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安吉 《电子世界》2011,(9):27-28,31
移动通信话务量的变化不仅随用户发展、用户流动性和时间等用户行为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受天气、集会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和随机性.本文的重点是分析话务量变化的内在规律,以传统的预测方法为基础,根据移动通信话务量自身特点,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话务量进行分段预测,可以对GSM网络的话务量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长话业务预测沿用“年平均增长率”法,笔者感到预测结果偏大。本文提出通过本地网电话用户数和用户话务量来预测长途话务量,进而估算各地长话交换机系统数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乐可争 《信息通信》2014,(2):216-218
随着通信网应用和规模的不断增加,新一代的网络建设规模对业务量的预测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其中通信话务量的预测分析已经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准确的话务量预测对网络管理、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对移动网络中的话务量随时间或事件变化的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合理科学的话务模型,并采用综合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研究。从而辅助通信运营商实时把握用户的行为习惯和话务量的发展趋势,并进行合理决策和投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大量的移动话单的统计分析,发现移动通信话务的特有规律,在此基础上介绍如何确定网络忙时、小区忙时、用户平均忙时话务量、漫游话务量及话务密度,并提出将预测话务量合理地分配到各小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钢 《信息通信》2014,(3):196-197
GSM扇区(下称小区)的话务量在一天24小时内以及每周七天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出一定规律。当每线话务量超过0.8爱尔兰(称为超忙)时,很容易出现用户起呼阻塞的情况。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话务量预测的方法,能够根据当前时段的OMC话务统计,实时预测间隔时段的小区话务量并判决是否超忙,从而给网络维护人员提供了一种提前处理超忙小区的依据,能够极大地疏导话务量,有效提高用户感知度。  相似文献   

6.
移动通信话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大量的移动话单的统计分析,发现移动通信话务的特有规律,在此基础上介绍如何确定网络忙时、小区忙时、用户平均忙时话务量、漫游话务量及话务密度,并提出将预测话务量合理地分配到各小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节假日移动话务量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因素影响的忙时话务量预测方法。首先对忙时话务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4个影响话务量的重要因子,然后把4个因子与忙时话务量训练数据一起作为输入变量,最后用改进的具有非线性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话务量是客服中心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此文尝试利用某通信运营商客服中心呼叫话务量的历史数据,选用多种方法进行建模和预测;通过与真实数据的校验分析表明,多项式拟合、指数平滑法和ARIMA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客服中心日话务量预测的方法流程,以期为话务量的合理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季节指数趋势法预测10086话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季节指数趋势法预测10086月平均话务量,以某省10086的历史话务数据为基础进行预测,并对比分析了预测结果与实际话务量。  相似文献   

10.
广州电信市场竞争的特点广州作为全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其电信市场规模巨大,是国内乃至国外电信运营商竞争的焦点城市,目前,其电信市场呈现如下特点。移动电话的普及化和MVPN的竞争成为固定电话话务量发展的最大威胁。移动手机作为实现话音通信的重要接入手段,其个人化、方便性、流动性和支持多功能性的优势,使广州移动电话用户在2001年10月份就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目前,广州移动有420万用户,广州电信有320固定电话用户。另外,移动与联通的MVPN大战,使移动价格趋于平民化,导致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话务量的分流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归纳移动互联网业务基本特征,分析其对电信运营商的冲击,进而结合典型移动互联网业务运作模式及中国联通传统项目管理的现状,提出中国联通针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创新产品应对策略。对移动互联网项目投资价值评估体系进行探讨,提出适合中国联通的创新产品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对移动网的同步需求、影响移动同步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移动网同步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简要阐述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对固移汇聚网关的融合演进作了深入分析,并分别探讨了基于SDN理念的xGSN/xGW/BRAS的控制转发分离架构及固移汇聚网关融合的远景,为汇聚层面的固移融合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移动IP技术的工作原理,重点论述了移动IP的几项关键的技术细节,阐述了移动IP的应用和安全性问题,描绘了移动IP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邹睿翀  宋猛  徐聪 《电子测试》2017,(23):118-119
针对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大数据分析对移动网络优化的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应用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能有效提升是移动通信网络稳定性和稳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韩涤非  李玮  边轶 《电信科学》2011,(Z1):106-108
简要介绍了我国手机广告的现状,详细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对发展该业务以及此类移动互联网业务对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运营商自身实力提升的作用,并且指出当前我国建设手机广告产业链的主导力量是掌握移动互联网资源的电信运营商。  相似文献   

18.
The recent extraordinary growth of smart phones and tablets gives rise to the mobile application market. It opens up opportunity for new type of entrepreneurs to tap into the fast-growing mobile application market, bypassing the incumbent operators and requiring minimal capitals. Therefore, focus should be given to promoting these mobile entrepreneurs in order to change Thailand from a ‘consumer’ to a ‘producer’ of ICT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trends on mobile technology in the mobile ecosystem and mobile application market. It then identifies emerging opportunity for business entrepreneurs. Furthermore, the measures being implemented by Mobile Technology for Thailand ( $\text{ MT}^{2})$ , an alliance from government, business and education sectors for promo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 industry, are explained. Specifically, it consist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 incubation and marketing support. It is expected that by focusing on inspiring a new genera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ers into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ng them into successful business and promoting their mobile app to the world market, Thailand could become a regional hub for mobile application industry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特征及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并依据业务模型对无线小区进行分类。首次提出了以无线网络性能统计指标进行小区业务分类识别的方法,结合现网实例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典型的小数据业务优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移动网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固定与移动的融合、多种接入方式的融合等方面阐述了移动回传融合的历程,并对IP RAN回程技术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阿尔卡特朗讯移动回程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