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大,建筑高度与结构刚度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筒中筒结构及带加强层的筒中筒结构因此而产生。本文基于某实际工程若干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探讨了加强层的刚度、位置、数量等的改变对筒中筒结构空间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强层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地改善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使得结构内力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重分布;对于减少结构侧移而言,在筒中筒结构中设置加强层效果明显不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筒中筒结构设置水平刚臂的基础上再设置外框圈梁的作用也不如框架核心筒结构显著;加强层的刚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使得结构产生薄弱层,不利于结构抗震;当沿着结构高度均匀设置加强层时,可以不考虑加强层的最优位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筒中筒结构设置加强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引入建筑结构状态变量的概念,用现代控制理论的状态空间方法,基于并联铁摩辛柯梁模型,建立筒中筒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的哈密顿体系,用精细积分法求该体系的高精度数值解,给出了一套分析筒中筒结构动力特性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求出筒中筒结构各阶自振频率和相应的振型,精度较高,为筒中筒结构的动力计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筒中筒结构的受力特征,提出其地震反应分析的弹塑性等代角柱法,并用于某十八层筒中筒结构工程实例,由分析结果对筒中筒结构的抗震性能作了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4.
取消筒中筒结构传统的等效连续化计算假定,按照外框筒自然的梁、柱结构状态,提出了筒中筒结构内力和位移分析的层模型计算方法,并考虑外框筒翼缘框架对抗剪刚度的贡献,层模型每层仅3个自由度,计算工作量小,计算方法简单。同时,完成了比例为1/10的筒中筒结构模型的静力试验,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大连中国石油大厦结构方案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连中国石油大厦结构内筒为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外框地下4层至2层为框架,3层至45层为交叉桁架筒体,属超高层复杂结构。对钢结构外筒-钢筋混凝土内筒、钢筋混凝土外筒-钢筋混凝土内筒、钢管混凝土外筒-钢筋混凝土内筒、钢结构外筒-钢结构内筒(钢框架+内藏钢板支撑混凝土剪力墙筒体)、混合外筒(10层以下为钢管混凝土,其他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内筒5种结构体系形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外筒具有很强的抗侧刚度,因此在设计中为强度控制而非变形控制。5种结构体系形式中,混合外筒-钢筋混凝土内筒结构体系形式的受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最优越。针对混合外筒-钢筋混凝土内筒结构体系形式进行了结构质量分布偏心影响分析、结构抗倒塌能力分析、结构延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交叉桁架外筒-钢筋混凝土内筒结构体系具有很好的抗侧和抗扭刚度,抗倒塌性能优越;但水平地震作用下外筒桁架斜柱以受轴力为主,结构整体延性稍差,若外筒边缘杆件采用抑制屈曲支撑代替  相似文献   

6.
筒中筒结构是超高层建筑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由内筒抗侧刚度大和外筒抗侧刚度小而引起的内外筒效应分配不协调,导致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内外筒不能有效协同工作.介绍了一种新型超高层装配整体钢网格盒式"筒中筒"混合结构的构造形式,并以一拟建超高层结构为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新结构与常规结构内外筒剪力分配和外筒的抗侧刚度.研究表明,在梁柱截面减小的条件下,相比常规结构,新型结构外筒能分配更多的楼层剪力,外筒的抗侧刚度明显大于常规结构,新结构内外筒的协同工作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7.
筒中筒结构是超高层建筑最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筒体结构在水平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剪力滞后效应,使柱的正应力分布不均匀,严重影响结构的空间整体性和受力均匀性.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空间钢网格盒式"筒中筒"混合结构,并以一简化模型为例,引入剪力滞后系数对其剪力滞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剪力滞后横向与纵向的分布情况,与常规筒中筒结构进行对比,并讨论墙架设置、角柱刚度对新结构体系剪力滞后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常采用框筒结构或者筒中筒结构,这样容易造成“肥梁胖柱”,给使用带来不便.为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常常需增加额外成本,造成浪费.新型装配整体式空间钢网格“筒中筒”结构具有构件小、施工速度快、施工安全、用钢量小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新型装配整体式空间钢网格“简中筒”盒式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力学特点.并以一拟建超高层为例,对比分析了新型结构体系和常规框筒结构体系.得出新结构基本动力特征,对新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研究表明,新型空间钢网格“筒中筒”盒式结构空间整体性与空间刚度优于常规框筒结构,抗震性能较好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结构造价为目标函数、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程的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筒中筒结构的设计数学模型。把结构的有限元计算理论同优化技术相结合,对整个结构采用分部优化法,而对筒中筒结构的各构件采用了带随机搜索的改进复合形法,实现了筒中筒结构的优化设计,并编制了相应的电算程序。最后,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0.
