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红外(FT-IR)技术测定了噻吩在NaY、NiY和CeY上的程序升温脱附曲线及其FT-IR谱图.对非等温TPD曲线进行解析,并采用活化能分布模型计算了噻吩在这3种吸附剂上的脱附活化能.结果表明,噻吩在NaY上为物理吸附,其脱附活化能较小;NiY与CeY表面对噻吩的吸附是非均匀的,有多个活性中心,噻吩在这2种吸附剂上除物理吸附外,均有化学吸附,且其脱附活化能较大;噻吩在CeY分子筛上的吸附脱除主要以催化反应为主,在NiY分子筛上的吸附脱除主要以与S-M的相互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
噻吩、苯在Ce(Ⅳ)Y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频率响应(FR)、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研究了噻吩、苯在Ce(Ⅳ)Y分子筛上的吸附扩散性能。结果表明,噻吩与苯和Ce(IV)Y分子筛的作用机理不同:噻吩在Ce(Ⅳ)Y分子筛上不易脱附,作用力较强,通过S-Ce和π作用两种方式被吸附,以金属S-Ce键作用为主;而苯在Ce(Ⅳ)Y分子筛上容易脱附,作用力较弱,通过π作用被吸附。噻吩在Ce(Ⅳ)Y分子筛上存在两种吸附模式,而苯在Ce(Ⅳ)Y分子筛上频率响应谱图则只检测到扩散过程。苯存在时Ce(Ⅳ)Y对噻吩的选择吸附性能随着模拟油中苯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Ce(Ⅳ)Y分子筛还具有深度脱硫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4.
催化裂化条件下噻吩在氧化钒上的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噻吩原位吸附红外光谱、常压连续固定床反应等研究手段,结合吡啶吸附程序升温脱附红外光谱、XPS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噻吩与五氧化二钒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500℃下,噻吩能够与V2O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噻吩被氧化成CO、CO2以及SO2,转化率可达到41.2%,同时V2O5的氧化数下降。V2O5表面存在少量B酸中心,这一特征使噻吩的反应产物中H2S的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用镍系非晶态合金脱除苯中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程序升温吸附脱附法对噻吩在镍系非晶态合金上的吸附和脱附研究表明 ,常温下 ,噻吩在非晶态合金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的噻吩可以脱附 ,而化学吸附的噻吩在非晶态合金表面被活化 ,发生氢解反应 ,C—S键断裂 ,硫留在镍系非晶态合金上 ,释放出烃类。对以镍系非晶态合金为吸附剂的磁稳定床中对苯脱硫过程进行了研究 ,研究了各种操作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磁稳定床中采用吸附脱硫 ,可使苯中硫的质量分数从 2 μg/g降至 0 0 2 μg/g以下。  相似文献   

6.
磁稳定床中镍基非晶态合金汽油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SRNA-4镍基非晶态合金吸附剂与磁稳定床(MSB)相结合,考察了吸附温度、压力、体积空速(LHSV)和磁场强度(Hext)等操作条件对其脱硫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剂的再生问题。结果表明,当原料均以液相状态进行吸附脱硫时,吸附温度越高、LHSV越小,吸附剂脱硫效果越好,操作压力的影响不大;吸附剂在MSB中操作时的脱硫性能要明显优于固定床,但在一定的范围内,Hext对脱硫率的影响不明显。MSB中SRNA-4汽油吸附脱硫的适宜操作条件为:操作压力1.0MPa,吸附温度100℃,LHSV为12h-1,Hext为20kA·m-1。此时,吸附剂的饱和硫容量为0.83w%。硫转移-氢气处理再生比较好,不会破坏吸附剂的晶体结构,基本上能够完全恢复其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智能重量分析仪测试了在30℃与400℃下苯和噻吩在重油流化催化裂化(RFCC)催化剂及其主活性分子筛组分上的吸附-脱附曲线和程序升温脱附曲线,并将其与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原位降硫性能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噻吩在RFCC催化剂上不仅存在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还会发生低聚反应;苯与RFCC催化剂间的作用力较弱,只存在1种吸附位,400℃下苯在RFCC催化剂上以扩散过程为主,这样可减少汽油因深度裂化而造成的辛烷值损失,提高RFCC催化剂对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和耐结焦性能;噻吩在RFCC催化剂上的饱和吸附量远大于苯,说明RFCC催化剂对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选择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轻烃在KL吸附剂上的吸附与脱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C5-C7正构烷和93#汽油在KL吸附剂上的吸附与脱附性能。结果表明:KL吸附剂地nC5-nC7和93#汽油的吸附容量和工作容量均优于一般的市售活性炭。它可望作为炼油厂、加油站和油田轻烃的吸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水在3A分子筛上吸附和扩散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昀  张敏华  董秀芹 《石油化工》2004,33(10):932-936
用真空重量法研究了水在3A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得到不同温度(373.15,393.15,423.15,463.15,523.15K)下的吸附等温线,分别采用Freundlich模型、Langmuir模型以及Langmuir-Freundlich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吸附量与温度的关联式。讨论了模型各参数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改变分子筛粒径验证了吸附过程为晶体扩散控制,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扩散系数,找出了校正扩散系数随温度和吸附质浓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甲烷转化催化剂的水吸附脱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12.
