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栖装甲装备腐蚀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栖装甲装备是陆军大型复杂装备, 由于在定型设计、生产改造和装备部队的过程中均未全面考虑车辆在海洋环境中可能出现的腐蚀问题, 导致车辆在沿海地区出现了十分严重的腐蚀, 车辆战技指标和作战效能显著下降, 无法满足渡海登岛作战的实际需要. 因此, 加强两栖装甲装备腐蚀规律研究, 对于现役两栖装备进行防腐工程改造, 提高装备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文介绍了作者对腐蚀规律探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两栖装甲车辆是指在水中具有浮渡能力的一类装甲车辆,与其他装甲车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具有两栖性能。两栖装甲车辆的种类繁多,根据陆地上行进装置的不同,可分为轮式和履带式两种;根据水上推进装置的不同,分为螺旋桨、喷水推进器、履带或轮胎划水三类;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可分为两栖装甲战斗车辆和两栖装甲保障车辆两类,其中战斗车辆包括水陆坦克、两栖装甲突击车、两栖装甲步兵战车、两栖装甲输送车、两栖火炮发射车、两栖导弹发射车等;保障车辆包括两栖装甲指挥车、两栖装甲侦察车、两栖装甲工程车、两栖装甲抢修车、两栖装甲弹药车、两栖装甲救护车等。  相似文献   

3.
正图为加装了应急助浮装置的我国两栖突击车。该装置由四组充气式浮筒、固定装置和储运箱等组成,操作简单,易于携带,可反复使用,在陆地和海上均可加装,自重仅30千克,却能提供大于5 000千克的浮力,适用于我军各型两栖装甲装备。加装应急助浮装置后,可有效延长两栖装甲装备海上自救和等待救援的时间,大大减少装备海上沉没情况的发生。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将应急助浮装置充气连接后,还可作为乘员救生装置。  相似文献   

4.
装甲装备中人的可靠性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种型号的装甲装备在试验、使用中出现的人为差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人为差错与装甲装备本身故障的比例,分析人为差错的原因,得出装甲装备的人一机系统中人为差错的分布规律,并计算了6种型号装甲装备的人为差错率以及人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国外装甲透视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利用装甲透视系统成功完成沙漠环境封闭舱驾驶试验;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和乌克兰透明装甲公司分别推出"铁视"头盔系统和"环绕观察"系统,可使乘员在舱内实现对周围环境的360°态势感知。装甲透视技术是装甲装备态势感知技术发展的飞跃,将使装甲装备具备封闭舱作战能力,对提高装甲装备的生存力和智能  相似文献   

6.
台湾陆军拥有各型装甲车辆1500多辆,包括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弹药输送车、装甲指挥与侦察车、装甲抢救车、装甲架桥车和战斗工程车等,海军陆战队拥有两栖输送车、装甲登陆车和两栖突击车等。这些车辆大部分是从国外购买的,小部分由中山科学研究院、兵工厂或借助民间科研单位自行研制。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俄罗斯鄂木斯克运输机器制造厂正在开发一种新型高速两栖装甲车族。与俄罗斯的"舰队"及"库尔干人"装甲战车族相同,该车也将包括各种变型车,以显著增强两栖突击能力。目前,鄂木斯克运输机器制造厂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的高速两栖装甲战车族概念,即海军两栖步兵战车(BMMP)。同俄罗斯陆军新一代"舰队"、"库尔干人"、"回旋镖"装甲平台一样,该车也采用了一系列新设备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海军武器装备美国目前美国海军正在重点研制V-22“鱼鹰”直升机和AAAV先进的两栖突击车。这两种装备均是两栖作战的主力装备。V-22直升机的巡航速度达250节,载荷4536公斤,作战半径400海里。该两栖突击车将代替目前的AAV7A1式。它可在距巨海岸85海里处投入战斗,水上速度为25节,地面机动性可与M1A1坦克相比。装甲防护能力也相当好。另外,新型的L(X)两栖攻击舰将取代LPD4“奥斯汀”级两栖运输坞舰、“新港”级坦克登陆舰、“查尔斯顿”级两栖货船和LSD36“安克雷奇”级登陆坞舰。  相似文献   

