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骨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的新型环梁节点,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该节点传力途径为:框架梁剪力经环梁扩散传递给节点以下钢骨混凝土柱,框架梁端弯矩首先传递给环梁,环梁依靠整体拉压形成力偶将弯矩传递给钢骨混凝土柱。试验采用在柱顶施加恒定轴力的同时给框架梁端施加力或强制位移荷载的加载模式,分别进行了单调受弯试验、单调受剪试验和往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环梁节点可以有效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目标,具有良好的滞回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2.
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滞回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5个不同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确定了节点的滞回性能。同时利用ANSYS软件,对节点的滞回性能进行了分析。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滞回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个由钢骨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构成的组合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表明 ,这种组合框架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给出了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并将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按常规设计的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在受力性能试验中大变形阶段出现节点核心区破坏的情况,提出来引入狗骨节点的方法,将塑性铰位置控制在梁端,保护节点核心区。  相似文献   

5.
结合钢骨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的优点形成钢骨钢管混凝土柱,结合钢梁和混凝土梁的优点形成钢骨混凝土梁,为研究其组合而成的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两组共4个足尺的钢骨钢管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梁组合节点在梁端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以组合柱与组合梁相对强度的变化为参数,设计一组为2个强节点试件,另一组为2个弱节点试件。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型的节点整体抗震性能优越,但节点试件的整体受力过程有所不同:强节点在试验初期的强度和刚度比弱节点低,但其滞回曲线呈饱满的纺锤形;节点后期的延性和耗能性能比弱节点优越。相比之下,强节点的设计更符合工程实际。而节点中的内钢骨起到了结构抗震设防的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骨架曲线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软件,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其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描绘出了骨架曲线。将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分析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骨架特征。  相似文献   

7.
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验证方钢管混凝土柱与工形钢梁框架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本文进行了A、B两组共6个足尺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循环加载试验,其中A组三个试件梁端采用栓-焊连接;B组三个试件梁端为全对接焊接。试验结果表明:6个试件的层间位移延性系数μ≈2.28~3.86,弹性极限层间位移角y≈0.001~0.014,弹塑性极限层间位移角u≈0.0297~0.0424,节点梁柱的相对极限塑性转角θu≈0.0163~0.0343rad,能量耗散系数E≈2.029~2.494;A、B两类节点均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相同轴压比下A类节点的延性较B类略好一些,而耗能能力B类节点却略大一些,但二者相差不大,均满足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文章还分析了节点域的剪切变形,给出了改造节点设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刚性抗震节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介绍了5个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刚性抗震节点的试验结果,其中2个试件采用钢梁,3个试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刚性抗震节点有很好的抗震性能,能够保证钢管混凝土框架在地震区推广应用.同时,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刚性节点抗震设计要点和合理的设计建议,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燕国强  殷杰  胡岩  王龙  梁书亭 《建筑技术》2002,33(12):923-924
徐州国际商厦由高188m的双塔楼组成 ,是由钢筋混凝土内筒、钢骨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和钢桁架连廊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 ,工程中需布置与钢骨混凝土柱斜交的钢筋混凝土梁 ,二者的连接是结构的关键受力部位。本文结合工程实际 ,设计三种不同构造的斜节点 ,进行试验研究 ,并采用有限元程序对其他构造的斜节点进行分析比较。1试验方案采用1∶3模型试验 ,设计制作了3个斜节点试件 ,分别记作试件1、2、3(图1)。试件1采用Ⅱ字形的钢牛腿将梁与柱相连 ,牛腿伸出节点 ,两块腹板伸入节点 ,与柱内钢骨的腹板焊接 ;试件2采用工字形的钢…  相似文献   

