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玉祥 《新食品》2007,(19):66-66
陕西洋县谢村黄酒自2007年以来,从品牌建设做起,深挖品牌文化内涵,开展了“国家发明创造专利”、“中华老字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审报工作,坚持“酒品如人品”的质量理念,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工艺技术创新,倾情打造北派黄酒的一面标志性旗帜。  相似文献   

2.
会稽山 《新食品》2005,(20):39-39
绍兴黄酒是中国首批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3.
当黄酒行业蒸蒸日上、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黄酒人千万不能浮躁,特别是作为中国黄酒领头羊的绍兴黄酒,更要冷静分析,客观应对,以谋求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于秦峰 《中国酒》2009,(8):23-23
2008年12月3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57号文件公布青岛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即墨黄酒传统工艺”传承单位——山东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这充分说明青岛市政府对即墨传统黄酒的历史价值、传统工艺价值、品牌价值予以高度重视,并赋予很大的期望,并希望能够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尽快做大做强满足市场需求,并赋予这一传统品牌新的科技内涵。  相似文献   

5.
杨国军 《中国酒》2008,(1):66-67
2007年11月5日,农历九月廿六,离旧历立冬还有3天。 位于柯桥阮社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黄白酒生产部上空,大清早便升起了一缕缕浓郁的炊烟,徐徐扩散,成为一片浓浓的白雾,环绕在厂区上空。远远望去,蔚为壮观。走进厂区,一阵阵糯米饭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站在高高的“酒台”上,幅繁忙、热闹、和谐的酿酒全景图尽现眼前。车流,物流,  相似文献   

6.
傅勤峰 《中国酒》2011,(6):40-40
时下,中国的食品安全已成为全行业、全中国,乃至全球最吸引眼球的事情之一了,从上至中央最高领导,下到平民百姓,无不对之付以超乎寻常的关心。对此,作为一家食品饮料类的企业,我深感责任重大,但更觉前景之光明。  相似文献   

7.
保林 《中国食品》2012,(23):29-29
2012年11月2日晚,法国汝拉产区HENRI MAIRE亨·玛丽酒庄在花家怡园举办了酒配餐品鉴会。阿尔布瓦成立于1632年,是汝拉最早具有规模的酒庄。  相似文献   

8.
杨国军 《中国酒》2009,(10):72-72
这个金秋,这个收获的季节似乎注定属于“会稽山” 近日,继“会稽山”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之后,会稽山绍兴酒又成为郭富城2009杭州演唱会唯一指定庆功用酒。  相似文献   

9.
彭辉 《新食品》2013,(3):170-170
说起绍兴黄酒,就不得不提“会稽山”,这个跨越了近三个世纪的黄酒品牌,被誉为中国黄酒行业的“常青树”。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历经近三个世纪风雨沧桑的百年品牌依就生机盎然?走进会稽山,让我们一同体验这坛历久弥香的百年佳酿。  相似文献   

10.
梁丽琴 《新食品》2006,(2):34-34
绍兴黄酒、海派黄酒与即墨老酒、广州本土黄酒以及其他二线品牌。三股势力在广州市场绞杀在一起,正上演着一出“沙场点兵”的大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胡周祥 《中国酒》2007,(7):74-76
黄酒仿佛一段尘封的记忆,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直到今天,它将被再次唤醒。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黄酒这一古老酒种与人类社会朝夕相伴,并逐步演变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但在中外思想文化碰撞风起云涌的近代,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黄酒的“血脉”也被历史变革所割断。时下,黄酒产业迎来了“第二春”,黄酒复兴成为我国酒类产业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全社会所瞩目的文化热点。曾经的“国酒”如何实现复兴?本质上,黄酒产业的复兴正是黄酒文化重构的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胡建华 《中国酒》2013,(7):41-41
黄酒产业的提升,不在产量,而在于要做“精”,做精品黄酒方是提升黄酒产品价值空间的光明之途。要出精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要有品质,二要有品牌,三要有品位,四要有品格,唯有这样才可能算得上是精品。  相似文献   

13.
14.
中华黄酒多“神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军 《中国酒》2007,(9):47-47
中华黄酒,源自华夏,举世独步,堪称一绝,乃我中华民族之“国粹”。尤其绍兴黄酒,代相传承,非物质遗产扬名于世,国酒代表,酒林珍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傅祖康 《中国酒》2014,(2):42-42
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开始接触黄酒。十年酒业生涯的浸润、熏陶和积淀,除了一份执着和热爱,还有一份感恩和敬畏,尤其对于黄酒定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梁丽琴  郭斌 《新食品》2005,(20):38-39
“天下黄酒源绍兴”,一句话道尽了绍兴黄酒在整个黄酒行业中的地位。但是古老的绍兴黄酒在平稳地走过几干年后,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很多人把绍兴黄酒比做绍兴师爷,理性有余激情不足.善于守业而不善于创业。这种情况在上海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上海市场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上,绍兴黄酒面对迅速崛起的海派黄酒.并没有守住自己的江山,它们现在必须要面对的是.从头开始。  相似文献   

17.
傅祖康 《中国酒》2010,(4):26-26
30岁以后喝黄酒,不但体现了人生在跨越青年的浮躁和经历岁月沉淀之后透出的稳重,也体现了儒雅、大度、包容。  相似文献   

18.
何俊 《新食品》2005,(13):23-24
黄酒作为一个产业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茅五剑”:黄酒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适应时代和市场需求,就必须要有敢于创新的二线名酒潢酒作为一种生意要让商家乐于接手,就必须要有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或销售模式的“改革型”新兴品牌。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沈振昌 《中国酒》2006,(2):52-52
2005年黄酒浓郁飘香,在上升通道中继续快速发展,全行业各项经济指标连续第三年呈二位数增长。“古越龙山”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6000万广告,吹响黄酒进军全国市场的号角,“会稽山”等企业也大手笔跟上,共同在央视合奏“黄酒交响乐”。黄酒覆盖面明显扩大市场不断延伸,黄酒消费的地域性开始突破,黄酒三大投资优势显现,黄酒投资大幅增加,跨地区联合合作和资本运作已经展开,骨干企业的品牌优势越来越明显,黄酒已从地域走向全国。整个行业充满希望,充满活力,春意盎然。  相似文献   

20.
杨国军 《中国酒》2006,(7):71-71
日前,国务院以国发[2006]18号文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榜上有名。6月8日,绍兴市举行庆祝全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电视晚会,同时公布绍兴黄酒行业协会为绍兴黄酒酿制技艺项目传承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