将NiO/γ-Al2O3催化剂制成自支撑的薄片,采用原位红外的方法探究了噻吩分子在Ni上的吸附模式。将稀土Ce引入,对NiO/γ-Al2O3催化剂改性,发现Ce可以改善NiO的还原性能,并增强噻吩吸附时的S-金属直接作用,改善了噻吩脱硫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含噻吩烷烃在分子筛上裂化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考察了反应条件、不同烷烃和不同分子筛对含噻吩烷烃裂化脱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代的反应温度和空速、较高的剂油比有利于裂化脱硫反应;几种分子筛的裂化脱硫活性按下旬次序递科研HY,HbetaHZSM-5;噻吩的裂化与烷烃持类型及其裂化能力密切相关。在与烷烃共存的条件下,噻粉在只好了筛上的裂化脱硫主要是通过噻吩与B酸中心及及烷烃间的氢转移反应的,所以有利于氢转移反应的条件也有利于含噻吩烷烃的裂化脱硫的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臭氧化改性及其对噻吩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对椰壳活性炭、煤基活性炭进行氧化改性,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噻吩的静态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臭氧化改性提高了活性炭对噻吩的吸附容量和Langmuir、Freundlich 2种吸附等温线方程的相关性。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等量吸附焓、吉布斯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吸附热小于0,活性炭对噻吩吸附是放热反应。采用拟一级、拟二级速率方程来考察吸附动力学,并计算了这些动力学模型的速率常数,拟二级模型和实验数据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的加氢技术包括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结合其磁性与加氢性能开发的磁稳定床反应工艺。将晶态催化剂的结构非晶化,使广泛应用的Raney Ni加氢性能产生质的飞跃。通过加入原子半径大的稀土提高晶化势能垒和碱抽提铝。突破了非晶态合金作为实用催化材料热稳定性差、比表面积小的限制。开发了工业生产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引入杂原子,调整对各种官能团的加氢活性、耐酸性和磁性,形成了SRNA系列催化剂。结合均匀磁场和非晶态合金的磁性,形成磁稳定床反应工艺。设计了调节磁场的磁隔栅;建立了可指导工业化的磁场和反应器数学模型。将该工艺用于己内酰胺加氢精制,催化剂耗量降低70%,反应器体积分别是相同处理量釜式和固定床的1/8和1/3,强化了催化反应过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在国际上首次工业应用,使我国的加氢技术产生跨越式进步,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非晶态合金及其在精细化工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非晶态合金用作催化剂的特性 ,比较了非晶态合金材料的几种制备方法 ,并阐述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在精细化工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含噻吩烃类在沸石上的裂化脱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不同的沸石催化剂,不同反应条件和不同的共反应烃类化合物对含噻吩烃类裂化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利于氢转移反应的条件亦可促进含噻吩烃类的裂化脱硫,烃类化合物与噻吩间的双分子氢转移反应看来是裂化脱硫的可信的反应途径,四氢噻吩的形成与分解是该反应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8.
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Ni-B/SiO2非晶态催化剂.以2,4-二氯-6-硝基苯酚为原料,通过液相相加氢的方法制备了2-氨基-4,6-二氯苯酚,讨论了Ni和B的负载量、催化剂用量、氢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加氢还原反应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Ni负载量15%,B负载量4%,催化剂用量(Ni和B与总反应物的质量比)...  相似文献   

19.
AlCl3-NKC9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使FCC汽油中的噻吩与烯烃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重组分的烷基噻吩。结果表明:在0.3MPa、温度100℃、剂料比(g/ml)4:100的反应条件下,噻吩烷基化生成烷基噻吩的转化率高达93.5%。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