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珠江原水悬浮填料生物预处理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T型球形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法对珠江原水进行预处理,并与固定弹性填料PWT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对比,在相同运行条件下,LT型悬浮填料的氨氮及亚硝酸盐氮去除率要高于PWT型固定填料。研究分析了影响流化床生物反应器的几种影响因素,如水温、气水比、水力停留时间和进水氨氮浓度等,试验结果显示,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对高氨氮原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80.0%~90.9%,和45.4%~75.0%,对COD也有一定处理效果,去除率达到15.6%~23.2%。该系统优点较多,无亚硝酸盐积累现象、较高的氨氮去除率和氧利用率、积泥少、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适合微生物膜的生长繁殖,另外在系统的维护管理上也相对方便。  相似文献   

2.
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填料选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生物预处理中两种新型填料的特点及部分处理效果。试验表明:轻质填料对氨氮的处理效果更稳定,而悬浮填料不需反冲洗,便于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悬浮填料在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悬浮填料工艺的特点以及在原水生物预处理中的试验情况,并就工程实例对其在应用中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绍祥 《净水技术》2010,29(5):42-45
利用黄浦江上游原水,对轻质泡沫填料、聚丙烯填料、LT型悬浮球填料和Ys型悬浮柱填料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Ys型悬浮柱填料能够在7 d左右成功挂膜,比其余三种明显时间短;进水氨氮浓度达到1 mg/L时,轻质泡沫填料、聚丙烯填料和Ys型悬浮柱填料氨氮处理负荷能达到4 g/(m3.h);四种填料对CODMn去除效率均低于5%;从运行费用、维护简便考虑,Ys型悬浮填料具有较大的综合优势,其黄浦江原水预处理成本为0.006 85~0.014 87元/104 m3。  相似文献   

5.
采用悬浮填料流化池工艺对枯水期珠江原水进行生物预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了该工艺在不同工况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指出了工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在枯水期间珠江原水氨氮(NH3-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情况下,可以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提高气水比等措施来保证流化池工艺出水达到出水NH3-N≤1.0mg·L^-1的工艺控制目标。在HRT=2.3h,气水比3.2:1,填充率为52%的工况下,原水NH3-N平均值为6.42mg·L^-1,流化池出水氨氮平均值为0.82mg·L^-1,平均去除率达到87.1%,能够实现工艺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6.
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源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预处理珠江源水,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2:1、滤速为7.5m/h、水温〉15℃的条件下,当进水氨氮〈4.6mg/L时,BAF对氨氮的去除率为70%~95%;BAF反应器中没有亚硝酸盐氮的积累;在进水CODMn为4.3~15.6mg/L的情况下,BAF对CODMn的去除率为25%~60%。  相似文献   

