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区构造、沉积相、储层物性特征和储层砂体展布特征等研究基础上,运用瞬时相干体分析、地震波形分析、三维地震综合解释、GOCAD地质综合建模等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同时,结合多种基础资料、储层参数反演及解释结果,对研究区目的层有利层段和油气聚集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对本区下步的滚动勘探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相分析和测井相分析来综合研究和解释沉积相是岩性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和储层预测最有效的技术手段。针对鄂尔多斯盆地D16井区储层多层系、物性特征复杂和储层层薄等特点,采取了相控储层预测思路。也就是先进行测井相分析和地震相分析,然后,应用测井微相解释结果标定地震相,建立了储层的地震响应模式,并通过模式识别方法实现砂体的横向预测。优选出强振幅地震相和透镜状地震相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有利地震相,并预测其在研究区的空间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运用地震属性和沉积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地识别河道砂体和有利储层。综合应用单井相分析及储层岩性标定、构造精细解释及地震属性分析、沉积相分析等方法对临江南地区扶余油层的沉积相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扶余油层的沉积相类型为曲流河相和浅水三角洲相;砂体主要富集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中部主要沉积泥岩。  相似文献   

4.
平北探区是平湖油气田之后,又一重要的勘探开发基地。本文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的构造特征和类型,结合钻井揭示的地层、沉积相和油气地质资料,对东、西部两个构造带的生、储、盖条件进行了探讨,认为平北探区的东部构造带优于西部构造带,其主要勘探目的层──平湖组具备了油气聚集的基本条件,可形成高产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裂缝储层的地震预测技术与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性储层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之一,也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目标。本文针对中国深部陆相河流相碎屑岩裂缝储层,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包括VSP和三维地面地震采集设计、VSP处理与储层参数求取、VSP驱动的全方位地面地震数据处理、储层构造和储层沉积解释以及纵波地震属性、VSP信息和测井信息的综合解释,并最终获得了裂缝性储层的预测结果。通过研究认为,裂缝储层预测要以储层的构造、沉积解释为基础,对于陆相碎屑岩裂缝储层,需要储层沉积相解释才能正确预测裂缝性储层发育带。在此基础上,仍需进行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预测裂缝油气藏目标。  相似文献   

6.
介绍大庆探区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储层解释现状,分析总结了主要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可行的改进意见,有助于储层解释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岩性预测和油气预测是中低勘探程度探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技术和手段,其关键是在对沉积环境和沉积序列发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井震结合对地震相特征进行标定,进而通过多种地震属性分析,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带分布进行划分。应用地震相聚类分析属性将彰武断陷九佛堂组3+4砂组划分出浅湖、半深湖和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分布,并在盆地东部划分出火山岩发育带。在此基础上通过振幅属性和弧长属性相结合,在沉积相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部位,并认为东部陡坡附近储层发育区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8.
邓瑛  宋继胜  王萍  夏铭  杨容  江巍 《中国石油勘探》2011,(Z1):79-88,173
为了进一步扩大四川盆地九龙山浅层勘探成果,利用九龙山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流体检测与裂缝预测等一系列技术攻关,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①通过古地貌恢复及地震属性分析,预测了珍珠冲组及须二上亚段有利沉积相带的分布区。②通过拟声波、波阻抗及伽马反演,进行了储层量化预测。珍珠冲组储层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须二上亚段储层储层较厚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一带,其分布规律与实际的地质情况较为吻合。③进行了叠后、叠前含气性及裂缝预测,结果表明各目的层主含气区、裂缝发育区及储层分布区具有较好的重叠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扩大四川盆地九龙山浅层勘探成果,利用九龙山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流体检测与裂缝预测等一系列技术攻关,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①通过古地貌恢复及地震属性分析,预测了珍珠冲组及须二上亚段有利沉积相带的分布区。②通过拟声波、波阻抗及伽马反演,进行了储层量化预测。珍珠冲组储层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须二上亚段储层储层较厚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一带,其分布规律与实际的地质情况较为吻合。③进行了叠后、叠前含气性及裂缝预测,结果表明各目的层主含气区、裂缝发育区及储层分布区具有较好的重叠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埕岛油田东部斜坡带东营组储层埋藏深、相变快、且常常与围岩速度差异小,依据目前的三维地震资料分辨该区东营组单个砂层及进行层位标定难度较大,从而无法了解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本文通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及东营组长期旋回内部界面的识别,将东营组长期旋回自上而下划分为层序S1、S2、S3、S4;根据东营组储层的各种沉积相具有独特的地震波组响应特征,通过扩大砂体研究对象,从层序约束的角度,以砂体所在沉积韵律或旋回为目标,充分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储层预测技术。主要流程包括层序划分与解释、宏观地震相解释、时窗界定、在无井控制下的聚类分析储层预测、在有井约束下的储层平面预测。通过宏观地震相解释、综合瞬时相位切片、BP神经网络储层预测图,进行该区块砂体追踪和解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