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应用TEM,XRD和EDAX等技术,系统研究了SiO2-MgO-Al2O3-F系玻璃陶瓷的析晶过程。结果表明:在玻璃熔体的冷却过程中,由于驰豫作用而形成晶核,在随后的热处理过程中,中间相Mg2FBO3和KAlSiO4以此核为中心析出,氟的存在促进了晶体的整体析出,而主晶相氟金云相在中间相的晶界处形核长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TEM,XRD和EDAX等技术,系统研究了SiO2-MgO-Al2O3-F系玻璃陶瓷的析晶过程.结果表明:在玻璃熔体的冷却过程中,由于弛豫作用而形成晶核,在随后的热处理过程中,中间相Mg2FB3和KAlSiO4以此核为中心析出;氟的存在促进了晶体的整体析出,而主晶相氟金云母在中间相的晶界处形核长大. 相似文献
3.
CaO—MgO—Al2O3—SiO2—F系可切削微晶玻璃的晶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CaO-MgO-Al2O3-SiO2-F系可切削微晶玻璃体系中,本研究分析了K2O和ZrO2c对玻璃析晶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探讨了晶化机理。K^ 促使云母相的生成和球晶的形成,晶化过程中,云母和顽辉石互为外延生长,使球晶中条状晶解离为片状晶。ZrO2与F^-一起促使玻璃晶化后形成棒状云母晶粒,并具有晶粒长径比大、相互交换的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DTA、XRD、TEM、SEM等技术研究了三种K2O-B2O3-SiO2玻璃的析晶性能。结果表明,K2O3-B2O3-SiO2玻璃的析晶由分相引起,分相和析昌能力受成分影响较大,随B2O3和K2O含量增多及K2O/B2O3比值的降低,析晶加强,析晶主晶相类别尚未查清,次晶相确定为α-方石英。 相似文献
5.
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分析(XRI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TiO2和TiO2 ZrO2两种形核剂对Li2O-A12O3-SiO2(LAS)系微晶玻璃的形核和晶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样品经过不同温度的预形核处理后,采用,TiO2单一形核剂,晶化峰值温度和晶化峰高度的变化较大,而采用Ti2 ZrO2复合形核剂,晶化峰值温度和晶化峰高度的变化较小.当形核时间为2h,两种形核剂样品的最佳形核温度分别为745和760℃.晶化后均可得到纳米结构的β-石英石固溶体晶相,其中采用,TiO2 ZrO2复合形核剂样品的晶粒更细小.研究表明采用复合形核剂的LAS微晶玻璃的形核过程对温度的敏感性小,有利于对形核过程进行控制,同时形核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PH条件下,由TEOS-EtOH组成的水解溶液体系制备的凝胶的性质以及不同密度的干凝胶在玻璃转化过程的特性。发现在500℃下以下干凝胶的微孔结构基本无变化。80℃左右干凝胶发生碎裂。 相似文献
7.
玻璃形核与析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玻璃的形核和析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采用热分析法研究玻璃形核与析晶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玻璃在非等温过程中的析晶动力学,同时也评述了研究玻璃形核与晶体长大速率比较科学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8.
CaO—Al2O3—SiO2系白色微晶玻璃中的晶相及其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谱研究了若干以ZnS为晶核剂的R2O-CaO-Al2O3-SiO2系白色微晶玻璃。根据差热结果确定了四个不同的晶化处理温度。晶化结果表明:本系统玻璃在较低温度下即开始晶体,且均以α-硅灰石为主晶相,这可用ZnS与α-硅灰石间晶核常数的匹配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形核剂对Li2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晶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 TiO2和TiO2+ZrO2两种形核剂对Li2O-Al2O3-SiO2(LAS)系微晶玻璃的形核和晶化的影响. 结果发现,样品经过不同温度的预形核处理后,采用TiO2单一形核剂,晶化峰值温度和晶化峰 高度的变化较大,而采用TiO2+ZrO2复合形核剂,晶化峰值温度和晶化峰高度的变化较小. 当形核时间为2h,两种形核剂样品的最佳形核温度分别为745和760℃.晶化后均可得到纳米 结构的β-石英石固溶体晶相,其中采用TiO2+ZrO2复合形核剂样品的晶粒更细小.研究表 明采用复合形核剂的LAS微晶玻璃的形核过程对温度的敏感性小,有利于对形核过程进行控 制,同时形核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用 Raman 光谱和声学方法研究了 Li_2O-B_2O_3-V_2O_5系玻璃的结构。结果表明:V_2O_5主要以 LiVO_3即[VO_3]_n~(?)形式存在,而 B_2O_3则与 Li_2O 结合生成一系列硼酸盐。 相似文献
12.
