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电信号有效值测量综合误差分析与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信号测量系统设计过程中,合理分配各误差源的误差比重能有效地降低系统的总误差。本文分别分析了电信号的频率变化、电信号的测量范围,传感器的精度、A-D的精度及数据移位处理的影响,推导出电信号有效值测量综合误差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误差模型。同时在设计的继电保护样机上应用该模型,实现了在小电流1A下测量误差不超过0.4%,电流5A及以上测量误差不超过0.2%。此误差模型为测量系统误差分配最优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测量误差分配原理在测量设备系统设计与仪器仪表总体设计中的应用和误差综合理论用于计算实际测量系统的总合误差即精度指标的评估及用于仪器仪表准确度等级的确定;该文中还给出了测量误差分配与综合理论在电测与仪表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对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装置的误差进行分析,有利于在产品设计时对装置配套的标准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电流测量采样电阻等计量器具的误差进行合理分配,也是计算装置不确定度的必要准备。 1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在对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它的主要来源有:被测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湿度、外磁场、外电场等环境条件随时间的变化;输入量的  相似文献   

4.
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过程的动态误差制约着工业现场测量效率的提高,为此,提出一种三坐标测量机高速测量过程动态误差补偿方法以改善测量精度。为使研究具备典型性与代表性,以市场上较为广泛使用的移动桥式三坐标测量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误差分离平台分析测量机高速测量过程动态特性,确定了能够表征测量过程动态误差的四项参数,即最大定位误差(MPE)、残余定位误差(RPE)、最大逼近误差(MAE)、残余逼近误差(RAE)。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了动态误差参数的共性影响因子(定位速度、定位距离、逼近速度、逼近距离)对动态参数的影响程度,并利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标准球得到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分别使用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对测量机测量过程动态误差进行建模和补偿。结果表明,经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补偿后动态过程误差分别减小了88.8%、80.2%、90.8%、71.3%,证明了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测量机的动态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重力加速度测定不准引入误差对活塞压力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塞式压力计在建标过程中,重力加速度测定不准引入误差对活塞压力计B类不确定度会产生影响。文章通过对影响重力加速度的参数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分析,得出重力加速度测定不准对活塞式压力计测量精度和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压电能计量装置一般采用误差分配的方法进行管理和配置,间接控制其整体误差限值。文章介绍了高压电能计量装置整体误差直接测量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应用该系统直接测量一套10 k V、100 A高压电能计量装置的整体误差,并将测量结果与综合误差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计量比对。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测量高压电能计量装置的整体误差,与综合误差计算法相比具有直接、快速、准确的特点,能够降低高压电能计量装置误差性能在实际运行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光栅系统的误差构成及其变化规律,对提高光栅测量系统的精度,进行测量系统结构的优化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分析光栅测量系统误差来源的基础上,定量描述了光栅副误差、导轨误差、工作台误差,建立了光栅测量系统总误差模型;研制了一套激光干涉仪与光栅测量系统实时比对实验装置,实现了光栅测量系统综合误差的分离。通过模型仿真与实验比对,验证了总误差模型的有效性。应用该模型对光栅测量系统进行误差修正,能显著提高光栅系统的精度,使测量不确定度减小了一半。  相似文献   

