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伏花岗岩体预测的地球物理问题包括:隐伏花岗岩物理性质研究及预测模式的建立,小比例尺花岗岩带的圈定,中比例尺隐伏花岗岩体的圈定方法,中大比例尺隐伏花岗岩体顶面趄伏形态的定量推断,新方法技术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平桂地区不同隐伏矿床上方,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的特征不同。根据电导率异常的特征及其差异,能够进行隐伏矿床预测,区分隐伏矿床类型。本文以实例说明了电化学找矿预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已知矿田、矿床,经采样、加工、测试、慨括、抽象过程,建立起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模型。基于模型,通过理论标志正演和经济技术筛选确定最佳找矿标志组合。根据模型进行隐伏矿床预测的一般步骤是:初选靶区—优选判别—靶区验证。  相似文献   

4.
根据1:5万重力资料控制随机搜索法反演结果推断:大厂隐伏花岗岩体主体部分为北西向的两个岩脊隆起带,中间夹一岩沟;周边有几个局部小隆起。岩体形态受构造控制,已知矿床的分布与岩体形态及侵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前,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在我国已发展成具有多个分支的综合学科,并在理论上趋于成熟。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近10年来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阐述了“体中体”、“顶上带”及综合预测模型在预测隐伏成矿花岗岩研究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然后,对隐伏花岗岩及深部找矿计划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栗木矿田的锡钨铌钽矿床,均分布在呈波状起伏的四条隐伏花岗岩岩脊的内、外接触带,并组成有规律的矿床系列。本文以作者编绘的隐伏花岗岩形态特征图为基础,指出了栗木矿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矿田或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模型以及不同剥蚀水平上的找矿标志组合,称为综合地学找矿模型。在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建立这种模型,为隐伏矿田隐伏矿床预测提供了系统的依据,该实例说明了模型研究在预测隐伏矿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栗木矿田的地表标志带是矿床分带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其特征可分为成矿标志带和无矿标志带。其中成矿标志带对找寻隐伏花岗岩型矿床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香花岭癞子岭岩体为例,在碳酸盐岩、砂岩及浅变质碎屑岩中划分了隐伏花岗岩预测的综合晕带,并建立了隐伏花岗岩顶上带综合地质模式。应用该模式,结合物化探资料,在香花岭地区进行了隐伏岩体预测及深部找矿方向的研究,并圈定了两个预测区。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厂隐伏花岗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研究表明,大厂复式岩体不是简单的S型花岗岩,而是具多物质来源的混合型花岗岩。源岩物质的复杂性是地洼型花岗岩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广西金矿可分为含金石英脉型;含金破碎带蚀变岩型;微细浸染型;次火山岩型和含金方解石脉型等七种。近几年的找矿突破,己使微细浸染型金矿的保有储量取代含金石英脉型金矿而跃居前茅,其与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应为广西近期找金的主攻方向。而所圈定的五个成矿区又都各自存在不同的找金远景类型,找矿布署上应予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富贺钟地区钨锡矿床主要赋存于泥盆纪地层中,但泥盆系并非矿源层。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板溪群下部到康氏面附近的富矿地层和岩浆岩。具过渡型特征的花岗岩控矿十分明显。燕山中晚期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的发展,对成岩成矿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矿区岩石可分为5类物性体。用它们构成不同组合模型来概括矿区不同地段的地质标志和物化探异常特征。由此确定,矿区北段和中部为两个找矿靶区,第四系覆盖下存在第三纪基岩坳陷及向斜构造。  相似文献   

14.
平桂地区不同时代、不同层位、不同岩石中的元素组合和特征元素均有所不同;W在地层中具高背景值,Sn在地层中总的趋于贫化;地层是W的成矿物质来源之一,而Sn的成矿物质来源与地层无关。  相似文献   

15.
湖南东坡地区燕山期千里山复式花岗岩具有高~(18)O、高放射成因Pb和和高~(87)Sr特征。研究表明,岩浆来自13亿年前地壳泥沙质沉积变质岩深溶作用。柿竹园矽卡岩型钨锡铋钼矿床及其“卫星”矿床S、C、H、O、Pb同位素资料表明,它们具多阶段多来源特征。早期以再平衡岩浆水成矿为主,从中期至晚期阶段,逐渐被大气降水热液成矿体系所替代。  相似文献   

16.
中国陆相火山岩区找金的潜力很大。浙江火山岩区银金矿床属于浅成火山热液成因。浙江“银坑山式”、“八宝山式”、“大岭口式”和“五部式”金矿床的找矿靶区应是有小块陈蔡群变质岩出露且主要受火山构造带、断裂构造和火山机构控制的火山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