10.
针对按常规设计的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在受力性能试验中大变形阶段出现节点核心区破坏的情况,提出采用狗骨节点的方法,将塑性铰位置控制在梁端,保护节点核心区,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构造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威  王昊 《结构工程师》2007,23(4):98-104
型钢混凝土(SRC)结构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主要形式,针对我国目前组合结构应用越来越多的情况,分析了当前较常用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构造形式、受力性能和影响因素.针对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对于当柱中存在型钢,且梁较窄,梁内纵筋不可避免地要与柱型钢翼缘相交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梁柱节点构造形式,并对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节点受力过程、破坏形态以及裂缝发展过程,符合一般节点的破坏过程,可以用于工程实际.最后指出了我国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归纳近年来国内外抗震框架节点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将在梁端或柱端纵筋屈服后可能发生剪切失效或破坏的节点的受力特征分为斜拉型、斜压型和斜拉-斜压复合型三类,并给出了这三类受力特征的节点在相对作用剪力和相对配箍率坐标中出现的区域,还对其受力性能随相对作用剪力或(和)相对配箍率变化的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伟锋 《施工技术》2012,41(4):47-49
以常州万博国际广场为例,重点介绍详图设计中的复杂节点如柱脚节点、柱内箍筋节点、钢柱与混凝土梁内纵筋节点、钢柱与钢梁连接节点等部位的处理方法.现场施工中做到了不开孔、不扩孔、不返工以及无材料浪费,施工技术及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范进  沈银良  张斌 《建筑科学》2007,23(1):22-26,43
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滑移问题是影响型钢混凝土理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型钢混凝土受弯构件试验,研究了型钢和混凝土之间不同的粘结状态对型钢混凝土梁力学性能及刚度的影响,并对箍筋间距、抗剪连接件的设置对型钢和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施忠明 《施工技术》2012,(Z1):115-117
结合实际工程,详细介绍了钢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的梁柱交接处钢骨混凝土中的钢骨腹板穿孔、桁架柱局部构造箍筋无法绑扎、柱顶钢桁架预埋件及钢骨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等问题,并指出了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实际工程,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了三种类型的梁柱节点对改善钢骨混凝土转换柱大偏心受力性能的作用,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案,供同类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分体柱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 4根钢筋混凝土分体柱框架边节点在较高轴压比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分析了分体柱框架边节点的裂缝出现荷载、最大承载能力、破坏形态及其滞回特性等抗震性能 ;探讨了节点上下层柱全部或部分采用分体柱对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过渡区对分体柱框架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得出了分体柱框架边节点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核芯区混凝土强度低于柱的框架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核芯区混凝土强度低于柱混凝土强度的框架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五个试件在较高轴压比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和弹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此类节点的破坏形态、受力性能,探讨核芯区混凝土强度低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的可行性。提出了核芯区混凝土强度比柱的混凝土强度低时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宏 《福建建筑》2008,(9):45-47
简要介绍福建省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设计中采用的钢管混凝土节点形式和设计思路,分析目前钢管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各种节点形式的构造和受力特点,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识别节点核心区的传力机理,特别是其中水平箍筋的作用和轴压比的影响,作者所在的研究集体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完成了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的抗震性能系列试验。现首次陆续公开发表此项研究成果。介绍了6个接近足尺的中到低剪压比(Vj/fcbjhj≤0.20)试件的试验结果。其中主要的新结论是:(1)核心区水平箍筋除去平行受力方向箍筋参与形成抗剪桁架机构外,所有箍肢还随组合体位移延性增大对核心区斜压混凝土发挥越来越大的约束作用,对核心区斜压型剪切破坏起重要控制作用;(2)在剪压比未超过0.17的节点中,轴压比的增大能扼制核心区交叉斜裂缝的发育,减缓梁筋贯穿段的粘结滑动和屈服渗透,提高节点发生剪切破坏时组合体的位移延性;但剪压比大于0.17后,除减小粘结滑移外,其余有利作用基本消失,但尚无不利作用;(3)节点的剪切变形在组合体总变形中占有大小不等的份额,不容忽视。首次给出了合理的节点抗震性能评价准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