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在选煤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MT56—81(以下简称为《标准》)已于1982年1月1日开始生效.该标准规定按“分选比重±0.1含量法”(±0.1含量法)评定可选性等级,其分选比重采用理论分选比重,可选性等级的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2.
<正> 煤炭工业部颁布的《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已于1982年1月1日开始生效。该标准规定,按分选比重±0.1的比重物含量的多少(简称±0.1含量法)划分煤炭可选性等级。分选比重±0.1比重物含量W_n可从可  相似文献   

3.
煤炭部颁布的《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MT56-81)(以下简称为《标准》),规定可选性等级采用“分选比重±0.1含量法”进行评定.±0.1含量按理论分选比重;理论分选比重按指定的精煤灰分确定;当采用的理论分选比重小于1.7时,则以扣除沉矸为100%计算±0.1含量.该《标准》经过两年多的应用,遇到如下问题:一、使用不方便.因为理论分选比重按指定的精煤灰分确定.这个指定的精煤灰分,一般不可能与浮沉组成表上的浮物累积灰分相一致,理论分选比重也就不可能从浮沉组成表上直接查得.这样,就需要根据浮沉组成先绘制β、σ等理论可选性曲线图,然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现代国际应用的“煤炭可选性原理及评定方法”存在的错误,并试图探讨一种新的“煤炭可选性原理及评定方法。”“煤炭可选性”也可以叫煤炭的分选难易程度。其评定的方法是根据煤炭入选前  相似文献   

5.
《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MT56-81)(以下简称为《标准》),自1982年公布实施以来已有多年,它的制定与实施是选煤技术发展和走向标准化重要表现.但在设计应用中还存在繁琐、不够简便、术语概念模糊、容易造成错觉等问题,现将看法和建议叙述如下.一、设计应用中的问题1.《标准》规定了“理论分选比重按指定的精煤灰分确定”.但条文中没有对指定的精煤灰分加以说明,这个精煤灰分是洗前的理论精煤灰分还是洗后的精煤灰分没有给予明确的概念.再从(《中国煤炭可造性评定标准》(MT56-81)宣贯说明)(以下简称为《说明》)一文中所举示例实施步骤来看,其中确定精煤灰分是“按用户要求确定,或根据有关资料予以假定”.但人们对用户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采用δ±0.1含量法,适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评定结果往往出现偏差.经过深入研究,论文提出一种更为科学的特定数量效率评定法.该方法普遍适用于所有原煤任何分选密度时的可选性评定,不会出现任何偏差,简单方便,堪称最优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可选性曲线和重选分配曲线是计算干选机性能基础的指标,分选效率、可选性曲线偏差、排矸率、矸石带煤率和脱硫率等指标取决于设备分选性能、操作经验和原煤可选性。可能偏差(E_p)值为衡量分选机效率的指标,影响E_p值的主要因素包括原煤可选性、分选密度和入料粒度,结合干选厂的分选数据分析对常用干选机的性能评定指标进行探讨。由可选性曲线可判定原煤在某一分选密度下可选性的难易程度,并可提供精煤理论产率及方便分选数量效率的计算。通过分配曲线可反映干选的精确度,可能偏差(E_p)受原煤粒度、分选密度和颗粒形状等影响,可能偏差值越小说明分选精度越高,错配物越少。  相似文献   

8.
肖敏  段昆 《煤质技术》2001,(1):29-32
本文介绍了"精煤±0.1含量半数法"的产生、计算、评定标准.此方法充 分反映了原煤的浮沉组成、数量分布及数量效率;充分考虑了低密度物对可选性的改善.通过实例较好评定了煤炭可选性.  相似文献   

9.
煤的可选性     
正煤的可选性是指通过分选改善原煤质量的难易程度。狭义的可选性是指原煤的密度组成对重力分选难易程度的影响;广义的可选性还包括煤的粒度组成对重力分选过程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只可定性考虑,无法定量评价,通常所说的原煤可选性是指狭义可选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MT56-81 《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自1981年发布以来,已执行十余年.实践表明,它基本上满足了我国设计、科研、生产等部门的需要.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时代选煤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新形势,煤科总院指令唐山分院作为选煤技术标准归口单位,对MT56-81进行修订.作者认为,到目前为止,分选密度±0.1含量法仍然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种较好的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国际性.因而,此次修订对评定方法本身不做改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1981年至今的十余年中,新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如有关名词术语、计量单位、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等方面的标准,都要求MT56-81作相应修改.  相似文献   