7.
在水库水源水质为NH+4-N、NO-2-N,NO-3-N、TN质量浓度分别为0.246.0.009、1.730、1.989mg·L-1,UV254为0.099cm-1和CODmn5.5mg·L-1的条件下,采用新型悬浮填料.贫营养原位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脱氮处理.结果表明,在Do质量浓度为3.0~4.0 mg·L-1,水温为25℃左右时,系统对水中的NIL+4-N、NO-3-N、TN及CODMo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最大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3%,80%、77%和28%.系统稳定运行时的脱氮效果可满足地表水环境III类水体的质量标准.同时还探讨了在生物脱氮过程中贫营养微生物及生物膜系统的净水机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上海石化水厂原水微污染特点,采用生物法对它进行预处理,可明显提高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效率,改善出水水质,提高饮用水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效新型生物填料应用于生物流化床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效新型生物填料应用于生物流化床的试验,选用规格为10 mm×10 mm×10 mm的填料作为生物流化床的载体,其流化效果好、易挂膜、不随出水流失、投加填料后可大幅度提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是一种全新的反应器,作者介绍了该反应器的特点及试验方法,并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温度、pH、曝气量、填料填充比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以新型高分子材料为生物载体的生物流化床工艺处理高浓度的抗生素废水。试验结果表明,该载体挂膜容易,启动快,一个月后载体附着的生物量可达4136mg/L,在载体表观体积为反应器总体积的50%、进水COD容积负荷低于2.5kg/(m3·d)的情况下,COD去除率可达85%以上。该生物流化床对BOD5的去除率平均高达89.21%,与COD的去除率具有同步性。并研究了反应器中悬浮污泥浓度SS和总生物量MLSS在整个实验期间的动态变化,表明稳定运行时SS和总MLSS基本上稳定不变,当系统受到高负荷冲击时,SS降低,总MLSS升高,而且生物活性也大幅度提高,生物膜处在适应期,反应器抗冲击负荷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试验考查了水中次溴酸的自分解及与天然有机物反应的消耗速率。结果表明去离子水中次溴酸分解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disp为14.8-62.7 mol-1.L.h-1。富里酸和腐植酸对次溴酸的消耗均可用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拟合,富里酸的消耗速度更快,慢反应阶段二级速率反应常数约为2.47×103 mol-1.L.h-1。黄浦江原水中次溴酸与次氯酸的初期耗量和后期分解速度无明显差异。通过次溴酸分解速率常数估算原水有机物含量相当于4.57 mg/L CODMn,和原水测定值相近。铜氧化物和铜离子比铁氧化物和铁离子更能够促进次溴酸的分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浦江原水化合氯消毒过程生成的消毒副产物进行监测,并采用均匀试验研究黄浦江原水中氯消毒过程中DBPs生成模型。试验表明,黄浦江原水经过化合氯消毒生成的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最高浓度主要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测得三卤甲烷、卤乙酸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三氯甲烷、二氯乙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的最高值;UV254与三卤甲烷生成量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在0.7以上,卤乙酸与有机物参数线性相关性较低,相关系数R2均在0.2以下;常规工艺对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平均去除率在20%左右;最后建立了黄浦江原水消毒过程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生成模型。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可能发生的突发挥发酚污染事故,开展应急处理小试和中试研究,考察了混凝、PAC吸附和PAC吸附-常规工艺对原水中挥发酚的应急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强化混凝方法无法有效应对原水突发挥发酚污染问题。PAC对原水中苯酚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为q_e=0.428 6 C_e~(0.240 8),根据该式求得当原水苯酚浓度为0.008 mg/L时,PAC吸附应急处理的理论投加量为12 mg/L。PAC强化常规工艺可作为应急措施有效应对突发酚污染事故,当原水苯酚超标浓度为0.008 mg/L时,PAC最佳投加量为10 mg/L。  相似文献   

15.
黄浦江水源原水水质安全在线监测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浦江水源的主要风险源筛选、水源特征污染物分析、原水水质和出厂水水质对照以及在现有水质监测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提炼了黄浦江水源原水水质安全在线监测指标,为建立水源水质监测预警系统构建和设备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浦江上游水质特征及水处理工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上游水质以有机物污染严重为特征,即高锰酸盐指数高,季节性氨氮高,水处理工艺应以将CODMn降低至国际GB5749-2006的限值3.0mg/L为目标,经过多种处理工艺比较,以常规处理加臭氧活性炭处理来降低CODMn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对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取水口太浦河金泽段在感潮水文条件下的主要水质指标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潮整体上利于金泽水源地取水口总氮、总磷、总有机碳、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的指标改善,而对浑浊度和锑无显著影响;涨落潮对水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生物无纺布反应器预处理黄河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行研制的生物无纺布反应器对进入济南市鹊山水库一号泵站的黄河水进行了生物预处理试验研究。当水力负荷从2m3/(m2·h)增加到8m3/(m2·h)时,深入地探讨了生物无纺布对黄河水中的CODMn、NH4+-N、浊度、藻类、色度和SS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无纺布反应器能够有效地去除黄河水中的CODMn、NH4+-N等污染物质,是解决水源水微污染的有效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9.
对2007-2010年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NH3-N和CODMn污染主要来自其上游的淀山湖及省界来水,淀山湖、拦路港斜塘及黄浦江上游主干水质污染程度有逐年降低趋势,淀山湖尤为明显,黄浦江几大支流依据污染程度排序为大泖港〉园泄泾〉斜塘〉太浦河;黄浦江原水中的NH3-N和CODMn可以通过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工艺有效降低,使出厂水水质达标;移动源污染(船舶)已成为黄浦江水源地最难以控制的污染源之一,并成为原水供应最主要的风险;建议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区域内外发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分为四级,并提出相应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构建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预警监测系统对上海市的饮用水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只允许对少量的污染物进行预警监测,由此必须对监测因子做出筛选。通过分析主要超标污染物、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特征、常规理化监测和污染物通量监测需求,并结合对现有在线监测技术的分析,提出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的水质预警监测因子,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氨氮、总磷、石油类,挥发性有机物和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