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水力旋流器内压力分布与损失、局部损失、粘滞损失、湍动能耗以及空气柱内和出口能量损失等几方面入手对水力旋流器内的能量耗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给出了水力旋流器单元操作的能耗体系,系统地描述了能量耗损的组成、分布、影响因素以及能耗降减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褚良银  陈文梅 《化工机械》1998,25(2):1-7,23
从水力旋流器内压力分布与损失、局部损失、粘滞损失、湍动能耗以及空气柱内和出口能量损失等几方面入手对水力旋流器内的能量耗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给出了水力旋流器单元操作的能耗体系,系统地描述了能量耗损的组成、分布、影响因素以及能耗降减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高效节能水力旋流器的研究,概括了水力旋流器能耗的理论研究以及影响旋流器分离性能和能耗的主要因素。介绍了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的相应解决措施,对其迄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根据旋涡运动基本理论以及水力旋流器流场具有类组合涡结构的特点 ,推导出了关于压力降和能耗系数等的理论公式 ,分析了水力旋流器内各种能耗的产生机理 ,提出了若干节能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对低能耗水力旋流器内的湍动压力场的时均结构与脉动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低能耗旋流器中的压力场结构与普通旋流器内的相比,无论是压力场的时均结构还是脉动结构都有较大区别,并就此探讨了旋流器内能耗降减的机理,最后提出了水力旋流器单元操作过程中能耗降减的原理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系统地研究了水力旋流器流场结构对其能量耗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旋流器结构中,中心插入部件结构对能量耗损影响最大,而底流管结构的影响最小;在中心插入部件中,中心翅片节能效果最佳。最后优化出了可使能耗系数最小的水力旋流器优化结构组合。  相似文献   

7.
水力旋流器能耗降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良银  陈文梅 《化工机械》1996,23(6):51-53,50
综合介绍了水力旋流器能耗降减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要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效节能水力旋流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介绍了国内外高效节能水力旋流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旋流器分离性能和能耗的主要因素,介绍了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的相应解决办法.对其迄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水力旋流器的机理研究及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王继明  张成帅  杨晓 《广州化工》2009,37(4):15-16,19
介绍了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和旋流器内颗粒的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水力旋流器-宽域水力旋流器,可同时分离重质和轻质固体颗粒物.并给出了该水力旋流器的结构设计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0.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水力旋流器分离空间匹配系数对其分离性能和能量耗损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柱锥空间比值的增大,分离修正总效率上升,能耗系数降低,分离粒度和分离精度则呈二次曲线形变化。最后给出了适应不同场合要求的水力旋流器的最佳分离空间匹配系数和圆筒段长度推荐值。  相似文献   

11.
水力旋流器湍流结构控制与能耗降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褚良银  吴持恭 《化工学报》1998,49(6):760-763
引言能耗较高迄今仍是水力旋流器技术开发和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旋流器能耗的降低,不仅可以降低其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而且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旋流器在正常工作状况下其内的流体呈湍流运动状态,旋流器的高分离因素来自其湍流运动,即湍能耗散在旋流器内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为了降低旋流器内的能量损失,只能想办法使湍能耗散降到最小.本文将采用设置类似大涡破碎器和流向棱纹面的方法,对旋流器内的湍流结构进行控制,并研究其湍流结构的变化与能量耗损降低的关系.l实验旋流器的结构按Rietema[1]最佳分离结构进行设计.经…  相似文献   

12.
综合介绍国内外对旋流器的流场研究和结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旋流器分离性能和能耗的主要因素,提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 P模型运用于旋流器研究中,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轴流式旋流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新型轴流式液固旋流分离器,室内实验发现它可以在不降低分离效率及处理量的情况下可大幅度降低旋流器内的压力损失,从而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4.
黄燎云  毛杰  马良  吴瑞豪  黄聪 《化工机械》2012,39(5):558-561,566
工业侧线试验是大多数石化行业新装备开发的必要技术环节。应用前期设计的液化石油气旋流分离器,对某炼化企业300万t/a催化裂化联合装置工业现场液化石油气进行胺液旋流分离,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液旋流分离器能有效的脱除液化石油气中携带的胺液,其平均分离效率为88.6%,试验装置能耗低,可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Hydrocyclones are designed for solid‐liquid separation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due to their advantages including high separation efficiency. Depending on the purpose desired by the user, it is possible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ydrocyclone through the combined use of other unit operations with the hydrocycloning such as filtration. The incorporation effect of a porous cylinder on a hydrocyclone with optimized geometry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ccording to the main results, the filtering cylindrical hydrocyclone showed significant average reductions in energy consumption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hydrocyclones of the same geometry. Minor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filtering equipment were observed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one.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新型锥体切向开缝结构的水力旋流器,并针对锥体开缝长度、位置、数量以及开缝型式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锥体开缝会使水力旋流器的压降大幅降低;开缝长度由10 mm增大到50 mm的过程中,分离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开缝长度为20 mm时最佳;第二条缝隙的开缝位置由锥体底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分离效率也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距底部缝隙80 mm时分离效率最高;保持出口截面积不变,在底部开6 mm长的缝隙,另外在最佳开缝位置处开一条长缝隙时的分离效率最高,且与底部缝隙呈反方向分布是最优的开缝型式,与常规水力旋流器对比,在高流量下其分离效率仅降低了1.48%,但压降降低可达36.84%,节能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主直径100 mm的旋流器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溢流管内径、插入深度及壁厚对旋流器分离天然气水合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入口流速为9 m/s时,随溢流管内径增大,水合物分离效率增大,砂的分离效率降低,旋流器的压力降逐渐减小;随溢流管壁厚增大,水合物和砂的分离效率稍有增大,旋流器的压力降先增大后减小;随溢流管插入深度增大,水合物分离效率先减小后增大,砂的分离效率先增大后减小,旋流器的压力降波动较小。溢流管内径对旋流器分离天然气水合物性能的影响最大,插入深度次之,壁厚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