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叙述了黑色素形成机理,美白与祛斑途径,传统与新型美白剂组分,美白与祛斑化妆品的市场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中国台湾和韩国法规目录清单中的祛斑美白成分及其限量要求,介绍了中国《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韩国《化妆品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和ISO/TR 18811《化妆品稳定性测试指南》中化妆品稳定性试验方法、考察的参数指标和注意事项。综述了熊果苷、甘草提取物、甲氧基水杨酸钾和鞣花酸溶液和它们配伍在模拟化妆品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些成分的稳定性存在差异,而且它们与某些化妆品原料同时使用时稳定性不佳。目前化妆品美白成分稳定性报道缺乏,现有的研究周期基本在12周以下,这与化妆品2~3年的保质期相比差距很大。为确保祛斑美白化妆品在整个保质期内都有效,建设企业参考《消毒技术规范》或者化妆品新原料的稳定性加速试验的方法,进行功效成分的稳定性试验。  相似文献   

3.
美白祛斑化妆品添加剂基本筛选平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以熊果苷为对照,对两种植物提取物(B011和B012)的美白祛斑效果进行测定。结果发现3种物质对蘑菇氨酸酶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剂量(ID50)分别为5.358mg/mL、2.910mg/mL和105.500mg/mL,其中B011对酪氨酸酶活性半数抑制剂量最小;在细胞生物学方法中,B012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不明显,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半数抑制剂量小于B011,分别为0.0311mg/mL和0.3610mg/mL;B012对黑素细胞合成黑素的抑制表现不明显,而B011对黑素细胞合成黑素的半数抑制剂量低于熊果苷,分别为0.7021mg/mL和0.1388mg/mL。鉴于3种物质在化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方法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或轩素合成抑制的差异,提示建立美白祛斑化妆品添加剂筛选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掌握美白祛斑剂的使用情况,从而为有效监管提供参考,对市售72批化妆品进行12种美白祛斑功效成分检测,包括10种美白祛斑剂及2种禁用组分,并将检测结果与产品标签标识进行比对.结果72批化妆品共检出美白祛斑剂7种,2种禁用组分均未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成分为烟酰胺,达44.4%,其次为β-熊果苷,达15.3%;有7批样...  相似文献   

5.
根据色斑的形成机理,采用相应的天然草本植物提取物淡化色斑。根据细胞内黑色素形成机理,选用适当抑制剂。减少黑色素的过量生成,防止皮肤表皮的继续黑化,提出美白与祛斑化妆品的合理配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祛斑美白类化妆品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文中阐述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以及祛斑美白机制,介绍了化妆品中研究较多和常见的美白祛斑类功效成分,包括烟酰胺、果酸、曲酸及其衍生物以及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等,综述了这些成分的相关检测方法,展望了未来美白祛斑成分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功效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黑色素的形成机制和美白祛斑产品的主要活性成分,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美白祛斑化妆品功效评价上的进展情况,包括美白祛斑活性成分评价、美白祛斑化妆品的体外及体内功效评价方法等,同时展望了美白祛斑化妆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上海化工》2021,46(5)
依照我国风险管理的原则,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需在监管方面更为严格。为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安全,目前我国已禁用氢醌、汞、糖皮质激素类物质、维甲酸类物质、大麻二酚等有祛斑/美白功效但有安全隐患的添加剂。除此之外,熊果苷、果酸、曲酸等常见的祛斑/美白类化妆品添加物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通过对以上几种常见物质的添加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做好抽样检验工作,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9.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氢醌在祛斑类化妆品中是被禁止使用的。本文针对美白祛斑类产品币存在的质量问题,讨论了氢醌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对美白祛斑类产品监督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罗倩仪  钟理 《广东化工》2012,39(15):10-11
筛选出三种新型用于复配的美白祛斑剂,分别是传明酸、壬二酸衍生物、红景天提取物,探讨初选的三个美白剂质量含量分别为1%、2%、3%、4%、5%时的酪氨酸酶抑制率,确定了最佳的复配含量,通过稳定性评价和微生物检测实验,鉴定了复配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化妆品生产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黑色素的形成机制及美白机理,介绍了天然活性美白添加剂、美白功效评价方法以及美白化妆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用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12.
在黑色素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综述了化妆品的祛斑机理,概括了目前常用于化妆品中县有祛斑美白作用的物质及其祛斑机理.并介绍了常用的祛斑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以综合分析讨论祛斑美白化妆品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保湿化妆品功效评价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保湿化妆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自然成为消费者和生产厂家所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科学角度介绍了保湿化妆品的保湿原理,主要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对保湿化妆品功效评价的进展情况,包括保湿活性成分的检测和分析、重量法、Corneometer仪器电容测试法、Skincon仪器电导测试法、Tewameter仪器经表皮水分流失值测试法、IR测试,以及一些其它的保湿功效评价方法,等等,同时展望了保湿化妆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保湿化妆品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韩国化妆品市场的发展状况,对其市场特点进行了详细地介绍。由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韩国化妆品将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水解珍珠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探讨水解珍珠的美白机理。结果表明:水解珍珠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水解珍珠对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量均有显著抑制效果,并随其浓度水平的提高,效果越明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可为水解珍珠应用于美白护肤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脂质体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胜飞 《广东化工》2006,33(12):55-57
介绍了脂质体的结构、制备方法、形成原理以及脂质体化妆品的作用和配方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概括了皮肤衰老机制、抗衰老化妆品中的活性原料以及抗衰老化妆品的功效评价三部分内容。分别从内在与外在两方面对皮肤衰老机制进行了介绍,并按照作用机制将抗衰老化妆品中的活性物质进行分类。综述了抗衰老化妆品的功效评价方法,包括人体评价与体外评价。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与化妆品研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妆品的生产和开发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存在着良好的机遇,应当应分利用生命科学中的新理论,新成就和新技术来开发化妆品功能活性成分,以生产出适应未来变幻莫测的市场需要,满足日益“挑剔”的消费都和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的化妆品,不断更新观念,从多角度,多视野上审视化妆品发展的方法,为大力推进我国化妆品研发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超细复合微粒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超细和复合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较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但将两种技术手段同时用于改善和提高物质或材料功效的尚不多见。本文主要论述了超细复合微粒对改善化妆品功效的作用 ,并对TiO2 复合微粒的性能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在对超细复合微粒在化妆品中应用前景的论述中 ,提出和介绍了诸如多孔微球复合、珍珠粉复合、蚕丝粉复合和中药材复合等新概念。这些新方法对改善化妆品功效、提高化妆品档次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