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5G时代,移动通信首次引入毫米波。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跨频段协同无线组网的概念被提出。6G将面临更大的网络容量和更高的传输速率挑战,因此需要高效利用全频谱资源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以毫米波为代表的高频频率资源丰富,而以6 GHz以下的频率容易实现有效覆盖。高低频紧密结合的跨频段协同无线通信(COCAMF)应运而生。这种结合能够充分发挥高低频的优势。但是,高低频之间存在电波传播特性、射频(RF)前端性能等差异性,这使得COCAMF面临诸多挑战。认为需要充分探究COCAMF所面临的信道模型、射频前端、无线传输和无线组网技术方案等方面的难题,以推动6G COCAMF系统标准化和产品研发进程。  相似文献   

2.
冯博 《无线电工程》2001,31(10):15-18
<正> 1 引言 国外权威机构认为,无线电频谱有效利用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一个基本要素,对它的深入研究将不断地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观点在我国也得到共识,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在成立时就设立了“频谱有效利用研究室”,从事频谱有效利用和新频段的研究与开发。几年来取得了一些研究结果,为我国的无线电频谱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然而,这些研究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国无线电通信事业发展的需要。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我国的移动电话有8000多万台,其余各类民用无线电台160万台,无线寻呼近1亿户,卫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在高频段进行宽带无线通信的可行性,介绍了针对室内走廊环境进行的14 GHz宽带无线信道测量和所获取的信道特征。基于频域信道冲激响应测量方法,设计搭建了宽带无线信道测量平台,较好地克服了高频段电波传播能量实时测量采集的难度。基于实测数据提取信道参数化模型,获取了高频段电波传播特性参数统计分析结果,包括路径损耗与阴影衰落、时延扩展、角度扩展。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高频段电波传播时延小、方向性强,适用于宽带互联通信。  相似文献   

4.
5.
以433MHz、905MHz及2.4GHz三个通信频段为研究对象,以点对点方式为基本通信方式,对其在不同地点不同距离不同环境进行测试,并尝试通过增加高精度放大器的方法提高系统性能.通过试验可知通信距离与频率成反比,接收效果与频率成反比,且与发射点接收点位置密切相关,加入PA通信距离增加了40%.实验结果表明,通信试验数据与电磁学理论相吻合,证明了本文试验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同时系统可通过加入PA的方法,使系统通信过程稳定可靠,提高系统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中无线通信频段的选择及频率配置问题,介绍了一种用无线电频率管理程序提高频率利用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进步以及数据流量的不断增加,需要越来越多的免授权频段资源支持无线通信和物联网的发展。为了研究未来免授权频段的通信发展方向以及频谱需求,首先综述了现有免授权频段政策、免授权频段通信技术及免授权频段通信的若干具体应用场景。以下一代Wi-Fi和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为例,根据现有应用的数据流量预测,分析了未来的免授权频谱需求。结果表明,为了满足未来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ugmented reality/virtual reality,AR/VR)、高精度定位及8K高清视频传输等应用需求,更多的6 GHz以及60 GHz免授权频段资源需用来支持新型业务。最后对未来免授权频段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指出干扰管理等技术是未来提升免授权频段利用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高频段由于具有非常大的频谱宽度而受到下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的青睐.高频段同时具有大的传播损耗、准光学特性等特征.为了能够充分挖掘、选择和评估可用高频段,需要对高频段信道进行充分测量和研究.目前高频段信道测量设备主要有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探测器和定制化宽带探测器两种.该文对当前开展的高频段信道测量活动进行总结,包括天线配置、测试场景与关注参量,以及相应的测量设备.最后对几个新提出的高频段信道模型进行介绍,如METIS、MiWEBA、mmMAGIC、5GCM、3GPP-HF等,指出现有模型的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预计未来测量和建模方面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5G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由于全球的高频率空间相对充足,于是发达国家纷纷将之视为此后5G技术的关键内容。研究分析表明,高频段与目前的移动通信所用频段有着不同的特性,所以将其应用于无线终端通信上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对5G频谱设计的研究发现与现有的射频架构及器件不同,实现高频传输将带来射频器件材料工艺及性能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5G通信,就要对相关困难不断突破,深入研发5G高频段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全球宽带集群网络的发展及频谱现状,分析宽带专网的频谱需求、探讨频段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徐梓丞 《微电子学》2022,52(3):351-357
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不同频段电磁频谱的传播特性差异、对带宽需求以及技术利用能力提升,无线通信应用的电磁频谱不断提高。在通信领域,为满足无线数据传输需求的爆炸性增长,特别是5G通信的发展,毫米波中低频段应用已经成功实现工程化并开始商业化。而对于以光波为载体的更高频率电磁波的光通信,也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在常规无线电波(毫米波)与常规光学(远红外)之间,存在着一段长期未能有效利用的空闲频谱资源,目前被统称为太赫兹频段(0.1~10 THz)。太赫兹频段在高速无线通信领域具备明显优势,成为有潜力的6G通信核心技术。可以预见,对这项技术的使用将助力6G通信实现网络全覆盖、高度智能化及网络安全性全面提升的愿景。文章主要关注通信领域,重点介绍了太赫兹频段的特点、构建太赫兹系统功能的器件类型与工艺集成实现技术。最后,预测了太赫兹通信技术的一些应用场景,进而显示出该技术对通信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1997,21(1):61-63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进口手持对讲机可谓品种繁多,这些机器的质量可谓均是优良的,然而各种机型在技术指标特别是在功能上有着许多差别,爱好玩对讲机的朋友在选购时必须慎重考虑、综合比较,才可购得自己满意的机器。笔者通过自己的使用及参考各大公司的资料,在表1中列出了常  相似文献   

