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声辅助提取黑莓籽油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黑莓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黑莓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剂、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功率对黑莓籽油得率的影响,确定了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剂为石油醚(30~60℃),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10 min,料液比1∶10,在该工艺条件下黑莓籽油的得率为17.06%。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是亚油酸(76.00%)、亚麻酸(15.48%)、棕榈酸(5.81%)和硬脂酸(2.70%)。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黑莓籽为原料,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莓籽油,用自由基清除能力、红细胞氧化溶血作用、肝匀浆丙二醛生成作用和抑制肝线粒体肿胀的方法,研究了黑莓籽油在体外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黑莓籽油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在5 mg/mL时,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56.21%和71.62%,它们的IC50值分别为4.48 mg/mL和4.10 mg/mL。黑莓籽油能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作用和VC3/FeSO4体系诱导的小鼠肝组织丙二醛生成的作用及VC3/FeSO4体系诱导的小鼠肝线粒体肿胀,说明黑莓籽油在体外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盘鹏慧  罗伟强  莫丹  庞晓 《食品与机械》2021,37(12):132-136
目的:研究西瓜籽油脂肪酸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索氏回流法对西瓜籽进行提油,对西瓜籽油进行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对其脂肪酸的成分、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其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西瓜籽油中含有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达到50%以上;西瓜籽油对铁离子具有还原能力,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3.7 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值为0.031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12.04 mg/mL。结论:西瓜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酿酒后的酒渣黑莓籽及新鲜黑莓籽为原料提取黑莓籽油,选取影响黑莓籽油提取率的6个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法选出3个主要单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微波辅助黑莓籽油提取工艺,运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提取的酒渣黑莓籽油和新鲜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最佳提油条件为黑莓籽与提取液的料液比1∶11(g∶mL)、提取温度65 ℃、提取时间5 min。此优化条件下,黑莓籽油提取率为17.32%。GC-MS法检测结果显示,酒渣黑莓籽油中总脂肪酸含量及种类(7种,83.47%)均低于新鲜黑莓籽油(11种,92.91%),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85.36%)高于新鲜黑莓籽油(73.13%),其中亚油酸乙酯(14.95%)和油酸乙酯(9.44%)的含量远大于其在新鲜黑莓籽油中的含量(1.99%和1.12%)。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与羟自由基(·OH)法评价了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沙棘果油主要含棕榈油酸(35.945%)、棕榈酸(34.108%)、油酸(18.357%)和亚油酸(6.19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501%;沙棘籽油主要含亚油酸(38.958%)、亚麻酸(29.327%)、油酸(20.859%)和棕榈酸(7.65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965%;沙棘果油、沙棘籽油和BHT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25.68、17.29μg/mL和27.61μg/mL;清除·OH的IC50分别为29.32、25.48μg/mL和33.60μg/mL;表明沙棘籽油与沙棘果油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沙棘果油。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牡丹籽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氢氧化钠甲醇酯交换法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技术对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牡丹籽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定性验证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蓝莓籽中提取蓝莓籽油,测定了蓝莓籽油的理化指标,并用GC-MS对蓝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莓籽出油率为18.42%;蓝莓籽油的相对密度为0.946 6、折光指数为1.464 9、酸值(KOH)为3.743 mg/g、皂化值(KOH)为182.3 mg/g、过氧化值为2.137 mmol/kg、碘值(I)为128.7 g/100 g;蓝莓籽油中共有13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7.12%,饱和脂肪酸占11.75%,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法评价黑莓籽体外抗氧化活性,Folin-Ciocalteau法测其总多酚含量,Na NO2-Al Cl3比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相关系数法分析其总多酚、总黄酮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强的DPPH自由基[IC50=(41.93±4.05)、(64.75±5.89)μg/m L]和ABTS自由基[IC50=(2.91±0.46)、(3.18±1.01)μg/m L]清除活性,较强的铁离子还原能力[Trolox当量=(2348.73±2.78)、(1262.55±31.58)μmol/g],石油醚部位具有ABTS自由基[IC50=(21.85±0.61)μg/m L]清除活性和较弱的铁离子还原能力[Trolox当量=(123.59±10.01)μmol/g]。3个部位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2分别为0.6832、0.2596);总多酚含量与还原铁离子能力(Trolox当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2=0.990)。可见,黑莓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黑莓籽为原料,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黑莓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提取过程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分离压力12MPa、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得率达16.10%,其脂肪酸组成为软脂酸5.38%、硬脂酸3.53%、油酸13.70%、亚油酸60.48%、亚麻酸11.16%,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5.3 4%。  相似文献   

10.
石榴籽油脂肪酸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陈业高  卢艳  刘莹  海丽娜 《食品科学》2003,24(11):111-112
石榴籽经石油醚提取、皂化和甲基化得到的总脂肪酸甲酯经GC分析,共检出9种成分。经GC-MS联机分析,确定脂肪酸成分为棕榈酸(2.47%)、亚油酸(4.85%)、油酸(4.07%)、硬脂酸(1.66%)、石榴酸(81.62%)、二十碳烯酸(0.53%)、花生酸(0.44%)及两个未鉴定的石榴酸三烯异构体(3.13%)。主要成分为共轭三烯不饱和脂肪酸石榴酸(9Z,11E,13Z-十八碳三烯酸),达81.62%。  相似文献   