由竖向筒体为主构成的承受竖向与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就是筒体结构,筒体结构分为筒中筒砼结构与框架-核心筒结构。本文就高层框架-核心筒的构造设计的有关要点实施进行了分析,深入认识了高层框架核心筒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变形条件的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的结构性由黄土颗粒之间的联结结构强度和摩擦结构强度所决定,要定量描述黄土的结构性,就要定量研究黄土联结结构强度和摩擦结构强度的变化规律。为此,提出基于变形条件的黄土结构性参数即联结结构变形势参数mp1、摩擦结构变形势参数mp2及结构变形势参数mp,并通过黄土的侧限压缩试验研究原状黄土和人工水泥结构性黄土的结构性及其结构性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含水率、压力、密度、水泥含量等对黄土结构性的影响,并对所提出的基于变形条件的黄土结构性参数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黄土结构性定量化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的结构性由黄土颗粒之间的联结结构强度和摩擦结构强度所决定,要定量描述黄土的结构性,就是要定量研究黄土联结结构强度和摩擦结构强度的变化规律。由此,针对不同的受力条件,提出基于变形条件的黄土结构性参数(联结结构变形势参数mp1、摩擦结构变形势参数mp2以及结构变形势参数mp)、基于强度条件的黄土静力结构性参数(联结结构静力强度势参数m?1、摩擦结构静力强度势参数m?2以及结构静力强度势参数m?)和基于强度条件的黄土动力结构性参数(联结结构动力强度势参数mγd1、摩擦结构动力强度势参数mγd2以及结构动力强度势参数mγd)。并对所提出的黄土结构性参数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广泛适用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昱 《山西建筑》2009,35(7):67-69
主要介绍了结构隔震与抗震的区别和结构隔震方法,通过与传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比较,进一步分析了建筑采用隔震措施的结构设计以及结构隔震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从而促进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合肥大剧院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体系的选型与布置、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处理、基础选型、计算分析手段、构造处理措施等,可以作为同类结构或其他复杂结构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及巨型结构体系等几种常见的高层钢结构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各结构体系的结构特征、优点与不足、工程应用作了比较,从而为钢结构体系选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体结构是其强度、变形的内在的决定因素,黄土的结构性由黄土颗粒之间的联结结构强度和摩擦结构强度所决定,由此,提出基于强度条件的黄土动力结构性参数即联结结构动力强度势参数mγd1、摩擦结构动力强度势参数mγd2以及结构动力强度势参数mγd,并通过黄土的动扭剪试验研究黄土结构性及基于强度条件的黄土动力结构性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含水率、固结压力、动剪应变对黄土结构性的影响,并对所提出的基于强度条件的黄土动力结构性参数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黄土的典型结构性特征,以常规三轴试验为手段,研究了黄土的结构性宏观力学反应及结构屈服与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湿压剪应力作用下,土骨架被扰动、颗粒之间的联结被削弱,土稳定状态从亚稳定状态逐渐向稳定状态过渡,结构性降低;(2)在湿压减应力作用下,由于结构性黄土对水的特殊敏感性,结构性黄土的剪切屈服点向正常固结土的剪切屈服线移动,当这种增湿作用造成解结构性渐变演化过程完成时,结构性黄土的剪切屈服线与正常固结土的剪切屈服线重合;(3)对于结构性黄土而言,同一含水率条件时不同结构性参数p-q偏平面的临界状态线基本互相平行。(4)依据等结构性条件下黄土的结构屈服特性,建立了考虑结构性的摩尔库伦准则及黄土结构强度与应力比结构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钢结构体系工业建筑应该把钢构技术要素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适宜地表现出来。本文从结构体系、基本构件与节点细部三个层面,寻找钢结构建筑技术与工业建筑艺术表现有机结合的基本途径,力求为创作技艺合一的、有意味的钢结构体系工业建筑作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结构工程基础研究20年来在中国的发展。梳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过去20年中对结构工程学科的资助概况与资助重点;总结了结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上包括结构工程材料、结构试验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结构计算理论、结构抗灾设计理论、结构振动控制、新型结构体系、结构耐久性研究及生命线工程研究等9个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对未来20年结构工程学科基础研究包括材料科学的创新、力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多重灾害研究的深入、结构监测与结构控制、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发展、第三代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的发展做出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结构是影响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当代建筑结构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概念上的“结构支撑”,越来越重视结构形态的表现性,结构表现成为建筑创作中形态构思的重要方法。结构表现着重发掘建筑结构中的艺术因素,寻找结构和艺术的结合点,变抽象的结构概念为生动的建筑语言。文中重点探讨了结构表现的概念和内涵、基础和灵魂,指出技术与艺术的有机交融构成了当代结构表现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结构表现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尝试归纳了一些有关结构表现的设计思路,以促进设计师对结构表现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