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了正交法-超声提取茶叶中茶多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对茶叶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是提取剂浓度和料液比,茶叶茶多酚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剂(甲醇溶液)浓度75%,超声时间60 min,提取温度70℃,料液比为1∶10(g/m L),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达14.0%。正交试验法优化得到的提取条件操作易得,可作为茶多酚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乙醇作为溶剂,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都匀毛尖红茶和都匀毛尖绿茶中茶多酚,从超声提取的时间、提取温度、乙醇的提取浓度、固液比四个因素研究其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的结果,利用正交试验对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都匀毛尖红茶与绿茶中茶多酚提取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红茶固液比为1∶30,用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在70℃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50 min,茶多酚的提取率可达14. 98%;绿茶固液比为1∶40,用质量分数为40%的乙醇,在70℃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50 min,茶多酚的提取率可达24. 93%。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辣木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辣木茶多酚的水法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辣木茶多酚对·OH、·O_2~-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辣木茶多酚的最优水法提取工艺为:液料比50∶1(mL∶g)、提取时间80min、提取温度100℃,在此条件下,辣木茶多酚提取率达到最高,为40.88mg·g~(-1);辣木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OH和·O_2~-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作用,已经广泛应用在化妆品、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本文以中国名茶六安瓜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以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探究不同提取温度、不同超声功率以及不同料液比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2、超声温度36℃、超声波功率350 W,在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最高,为30.01%。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协助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超声波协助下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0℃;时间1.5 h;料液比20∶1;乙醇浓度70%。影响茶多酚含量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时间1.5 h;料液比15∶1;乙醇浓度70%。这些结果为改善茶多酚的提取条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两种提取枸杞多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实验对热水浸提法和微波提取法提取枸杞多糖进行了比较研究。热水浸提法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h、料液比1∶20(g∶mL)、提取次数3次,提取率为4.51%;微波提取法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60W、微波时间90s、料液比1∶10(g∶mL)、提取次数3次,提取率为5.91%。微波提取法时间短、能耗小、提取溶剂用量少、提取率高,优于热水浸提法。  相似文献   

7.
茶多酚乙醇水溶液提取过程及搅拌槽放大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茶多酚乙醇水溶液提取过程中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50%,溶剂用量7ml/g,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5min。通过冷、热模放大实验得出,茶多酚提取为内扩散过程,按临界悬浮转速放大是比较理想的放大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8):2082-2084
分别用水浴法、水浴微波法、水浴超声波法提取苍耳子中苍耳子油,用正交实验优化3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分别为水浴法:温度60℃,时间5 h,固液比1∶10 (g/mL),提取率为7.33%;水浴微波法:微波功率600 W,固液比1∶10 (g/mL),时间12 min,提取率为8.65%;水浴超声波法:超声波功率300 W,固液比1∶10 (g/mL),30 min,提取率为9.21%。水浴超声波法的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溶液浸提法提取宁德市某茶企茶叶中的茶多酚,并结合响应曲面法对水提取茶多酚的工艺参数进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81.3℃,液料比为25.6m L/g,反应时间为2.55h,该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为21.17%.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子沉淀法,对不同种类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分别考察了不同酸度、浸提温度及浸提时间对测定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确定以3价铁离子作为沉淀剂时,浸提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低于或等于1∶15,pH为8或9,借助分光光度法测得不同品种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花茶的茶多酚提取率为1.63%,绿茶的茶多酚提取率为5.27%,红茶的茶多酚提取率为1.37%。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以绿茶叶为原料,溶剂萃取与离子沉淀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茶多酚。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达到9.5%,质量分数高达97.2%。该工艺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提取率高、节省时间、溶剂和能耗低、无毒无污染、易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杜建中  文超燕  姚媛 《化学世界》2013,54(6):336-339,344
根据奶茶类饮料的组成特点,采用无水乙醇加氯化钾固体增强盐析效果,破坏饮料中的乳化体系,沉淀蛋白质等物质,得到澄清溶液,在pH=8.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体系中,以酒石酸亚铁为显色剂,测定奶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茶多酚浓度在0.003~0.35mmol/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3.5%,回收率为85%~113%,可广泛应用于奶茶类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罗亚楠  于晓洋  刘立群 《化学世界》2011,52(9):526-528,533
研究了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并对所提取的荼多酚进行分析及检测.以茶叶为原料,水作为浸提溶剂,通过改变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酸乙酯用量4个因素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并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溶剂用量(固液比)1∶2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40 min,乙酸乙酯用量85 mL.在优化...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很高,应用广泛,茶多酚的提起制备方法很多,有溶剂浸提法、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等。检测方法也很多,有光谱法、滴定法、色谱法等等。从茶叶的下脚料中提取茶多酚能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度法对潮州市一茶园中茶叶及土壤中锌、铜、硒等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运用滴定法测定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研究表明:依据广东省土壤(A层)无机元素背景值基本统计量中,所测土壤Cu、Zn元素含量均在土壤含量范围内;所测茶叶均属富Se茶,所取茶园土壤均处在硒过剩的范围,土壤的含Se量和茶叶含Se量不具相关性;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参考指标,所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处于中低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上好茶     
中国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是几千年来生活中的常礼,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也表达亲情与感恩。以茶修行,茶不厌精,体现了中国人生活的趣味与本义。可以喝茶的时光,是最好的时光。"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茶之美,就在于那份甜苦随心,浓淡自便。  相似文献   

17.
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以新鲜茶为原料提取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工艺方法,讨论了工艺路线和影响因素,并且确定了优惠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8.
王昕  廖克俭 《当代化工》2012,(9):916-918
将有机溶剂提取法这一技术应用于提取绿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选择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浸取时间和有机溶剂的浓度作为考察因素,以茶多酚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的考察,每个因素选取4个水平.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温度65℃,洗提次数3次,有机溶剂提取时间35 min,有机溶剂浓度55%.在这种条件下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的收率为最高.并采用红外波谱法对提取出的产品进行定性分析,检测得出绿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  相似文献   

19.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法从茶叶中提取分离得到纯度高于97%的茶多酚,其中L-EC,L-EGC,L-ECG,L-EGCG含量分别为4%、12%、19%和64%,将提取茶多酚添加到滤嘴棒中,对其在卷烟中的最佳用量和应用效果进行一系列的应用评价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嘴棒添加了茶多酚的卷烟在抽吸口味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烟气刺激性与杂气均减少,抽吸总体品质明显好于嘴棒不添加了茶多酚的卷烟。  相似文献   

20.
GC-MS分析红雪茶和白雪茶的ASE提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利用加速溶剂萃取法(ASE)对红雪茶和白雪茶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性,内标法定量.实验表明:红雪茶和白雪茶分别检测到了21种和26种挥发性成分,二者相同组分为13种.ASE具有快速、省时、省溶剂、安全等优点,值得人们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