江垭大坝(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监测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大坝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和温度的分析,对江垭大坝安全运行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由于江垭大坝特殊的地质结构,出现了坝区和坝基抬升的现象,经研究分析和坝区抬升监测,抬升量是有限的,其它运行状态符合一般大坝运行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垂直变形监测与变形特异性进行分析,发现大坝与近坝区岩体自大坝下闸蓄水以来发生了抬升,抬升与水位和温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关联,通过坝下环线的三次复测,说明大坝蓄水后对坝下河段两岸岩体影响不大,同时,作为基准网而言也是基本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江垭大坝蓄水后,通过坝体垂直变形测点发现大坝及近坝山体产生了持续抬升的现象.经研究论证,认定抬升的主要机制是坝基下分布的承压热水含水层D2y水头增大,引起岩体有效应力降低,导致岩体发生回弹扩容.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1998~2019年与抬升相关的大坝安全监测资料,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论证回弹扩容机制解释大坝抬升现状的...  相似文献   

9.
江垭大坝及近坝山体抬升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垭水库蓄水后,大坝及近坝山体产生抬升。所测山体最大抬升21.8mm,120m高程廊道最大抬升34.5mm,为国内外所罕见。为研究抬升的原因及对工程安全的影响,在坝区、坝顶及120m高程廊道内建立了监测系统,进行了较长期的观测,并做了数值模拟计算和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确认大坝可以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彭强 《水电站设计》1995,11(2):6-12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岩溶发育地区,软弱夹层,顺河溶隙和承压热水等地质问题将对坝基稳定、渗漏、岩体变形产生影响。本文对坝基处理的设计原则、研究手段、处理措施以及坝基处理后所达到的要求和效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彭强 《中南水力发电》1995,(1):17-21,48
本文阐述了江垭水枢纽工程坝址位于岩溶发育地区,遇到软弱夹层、顺河溶隙和承压热水等地质问题对坝体稳定、渗漏、岩体变形的影响。对坝基处理的设计原则、研究手段、处理措施和坝基处理后所达到的要求和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历年来三峡坝区岩体的动力法和静力法试验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坝区岩体变形特性的动静对比相关式,从而获得了坝区各风化带大范围岩体的变形参数  相似文献   

13.
坝基产生抬升变形成因复杂,受蓄水条件、地质结构及水工建筑分布形式等因素影响,其变形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流固耦合理论,以江垭大坝水文地质条件为典型建立数值分析模型,研究特定地质条件下坝基不同岩层变形模量、渗透系数及不同蓄水条件对坝基抬升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坝基岩体变形模量足够大时,坝基不会产生抬升变形,坝基岩体变形模量越小,抬升变形越大,抬升变形范围越大;坝基下存在相对隔水层的条件下,坝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抬升变形,坝基不同渗透系数岩层组合方式不同,抬升变形大小及分布范围也不相同;水库水位降低使得坝基及河床抬升变形减小,当水库水位大于临界水位时,坝基及下游河床将产生抬升变形,反之,坝基及下游河床不会产生抬升变形。  相似文献   

14.
奉节李子垭危岩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奉节李子垭危岩体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监测预警的危岩体之一,它位于奉节县北部崔家河与高治河交汇处,由大洪山,马头包,鹰咀崖和黑湾四个危岩体组成,估计总方量约为6300万立方米,李子垭危岩体自1987年5月开始变形以来,一直处于活动之中,危及其下两个乡2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近期变形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地面大范围开裂、沉陷和崩塌等。通过对奉节李子垭危岩体地质条件,分布特征和  相似文献   

15.
刚性承压板中心孔变形试验是了解坝区深部软弱岩体变形特性的重要手段,详细介绍了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软弱岩体的大型刚性承压板中心孔变形试验方法,深入分析了坝区软弱岩体变形随深度和压力变化的规律.推导出了圆形刚性承压板下深部岩体压缩变形的计算公式,并根据试验资料计算出了坝区软弱岩体的变形模量与视变形模量,为大岗山坝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岗山水电站坝区现场承压板压缩蠕变试验资料,在坝区软弱岩体压缩蠕变模型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坝区岩体蠕变参数反演的数值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真实模拟现场承压板的压缩蠕变试验过程和试验点的地层分布与地质状况.采用数值反演有效得到坝区试验点岩体的压缩蠕变参数且数值反演计算变形值与实测变形值基本相近,较好反演了坝区岩体的蠕变力学参数,这为坝区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评价与分析提供了技术参数保证.  相似文献   

17.
坝基岩体的可灌性与其自身特性往往是密切相关的,对坝基岩体特性的认真调查和分析,将对帷幕灌浆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江垭工程为例,着重对坝基岩体特征和其可灌性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希望对类似工程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江垭大坝自1998年底蓄水运行以后,由于大坝基岩深层D2y岩层特殊的岩性,大坝一直存在罕见的抬升现象。在江垭大坝坝址地质情况,抬升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10余年来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认为抬升现象主要是D2y,岩层在较高的水头持续作用下产生时效变形的结果,抬升发展目前虽然未停止,但其增长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白鹤滩水电站坝区浅袁生变形迹象的调查,总结归纳坝区缓倾角结构面和陡倾角结构面的浅表生改造特征,并结合河谷演化机制分析,逐步建立了坝区浅表生改造的机制模式。研究表明,浅表生改造与河谷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改造方式主要有垂向卸荷和侧向卸荷。高强度岩体能储存较高的弹性构造应变能,在卸荷状态下可引起应变能的突然释放而发生变形破裂,因此比低强度的岩体更易发生浅表生改造。浅表生改造受岩体结构的控制,具有不同岩体结构的岩体,其卸荷改造方式也不同。该研究对认识坝区岩体结构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二滩水电站坝区岩体结构极不均一的特点,如何求取岩体的变形模量,本文提出了“细单元—变形等效”综合分析法,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为:首先按控制岩体变形特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即岩体完整性、节理面风化程度、节理性状等,进行细致的地质细单元划分,并以评价岩体变形特性的复合指标(RRDF)作为定量划分的根据;再按与各类细单元条件相似、RRDF类同的试验点成果值,采用计算式求得综合变形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