钠镁铝硅系统微晶玻璃的分相成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Na2O、4CaO、12MgO、22Al2O3、4TiO2、38SiO2(重量百分比)组成玻璃为基础,制备了具有快速微晶化特性的钠镁铝硅系统微晶玻璃。分别采用差热分析技术(DTA)、X射线衍射技术(XRD)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玻璃分相成核的动力学、热力学和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玻璃分相成核最大速率时的温度接近于923K。在成核温度的热处理对分相的放热行为有影响,成核导致系统自由能的降低与分相峰面积和峰值温度变化有关。用差热分析仪测量的玻璃分相的放热效应,是快速微晶化玻璃的重要特征,用XRD证实分相放热过程中没有微晶相产生。玻璃的分相过程为成核生长机理,采用修正kissinger方程求 相似文献
13.
四硼酸锂单晶的光学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工作测试了LBO单晶的折射率、电光系数、光吸收谱、红外光谱和喇曼光谱,详细分析了LBO晶体的光谱及其相应的晶格振动情况。实验表明,透明的、未掺杂的LBO晶体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光折变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确定了 Li_2O-B_2O_3-V_2O_5系玻璃的形成区,测量了玻璃的电导率、光吸收、ESR 和 Raman 谱、密度及超声速。结果表明:所研究玻璃的电导主要是离子性的;V_2O_5与 B_2O_3对于形成 Li~+导电玻璃是有利的;玻璃中主要结构单元为[VO_3]_n~(n-)和一些硼酸盐基团。得到了300℃时电导率为2.5×10~(-3)(Ω·cm)~(-1)的玻璃。 相似文献
15.
采用 TEM、SEM、DTA 和 X 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 B_2O_3-La_2O_3-ZnO(简称 BLZ)系统玻璃的分相、析晶及其控制。研究指出,BLZ 系玻璃在高硼区有很强的分相倾向易导致析晶。通过引入 BaO 可抑制该系统玻璃的分相倾向,其引入量与 BLZ 系玻璃的组成有关。除此,还研究了 BLZ 系玻璃的析晶与热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大量的配方实验和OM、TEM观察,系统研究了R2O-CaO-ZnO-Al2O3-SiO2系统分相与组成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K2O比Na2O更有利于系统的分相,用Na2O等摩尔取代K2O时,分相区向低铝高硅区收缩.此外,系统分相区大小还明显受到ZnO、CaO相对含量的影响,高锌系统具有更为宽广的分相区.Al2O3对R2O-CaO-ZnO-Al2O3-SiO2系统分相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反常现象.在ZnO含量为0.55mol的系统中,当R2O由0.10molK2O+0.10mol Na2O共同引入时,分相区大小和分相结构尺度都呈现出明显的铝反常现象,而R2O仅由 0.20molK2O引入时;仅分相结构尺度呈现出明显的铝反常现象,反常点的 Al2O3含量约为 6.20mol%.在一定的热处理条件下,适当增加 SiO2的含量有利于系统分相,但当 SiO2的含量过高时,分相将由连通结构逐渐转变为孤立相分布于连续基质相中的液滴状结构,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一种具有良好光色性能的磷酸盐光色玻璃,选择了 K_2O-MgO-Al_2O_3-P_2O_5-B_2O_3系统作为基础玻璃,以 AgX 为光敏成分,研究了玻璃分相和光色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分子光谱、SEM,EDAX 和 XRD 等研究了2~#分相玻璃的相组成、相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光色玻璃中光敏相不仅是 AgCl 和 NaCl 固溶相组成,而且富集于液滴相中。玻璃的热处理以及相应热处理条件下分相形貌的观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玻璃的分相程度增大,增强了玻璃的变暗程度,但相应地降低了光色玻璃的退色速率。 相似文献
19.
20.
玻璃分相区中存在一临界点,在此临界点的转变属于连续相变范畴。通过本文的讨论表明。对二组元玻璃系统的分相,可以用现代连续相变理论描述。在临界点附近区域内,其分相曲线为以临界点为界,以两曲线方程:(x~l-x_c)/x_c=A[(T_c-T)/T_c]~(1/3),(x~(l′)-x_c)/x_c=A′[(T_c-T)/T_c]~(1/3)来表达。这里 A、A′为二组元系统分相曲线的普适常数。本文中对 Li_2O-SiO_2,Na_2O-SiO_2,BaO-SiO_2系统分相实验值的拟合结果是 A=-1.8305;A′=2.3551。相应的计算曲线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