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车载自组织网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面临严重的安全问题,其中接入认证及隐私保护是确保VANET安全的基础。对现有VANET匿名接入认证方案进行了分类综述,对比分析各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如匿名证书和数字签名,最后,指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匿名口令认证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能够有效的加强口令认证的安全性。该文在研究以往认证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匿名口令认证协议。该协议对用户的认证密钥进行两次分割。使用得该文提出的认证协议能够有效的抵抗离线字典攻击,并且使用该文提出的口令认证协议具有不可连接性的匿名口令认证的特点。是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移动互联网络安全性的匿名需求,论文在基于身份的公钥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双向匿名认证协议,该协议提出移动互联网络通信中的匿名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案,实现了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并使移动网络向移动用户提供匿名服务,保护用户身份信息,分析表明协议具有很强的匿名性,而且高效可行,满足移动互联网络匿名性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于车载自组织网络中的身份认证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身份的匿名认证方案,该方案在保护了车辆的身份隐私信息的同时不仅满足了车辆节点与路边单元节点间的身份认证的需求,而且确保了车辆节点之间的身份认证。该方案利用基于身份的密码技术,减少了系统管理公钥证书的工作量和对节点证书认证的代价。最后通过安全性和复杂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易于实现,而且安全可靠并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及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服务系统为每个用户提供了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差异服务,但用户模型的建立和更新依赖于用户的个人信息,存在着隐私泄漏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用户使用个性化服务的意愿.本文基于可信计算环境下直接匿名证言方案的可变假名机制,设计了一个面向通用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服务的匿名认证方案,并针对付费系统的匿名保持问题做了进一步改进.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个性化服务提供者可以鉴别用户是否合法付费用户,并具有何种访问权限,但无法确定用户的具体身份,即使服务提供者将访问信息泄漏,也不会危及用户隐私.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移动节点直接匿名漫游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无线网络下传统匿名漫游协议中远程域认证服务器无法直接完成对移动节点的身份合法性验证,必须在家乡域认证服务器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导致漫游通信时延较大,无法满足物联网感知子网的快速漫游需求.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可证安全的物联网移动节点直接匿名漫游认证协议,远程域认证服务器通过与移动节点间的1轮消息交互,可直接完成对移动节点的身份合法性验证.该协议在实现移动节点身份合法性验证的同时,具有更小的通信时延、良好的抗攻击能力和较高的执行效率.相较于传统匿名漫游协议而言,该协议快速漫游的特点更适用于物联网环境.安全性证明表明,该协议在CK安全模型下是可证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9.
针对车载自组织网(VANET)身份认证中的隐私信息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线性方程组理论的匿名认证方案。该方案不使用传统的任何对称或非对称加密算法,而是利用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理论,构建了一种匿名身份认证模型,在保证节点身份可认证的同时又防止了节点身份信息在非安全传输信道上泄露。此外,方案不仅满足了车辆单元节点(OBU)与路边单元节点(RSU)间的身份认证的需求,而且确保了车辆节点之间的身份认证。安全性和复杂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安全可靠,且有较低的计算和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分析传统的匿名漫游认证协议,指出其匿名不可控和通信时延较大的不足.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异构无线网络可控匿名漫游认证协议,远程网络认证服务器通过1轮消息交互即可完成对移动终端的身份合法性验证,当移动终端发生恶意操作时,家乡网络认证服务器可协助远程网络认证服务器撤销移动终端的身份匿名性.该协议在实现匿名认证的同时,还具有恶意匿名的可控性,有效防止了恶意行为的发生,且其通信时延较小.安全性证明表明,该协议在CK安全模型中是可证安全的.相对于传统漫游机制而言,该协议更适合于异构无线网络. 相似文献
13.
WLAN Mesh漫游接入认证协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EEE 802.11s WLAN Mesh没有定义客户端的漫游认证协议,并且其初始接入认证协议EMSA中,申请者和认证者的认证密钥是通过认证服务器产生的,所以申请者和认证者之后的所有通信完全可以被认证服务器获取.同时该协议中的基于共享密钥的认证方式不能保证前向保密性,一旦长期密钥丢失,由其保护的所有通信内容都将被泄露.在EMSA的基础上,利用三方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和单独认证载荷技术提出了客户端漫游接入认证协议.该协议不但克服了上述缺陷,而且只需要4轮的协议交互便可以实现上述三者之间的相互认证和密钥确认,不需要4步握手进行密钥确认.并且新的协议将基于签名的认证方式和基于共享密钥的认证方式统一于单独的认证载荷,这样认证方式的改变并不影响认证协议的结构.最后对新的协议进行了可证明安全分析和NS2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新的协议是通用可组合安全的,并且性能优于现有协议. 相似文献
14.
15.
无线网络融合是通信业发展的趋势,其中安全问题是当前研究的关注点。针对以3G网络为核心网络,采用蓝牙、WiMAX和无线局域网为接入网络构成的融合网络中认证协议的安全和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漫游认证协议。该协议通过对无线接入网络身份进行验证,抵御了重定向攻击的行为,实现了漫游认证的密钥分发;采用局部化认证过程,减少了认证消息的传输延时,提高了认证协议的效率,并给出了在NS2环境下的性能仿真结果。通过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对新协议进行的安全性分析,证明该协议具有UC安全属性。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