9.
两栖装甲装备腐蚀控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栖装甲装备由于在定型设计、生产改造和装备部队的过程中均未全面考虑车辆的结构特征、使用环境和运行状态,导致车辆在沿海区域出现了严重的腐蚀,车辆整体作战效能显著下降,难以满足作战和训练的需要.作者根据腐蚀控制的理论与方法,讨论其技术方案,得出其腐蚀控制技术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装甲装备保障装备的定义、分类与构成的描述,提出了装甲装备保障装备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军内外对装甲装备保障装备的需求分析,探讨了国内外装甲装备保障装备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1.
郭正祥 《国外坦克》2007,(10):24-32
俄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在编制体制上继承了苏军的传统做法,在编制上没有两栖装甲机械化部队的称谓。当然,不能说俄军就没有遂行两栖作战任务的部队。俄军的摩托化步兵部队和海军陆队就是承担两栖作战任务的部队。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俄军两栖装甲机械化部队情况,我们不妨先简要回顾其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现代陆战场是装甲战车的天下,形形色色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驰骋疆场,纵横捭阖,成为了地面战争的主宰。但是无论装甲战车的机械化程度有多高、信息化水平有多强,它都有出故障“趴窝”或者被反装甲武器击中的可能。这时候的“陆战之王”则变成了人见人欺的“乌龟壳”,在这紧要关头就需要有装甲抢修车出马了。 装甲抢修车,尤其是重型装甲抢修车普遍装备有绞盘、驻锄、吊具等工程抢修设备,在战场上抢救五六十吨的主战坦克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无愧于“战场大力±”的称号。下面将介绍三种重型装甲抢修车,分别具有欧系装备、俄系装备和美系装备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型智能装甲作战系统体系贡献率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关联因素复杂、评估难度大的问题,剖析装备体系贡献率概念和内涵,提出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研究框架。以新型智能装甲作战系统体系贡献率评估为研究对象,从体系功能完备、体系结构优化、作战能力提升、体系技术进步等多视角构建了立体多层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于信度规则库的证据推理方法,开展新型智能装甲作战系统体系贡献率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体系贡献率是装备系统地位作用的综合性表征,宜从多视角、多层次开展综合研究;基于信度规则库的证据推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科学、实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信息化对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装备保障的新要求,最后对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两栖工程装备特殊的动力结构特点及使用环境,建立了两栖工程装备陆地运动模型,从经典的MMG 3个自由度的平面运动入手,建立了两栖工程装备水上运动的数学模型和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实现了两栖工程装备的水上全回转动态描述。通过对仿真模型定量与定性的分析,验证了模型水上运动仿真的可行性,对两栖工程装备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装甲装备主动式保障、促进装甲装备保障模式转变,对面向任务的装甲装备主动式保障系统进行建模。应用UML用例图构建装甲装备主动式保障系统概念模型,分析面向任务的装甲装备主动式保障过程,得到面向任务的装甲装备主动式保障的主要活动及其时序关系;应用HTPN建模方法,构建面向任务的主动式保障过程逻辑时序模型,通过对模型输入数据测算,得到面向任务的装甲装备主动式保障过程时效性指标,并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得到某型装甲车辆驾驶训练任务主动式保障过程时效性指标,为定量研究装备主动式保障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机械可靠性的装甲装备使用维修决策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机械可靠性理论的研究,分析机械产品的可靠性特点和维修规律,论证了机械可靠性理论对装甲装备维修方式的影响和对装甲装备使修决策的理论支持,并将机械可靠性理论应用在装甲装备使修计划辅助决策中,探索了装甲装备使修计划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为装甲装备使修计划辅助决策的制定和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不同作战任务影响下装甲装备使用阶段质量的评价,在构建了装甲装备使用阶段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从战略到任务方法(strategy to task technique, STT)分解了装甲装备使用阶段的任务,建立了任务与使用阶段质量的有机联系.采用AHP法确定了各层任务的权重,运用粗糙集理论进行了评价指标的属性约简和权重确定,通过权重聚合及评价值计算实现了装甲装备使用阶段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既符合装甲装备使用实际,又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为装甲装备质量改进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管理方式粗放,理念滞后的现状,在分析"读卡制"管理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装甲装备管理领域,树立精确管理思想,构建装甲装备管理的内容体系和标准规范,对提高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装甲装备管理的质量效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GIS在装甲装备器材信息管理中的可视化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装甲装备器材信息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以装备物资及保障资源数据库为基础,探讨了装甲装备器材信息管理中G IS技术的可视化应用途径和方式,并对应用G IS技术的装甲装备器材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