11.
对黑莓籽油的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黑莓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黑莓籽油的适宜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用量9%、脱色温度70℃、脱色时间15min;此条件下脱色,黑莓籽油色度降为R0.8、Y10.0;黑莓籽油主要含有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相对含量约为85%;优化得到的脱色方法对黑莓籽油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余甘子核仁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双双  张雯雯  李坤  徐涓  刘兰香  郑华  张弘 《食品科学》2017,38(15):127-134
本研究旨在研究余甘子核仁油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探索多不饱串联和脂肪酸的抗氧化机理。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l,DPPH)自由基与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ate)radical,ABTS+·)为实验对象,通过余甘子核仁油对2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估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余甘子核仁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5.08 mg/m L,最大清除率为95.91%;对ABTS+·清除作用的IC50为9.84 mg/m L,最大清除率为98.58%。α-亚麻酸的清除自由基实验表明,余甘子核仁油中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为α-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抗氧化前后混合脂肪酸的紫外光谱扫描、红外光谱吸收,检测到了氧化后混合脂肪酸中共轭脂肪酸和羟基脂肪酸的生成,并在DPPH自由基过量条件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到了单羟基脂肪酸的存在,从而证明多不饱和脂肪酸清除自由基反应机理基至少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共轭化、单分子加成、碳碳双键α-H氧化及环氧化。  相似文献   

13.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牡丹种籽经石油醚-乙酸乙酯(7:1)索氏提取,三氟化硼甲醇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牡丹籽油组分进行分析;共鉴定37种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83.42%,饱和脂肪酸占14.662%。  相似文献   

14.
以猕猴桃籽油为原料,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模型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猕猴桃籽油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H2O2以及羟自由基(·OH)清除实验,以VC为阳性对照,探讨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的还原能力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DPPH自由基、O2-·、H2O2以及·OH的清除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对O2-·的清除效果比VC更明显,对其他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却比VC弱;猕猴桃籽油对O2-·、H2O2、·OH的IC50分别为0.078、0.1、0.2mg/mL,表明猕猴桃籽油清除O2-·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研究龙眼核精油体外抗氧化性及常温保鲜效果,以有机溶剂正己烷提取龙眼核精油,测定精油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及亚硝酸钠(NaNO_2)的清除能力,以龙眼果肉颜色、果皮褐变指数、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作为保鲜效果的评判标准。结果表明:龙眼核精油对DPPH·、·OH及NaNO_2均有一定清除作用,IC_(50)分别为11.04、4.58、0.12 mg/mL,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呈一定量效关系;精油可降低龙眼果皮褐变指数及失重率上升速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起伏小;贮藏前期,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缓慢,后期上升较快;精油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龙眼核精油对龙眼果实不具备明显保鲜效果;精油浓度过大会对龙眼果实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杨梅籽油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及对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杨梅籽油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5.94、2.25 mg/mL;相比高脂模型组,杨梅籽油剂量组小鼠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指数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杨梅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为杨梅籽油作为优质的小品种油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工栽培欧李仁油的提取、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友君  任清 《食品科学》2015,36(4):80-85
以欧李仁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欧李仁油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欧李仁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9.18∶1(mL/g)、提取时间5 h、提取温度57.7 ℃。在此条件下欧李仁油的提取率为84.57%。用气相色谱法对得到的精炼油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共检测出11 种脂肪酸,其中油酸63.0%、亚油酸30.7%。同时以对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来测定精炼欧李仁油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精炼欧李仁油质量浓度为0.7 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0.28%;精炼欧李仁油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2.6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黑莓籽出油率及品质,增加黑莓附加值。方法以黑莓籽为原料,冷冻干燥脱水、冷冻粉碎细化、超临界CO2流体提取黑莓籽油。考察了CO2流量、提取压力、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分离温度和分离压力对黑莓籽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提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提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将黑莓籽经冷冻干燥至含水量3.43%~5.35%,冷冻粉碎过60目筛,选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压力30 MPa,温度40℃,CO2流量25 L/h,提取时间60 min,分离压力7 MPa,分离温度35℃。在此条件下,出油率达到18.6%。结论此工艺提取的黑莓籽油品质优良,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9.
海狗油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两种不同的衍生化方法对海狗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的影响.分别用杂环化法和甲酯化法衍生化海狗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海狗油其中含有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用杂环化法衍生化海狗油,再经GC/MS分析可分离鉴定出30个峰,30种成分,并能对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进行准确地定位;用甲酯化法衍生化海狗油,再经GC/MS分析只能分离出25个峰,15种成分得到鉴定(有的峰为同一种成分),有两个峰未确定,且双键数目相同而位置不同的脂肪酸的色谱峰分离不够理想.总体而言,杂环化衍生化法优于甲酯化衍生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