8.
采样计算方法测量交流电压有效值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利用采样计算方法测量交流信号有效值的主要误差因素.对于计算方法、周期误差、A/D转换器量化误差和A/D转换器积分非线性误差这四种主要的误差来源如何影响电压有效值测量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减小误差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论述了实际工作中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提高测量精确度的专门电测技术与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在正确地运用所提供的减小测量误差的技巧性措施与测量技术时,竟能神奇般地得到比所选用的测试仪器的基本误差(固有误差)还小得多的精确度,确系对测量技术起着保证和改善测量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边坡长期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部分测斜数据离散性较大、位移方向不合理的问题,分析了测斜仪的主要系统误差,提出探头角度定位旋转误差是影响现场测量结果的主要误差。通过现场实例,比较修正前后的数据,说明了角度定位旋转误差修正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感应分流器作为一种高准确度和高稳定性的电流比例标准,能高效运用于电流互感器检定以及电流比较仪的量程扩展,特别适用于工频小电流量值溯源。在此背景下,研究感应分流器的误差特性十分必要。文章推导感应分流器的T型等效电路模型和误差表达式,从理论上得出了影响感应分流器误差性能的参量,最后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感应分流器误差特性的结论,对指导感应分流器的设计和校准试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对隔离型换热节能系统进行实时优化的过程中,数据的粗大误差检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为了解决系统输出变量的粗大误差检测问题,对粗大误差的产生、检测的意义和几种检测准则的特点进行了介绍。针对系统实时在线运行特点,提出采用狄克逊准则对系统输出变量的粗大误差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实际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采用方法是可行的,并且适合在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双站SAR时间同步误差建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间同步是双站SAR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研究了时间同步误差对双站SAR成像的影响。首先基于基本钟差方程并结合实验测量,建立了双站SAR时间同步误差模型,将时间同步误差分为线性时间同步误差和随机时间同步误差。然后分析了两种时间同步误差对双站SAR成像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对该分析进行了验证;该分析结果为双站SAR时间同步指标要求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配电网规划问题进行简化,首先针对配电网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了配电网规划决策中的可接受偏差和可计算性问题。通过引入可接受偏差,将配电网规划问题转化为一个可计算性问题,建立了配电网规划决策的标准数学模型和算法公式。利用该数学模型和算法对66 kV变电站的供电半径规划进行建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可接受偏差的配电网规划模型和算法是有效和实用的。该模型和算法可以简化配电网规划的流程,为确定配电网规划原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由曲面轮廓度误差的评定提出了新的方法,利用实际曲面的重构模型和理论设计模型比较,判断误差是否在要求的公差带范围内。评定的过程为利用三坐标测量机(CMM)在实际加工曲面上获得离散的测点坐标;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找到变换矩阵的参数值,将测点从测量坐标系下变换到设计坐标系;利用定位后的测量点坐标,采用B样条插值的方法重构曲面。由于存在测量不确定度,误差评定的最终结果也存在不确定度。针对"S"形试件这类自由曲面,对提出的误差评定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且分析了在评定过程中定位误差。重构误差和轮廓度误差的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客观指导自由曲面加工质量的评价与验收。  相似文献   

16.
密立根油滴实验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误差传递的方法得到了油滴洋所带电荷量的误差,并分析了各个直接测量量对误差的影响程度,同时对仪器结构的改进和实验参数的优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旋变是自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角度测量传感器,目前各种文献推荐以同心正弦绕组配合作为设计基础。近年来出现少量质数槽绕组配合的绕线式旋变产品和专利申请,但缺乏相应的设计理论指导。基于绕组的磁势波理论,对不同绕组配合的齿谐波误差理论上限进行求解,提出高精度质数齿槽绕组配合的数理依据和函数误差表达式,质数齿槽配合没有原理性的零位误差,且正交误差不会超过函数误差。通过数值分析与有限元仿真方法对不同绕组配合的磁势误差分布进行仿真研究,明确质数槽绕组配合选取方式。在上述理论工作基础上,制作一款(7:10)实物样机进行测试,通过样机的谐波磁势分析和函数误差分析证明质数斜槽绕组配合选择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介绍了用MCF5249微处理器和u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研制无线音箱的方案,给出了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并提出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前向纠错方法。实验表明,系统可在无线局域网中实时、高质量地传输和播放音频。  相似文献   

19.
风能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严重影响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通过挖掘风速在不同波动程度和预测功率之间的高阶特征可以提高预测精度.文中首先采用摇摆窗算法识别风速的波动过程,并通过广义优先搜索邻居算法对不同的波动程度进行聚类,然后将不同的波动过程作为深度递归信念网络的分类训练数据,其中,深度递归信念网络由前向生成网络和横向及纵向2个误差反馈网络构成.最后,以误差分布的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有效控制了误差迭代方向和模型的训练规模.算例结果表明,文中所提预测方法可以改善波动过程存在的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