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区域地质资料及井田内地质、钻探等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井田内二1煤层厚度的形成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了构造等后期因素对二1煤层赋存的影响,对井田后期的开发与研究和矿井生产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盖山煤矿一矿煤田二1煤层的沉积环境、聚煤特征、发育情况以及后期地质变化等因素的研究,详细分析了二1煤层分布、厚度变化特征和影响二1煤层分布及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二1煤层厚度变化大的主因是原生沉积因素和后期构造形变的相互作用,该研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煤炭生产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新安煤田沉积环境及其后期构造等几方面分析了煤田中东部煤厚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煤田中东部二1煤层厚度总体稳定,沉积时分流河道冲刷致使区北部出现大片薄、无煤带,后期构造的改造是导致煤厚出现厚薄相间的主要原因.该变化规律为煤田以后勘探、开采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海泉 《中州煤炭》2006,(6):15-15,57
通过对李楼井田二1煤层发育情况研究,分析了二1煤层分布、厚度变化特征和影响二1煤层分布及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根据勘探及生产揭露煤厚点的实际资料,总结出了白坪井田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分布频率、特征、基本特点,分析了引起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探测和地质管理建议,避免了无效工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结合生产矿井相关地质资料勘探成果,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嵩山井田内二1煤层属较稳定至不稳定类型.二1煤层厚度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且受聚煤环境和后期构造制约,即远离潮道砂体的碳酸盐台地环境相对稳定,较早地形成了潮坪沉积,煤层相应较厚,而薄煤带多分布在潮道砂体之上.NW向断裂的剪切扭动及重力滑动构造的叠加作用,导致二1煤层厚度重新调整.滑动构造的前缘部位煤层相应较薄,向北于滑动构造的影响带、正常带煤层较厚,并呈EW向展布,于嵩山断层附近,薄厚煤带呈NW向展布.  相似文献   

7.
杨长保 《中州煤炭》2009,(8):40-41,56
研究二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对于指导前期的地质勘查工作及后期的矿井建设、开发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马鸣寺详查区二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对其煤厚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马鸣寺详查区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后期改造--滑动构造.  相似文献   

8.
对新安煤田煤系地层及构造特征、煤层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归纳,阐述了二1煤的煤层、煤质、瓦斯、煤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厚度变化的因素.上述分析对该区区内找煤、煤矿生产开采以及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煤尘、地热等灾害防治工作有较大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汝州煤田主采的二1煤硬度低,组织疏松,由于受后期构造影响,煤的原生结构尽遭破坏,大部分呈鳞片状构造,玻璃光泽,宏观煤岩类型半亮型为主,光亮型及半暗型煤次之;微观以有机组分中的镜质组及半镜质组分为主,稳定组分次之,惰质组含量较少;煤质为中灰、中硫、低磷、高热值的焦煤为主,可作炼焦配煤、动力用煤。研究汝州煤田二1煤层煤质特征及变化规律,对区内煤矿开发利用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偃龙荥巩煤田位于华北聚煤区南部,通过近年探矿发现,该区晚古生代早二叠世山西组二1煤层在地表以下0~2000m内,厚度2~6m比较稳定,煤质较好,煤炭资源储量极为丰富。从总结偃龙荥巩煤田晚古生代太原组、山西组岩性特征入手,分析其二1煤层成煤环境和聚煤特征,认为在本区乃至河南省范围内寻找二1煤层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利用煤中硫分进行煤层对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多数煤矿属于高瓦斯煤层群开采,瓦斯成为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只有采取适当的方法对煤层群的瓦斯进行先期的有效预抽,才能够实现煤炭安全高效开采,该文主要介绍了采动条件下煤层群瓦斯预抽放技术。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南屯及周围各矿的实测资料,计算出下组煤开采的各孔突水系数,绘制突水系数等值线图并进行分区,指出潜在的水害因素。  相似文献   

14.
崔庙煤矿穿层钻孔聚能爆破实验阶段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崔庙煤矿11031B后尾抽巷下段穿层钻孔聚能爆破实验与阶段效果分析测定,确定了合理的效果爆破。对11采区及全矿井消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金沙煤田龙潭组岩煤层测井曲线对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煤系地层在地下的赋存规律是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任务,由于煤田的成因不同,其含煤性质变化规律和构造破坏情况差别很大,利用井田内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地层对比可体现工作简单、效率高、准确度高的特点,还能够弥补其它地层对比方法的不足之处,成为某些井田的主要地层对比手段。  相似文献   

16.
鸡西盆地城子河组煤层聚煤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可采煤层变化特征及富煤带、聚煤中心分布特征的分析,简述鸡西盆地城子河组煤层聚煤规律。鸡西盆地城子河组可采煤层在走向、倾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Coal Sea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coal seam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discontinuities in rock mass elements due to change in hydrogeomechanical situation on filtration of fluid under pressure. Failure is associated with excess of the effective stresses over the rock tension strength. The problem on filtration and failure of massif is solved by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using the procedure of fictitious nodal forces.__________Translated from Fiziko-Tekhnicheskie Problemy Razrabotki Poleznykh Iskopaemykh, No. 1, pp. 72–79, January–February, 2005.  相似文献   

18.
近距离突出煤层群保护层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距离突出煤层群条件下,保护层选择问题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也没有成熟的技术及经验,西南地区近距离突出煤层群矿井众多,急需相关技术,以提高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为此对近距离突出煤层保护层选择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急倾斜煤层赋存环境复杂,揭示急倾斜煤岩体工程结构特征是建立急倾斜煤层动力学畸变动态防控体系的基础。本文采用钻孔电视、地质雷达、光学钻孔摄像、DR扫描等综合手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乌鲁木齐矿区地质构造活动频繁,采空区顶板宏观结构致密;急倾斜煤岩体为破坏后再稳定结构,存在松散未压实空洞,但未影响顶板的稳定性;急倾斜煤岩体大体划分为破碎区、塑性区及弹性区3个区域;煤体各向差异性显著,存在大量原生裂纹并夹含硫化物。岩体原生裂隙数量少,岩体试样的各向异性小且多掺杂泥岩或泥质砂岩等胶结物质,为导致采空区出现大面积悬顶及整体性垮落的主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对东峡煤矿大倾角煤层群走向长壁开采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结合现场监测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工作面开采围岩移动的规律性和复杂性.结果表明,在大倾角煤层群开采时,无论是围岩应力还是岩层运移都表现出与单一大倾角煤层不同的特征,变化现象趋于复杂,上层煤开采不仅影响了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而且对下层煤产生了扰动,影响了下层煤开采,其主要表现为上层煤开采的卸载扰动和支架、采空区垮落体的加载扰动.研究结果为现场开采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