11.
煤的可选性是由其比重组成所决定的,±0.1含量和污染物(1.30—1.80比重级)是主要影响因素。以邻污值(LW)为可选性评定指标的邻污法,体现了以±0.1含量为主的原则。邻污值的计算式为 LW=γ_(±0.1)γ_(1.3-1.8). 本文以大量可选性资料为基础,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邻污法和其他国内外常用的可选性评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其结论是邻污值与数量效率的相关程度比较密切,邻污法优于其他方法。笔者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邻污法评定标准和数量效率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行标准《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不同分选精度下,计算分析了某一分选密度所对应的错配物料密度范围,提出了以扣除分选密度±0.35g/cm~3以外物料为基准计算δ±0.1含量的动态修正方法,实现了满足不同煤质特征的可选性评定,克服了现行评定方法对部分煤质的"失真"问题。建议对现行评定方法进行优化,使其对各种原煤可选性评定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3.
细粒煤脱水技术与设备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选煤过程中细粒煤的数量剧增,入洗原煤中细粒级(-0.5mm)含量大都在20%以上。同时,随着煤炭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用户对煤炭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煤产品水分作为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国内炼焦用精煤要求水分不能高于13%,出口精煤水分要求不超过8%。我国现有的选煤厂中,90%以上都是采用湿法分选工艺,分选后的细粒煤产品水分约为25%~35%,占总精煤产量的20%~30%,细粒煤水分偏高,是造成精煤水分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作为部颁标准已于1982年元旦开始执行.在两年多的实践中,特别是在选煤厂设计中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煤矿设计》1983年第4期曾发表《〈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在选煤厂设计中的应用》(以下简称《应用》)一文,以期回答在实际执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但引起了较大争议.主要是:①在划分煤炭可选性等级时到底用哪一种分选比重为标准才合理?文中没有正面回答;②《应用》一文中提出了一个修正标准,这修正标准是国家标准的组成部分?还是作为个人的一种见解?选煤工作者在生产和设计实践中应该怎样对待它?③《应用》一文中提出:“也可用‘中煤含量法’来评定原煤可选性”.既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已公布两年多,它的制定与实施是选煤技术发展和走向标准化之一重要表现.但在设计使用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1983年《煤矿设计》第4期载过《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在选煤厂设计中的应用》一文(简称《应用》),经一些专业同志讨论,有些问题尚未解决,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一、问题表现《标准》用于难选煤和极难选煤,特别是采用低比重(如取σp≤1.4)分选时,普遍出现评定结果偏易,把极难选煤评定为难选煤甚至由等可选性煤 例如《应用》一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煤炭可选性的密度、粒度分布情况,文章在传统二轴可选性曲线的基础上,把粒度级及粒度组成作为第三个轴,利用MATLAB软件,采用二维插值(grad data)中的三次插值(cubic)方法,绘制了三维的浮物曲面、密度曲面和分选密度邻近物曲面。通过二维插值实现了按灰分查询和按产率查询任意粒度级的理论分选指标,对煤炭的可选性评定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两组可选性存在差异的原煤提出了不同的配洗方案,选用适当提高难选煤精煤产率、灰分以及降低易选煤产率灰分的方法,逼近等分界灰分分选。分析了分选密度在变化幅度相同时,δ±0.1含量对精煤产率和灰分变化量的影响。随着δ±0.1含量的增大,精煤产率与灰分的提高幅度的差距也增大。进一步建立了精煤产率、灰分的变化量与δ±0.1含量、分选密度变化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从而为生产实践中分选参数的确定以及提高精煤产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白岩选煤厂煤质特征及可选性的基础上,对分选方案、入料方式、入洗方式、分级上限及产品方案等进行比选,确定了最佳分选工艺:+50 mm原煤采用动筛预先排矸,50~3 mm采用三产品无压重介旋流器分选,3~0 mm直接成产品,尾煤浓缩压滤;煤泥掺入洗精煤为最终产品为最佳产品方案。选煤厂投产后,精煤产率69%~71%,精煤硫分在3%以下,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9.
《煤炭技术》2019,(10):144-146
对陕北张家峁矿井长焰煤进行了筛分和浮沉试验分析,绘制了可选性曲线,并利用δ±0.1含量法对原煤进行了可选性分析研究,得到了块原煤(300~13 mm)和末原煤(13~0.5 mm)在理论分选密度分别为1.3、1.4 g/cm~3和大于1.5 g/cm~3时的可选性等级。这些研究结果为该矿区煤炭的加工利用、洗选工艺设计和煤炭产品的智能化定制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近70%的原料煤采用重介质旋流器洗选,以生产能够满足销售要求的煤炭产品,故实现和维持重介质旋流器的最佳运行对产品产率和企业盈利最大化至关重要。为此,开发出一种重介质旋流器智能化系统。该系统可在线监测各物料流的介质密度和产品产率,采用改进的悬浮分配模型,结合测得的介质密度,可在线预测产品分配曲线;依据在线监测的产品产率和分配曲线,可在线预测入料的可选性曲线。工业性试验表明:该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均可作为独立的测量手段,且测量结果足够准确。在己知原料煤的瞬间灰分曲线时,结合在线产品分配曲线和原料煤可选性曲线,就可以在线预测产品灰分和增量灰分;在给定产品灰分的条件下,预测的产品灰分或增量灰分与所要求一致时的分选密度就是最佳分选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