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生物砂滤柱对微污染水源水浊度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水温、进水浊度和有机物指标等对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挂膜滤柱较接种挂膜滤柱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更佳;在常温(22~26℃)和低温(15℃以下)条件下,生物砂滤柱对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6%~84%和58%~79%。相同温度条件下,进水浊度与出水浊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548 7;通过对进水CODMn、UV254与出水浊度的研究表明,有机物指标越高,则出水浊度越高。生物砂滤柱对浊度的去除可以总结为机械沉淀、生物絮凝、生物氧化作用等几个方面。采用生物砂滤柱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浊度。 相似文献
2.
3.
采用不同生物填料研究了生物预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生物预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具有显著的水质改善作用,实验期间阿科蔓填料区和组合填料区对COD、NH+4-N、TN、TP等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87%、67%、42%和35%、60%、44%、28%;阿科蔓填料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组合填料区,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4.
5.
臭氧-生物沸石处理微污染湘江水源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湘江水源水的特点,采用臭氧-生物沸石的除污染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膜形成前,系统对原水中的CODMn和NH3-N最高去除率可达43.1%和93.4%,生物膜成熟后在投加臭氧质量浓度为2.2mg/L,氧化接触时间为15min,水力负荷为2.3m/h时,工艺对CODMn、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3.6%和86.1%。 相似文献
6.
对比考察了沸石和陶粒填料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低温启动特性和污染物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14℃的启动条件下,沸石和陶粒BAF对NH3-N和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几乎同步形成,均可在30 d内完成接种挂膜,生物相丰富;BAF的污染物去除效能随温度下降有所降低,但仍能维持较好的NH3-N和CODMn去除能力,在2~7℃的低温运行条件下,沸石和陶粒BAF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54%和84.45%,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7.28%和16.22%;低温对BAF复杂有机物(UV254)和浊度去除效能的影响比较显著,沸石BAF的除污染物效能略优于陶粒BAF。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微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一体化设备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导了一体化膜混凝反应器(MCR),该设备采用连续进水、间歇出水的运行方式,对Ⅱ类和V类及劣V类地表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MCR对浊度、有机物和细菌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采用合适的投药量,出水水质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的要求。试验从2002年7月运行到12月,滤饼层和膜污染阻力之和仅占膜总阻力的25.4%;对膜进行清洗,发现膜比通量能恢复到新膜的99.7%。 相似文献
9.
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饮用水源水污染日益严重,传统净水工艺面临新问题.通过对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分析,探讨了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处理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氧化偶合絮凝处理新技术的作用效果与机理,阐述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重要性,展望了我国饮用水源水处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11.
微污染水源水化学生物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水源水质日益恶化的现状,根据近年来国内在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比较、分析化学与生物预处理技术,综合分析评价了化学与生物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实践效果。对微污染源水预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的水处理技术将化学、生物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特点及优势进行综合治理,从而达到最低成本下的最佳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6):1503-1506
采用生物慢滤技术研究镍离子初始浓度对不同滤料(活性炭、沸石和石英砂)的生物慢滤去除微污染水中镍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微污染水中的初始镍离子浓度(0.04,0.08,0.12,0.16 mg/L)为多少,在不同滤料(活性炭、沸石和石英砂)的生物慢滤中均呈现出镍离子去除率先下降后上升。系统稳定后,活性炭滤柱的去除率先保持90%后下降至87%左右;沸石滤柱的去除率先从85%上升至87%后下降至83%;石英砂滤柱的去除率先从70%上升至84%后降至79%。刚开始镍离子对除镍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导致其去除率降低,随后因为除镍微生物活性的恢复,去除率又开始升高;适当提高镍离子初始浓度有助于提高去除率,但镍离子初始浓度过高会对除镍微生物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导致去除率显著降低,微污染水中镍离子的初始浓度分别为0.08,0.12 mg/L时去除水平最高;活性炭滤柱的去除率最高,其次是沸石滤柱和石英砂滤柱。 相似文献
13.
14.
饮用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传统制水工艺,水源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文中阐述了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臭氧活性炭/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强化混凝处理技术等,展望了各种技术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5.
微污染水源水人工湿地预处理效能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与往复流潜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预处理试验,以提高饮用水源水质,减轻给水厂负荷.试验是在济南引黄水库玉清湖水库进行的,经过近1a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0.2m~3/(m~2·d)运行条件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与往复式人工湿地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水平潜流人工湿地COD、TN、NH_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0.14%、53.81%、48.68%、50.83%;往复流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N、NH_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1.35%、54.95%、49.83%、51.87%.同时,通过对湿地中的植物与基质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过程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及其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变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沉淀时间等因素,采用电凝聚法对微污染水中的细菌、浊度、CODMn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电凝聚通过电解氧化、凝聚和气浮联合作用,对微污染水中的浊度、细菌能有效地去除,同时对CODMn具有很强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以微量有机物,氨氮污染为主要特征的微污染水源水给常规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挑战.常规水处理工艺对此类水源水的处理效果很差,难以达到国家的饮用水标准.通过对多种水处理技术包括强化常规处理技术,化学及生物预处理,高级氧化、吸附和膜处理技术等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原理、作用及优缺点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