13.
《通信管理与技术》2006,(6):I0016-I0016
俄罗斯电信部日前称无线频谱委员会已经确定了分配给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3G)的频段范围。但是该部并未透露牌照数量,只表示可用频谱的范围不大,将限制运营商的数量。3G牌照拍卖的日期也未确定。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电信正在积极推进LTE试验网的建设,如何在现有基站资源基础上低成本建设LTE基站,是中国电信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电信建设的2G及3G网络,为LTE网络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站址资源,由于LTE采用的频段相对3G较高,在网络建设时基站数量会比现有站点增多,  相似文献   

15.
W频段宽带倍频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个W频段宽带倍频器.采用反向并联二极管对结构实现宽带倍频.该倍频器输入为WR-28波导到微带过渡结构,输出为WR-10减高波导.在输入功率为5dBm时,在整个W频段输出功率为0.81±1.80dBm,二次谐波抑制度大于25dBc.该倍频器可把Ka频段的信号源扩展到W频段.  相似文献   

16.
《电光系统》2007,(3):29-29
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研制的某频段固态高功放产品于近期顺利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7.
平流层宽带无线通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从实现平流层通信系统的角度出发,扼要地介绍了47GHZ的平流层移动通信系统和2GHZ的平流层移动通信系统的参数,对平流层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平流层通信系统和地面通信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的不同进行了比较,最后还讨论了平流层通信系统的应用前景和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3G、WLAN、Bluetooth都是涉及宽带无线数据通信的热门技术,从世界范围来看,3G刚刚进入导人期,WLAN和Bluetooth在不同范围也已经得到商业应用。由于中国3G牌照尚未发放,国内移动运营商已将WLAN(无线局域网)和2.5G的GPRS以及CDMA-20001X相互整合提上议事日程,以加强无线上网的宽带化和适用性,填补3G到来之前的部分市场和技术空间;与此同时固网运营商也借助WLAN介入无线数据领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宽带功放率放大器的设计难点,提出了一种负载牵引技术与Smith圆图匹配工具相结合,谐波平衡仿真与Momentum版图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款应用于L频段的宽带功率放大器,该功率放大器采用Ga N HEMT设计制作。经测试,功率放大器在L频段内输出功率大于150W,功率增益大于10d B,效率大于50%。  相似文献   

20.
杜娟 《通信世界》2007,(42A):M0001-M0001
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还在进行中,关于IMT-2000后续发展问题的议题工作组最先达成的一致意见是410MHz~430MHz、2700MHz~2900MHz两个频段不适用于IMT-2000(3G)和IMT-Advanced(后3G)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