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钛对冷轧超低碳搪瓷钢鳞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  李晓杰 《热处理》2011,26(3):16-21
在相同轧制工艺和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研究了添加钛的冷轧超低碳钢的氢渗透性和搪瓷的鳞爆性.研究发现,含钛的钢搪瓷鳞爆现象较轻;当退火温度提高到750℃时无鳞爆出现.显微组织分析表明,含钛钢中生成了钛化物相,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钛化物析出量增多.氢渗透曲线测试证明,氢穿透时间和氢陷阱系数明显高于不含钛的钢.此外,随着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搪瓷烧制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采用罩式退火生产的超低碳冷轧搪瓷钢板贮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搪烧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试验钢搪烧后的抗鳞爆性能降低;钢板的第二相粒子越小,单位体积内数量越多,分布越弥散,抗鳞爆性能越好;搪瓷烧制会造成超低碳冷轧搪瓷钢的抗鳞爆性能降低,这主要是因为搪烧过程中发生了第二相粒子的回溶和长大,因此应该避免过高的搪烧温度和过长的保温时间。  相似文献   

3.
徐春  宋施施 《热处理》2012,27(4):29-33
搪瓷层鳞爆是搪瓷钢板的常见缺陷。对Ti、V复合微合金化的低碳搪瓷钢板进行了不同压下量的轧制成形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研究材料再结晶状态及析出物和夹杂物分布对搪瓷层鳞爆及其与基体密着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压下量和退火温度对搪瓷层与基体的密着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抗搪瓷鳞爆性有明显影响,完全再结晶和弥散分布的夹杂物有利于提高搪瓷钢板的抗鳞爆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罩式退火温度对DC03EK搪瓷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其抗鳞爆性能和搪瓷密着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730℃×5 h退火的实验钢屈服强度为148 MPa,抗拉强度为300 MPa,断后伸长率为38%,r值为1.5,成形性能良好。1 mm厚冷轧退火板氢渗透时间为13 min,氢扩散系数为8.4×10-7cm2/s,抗鳞爆性能良好,并通过了密着性检验。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罩式退火及连续退火工艺对低碳冷轧搪瓷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中的贮氢陷阱以MnS和Fe3C为主,且罩式退火及连续退火工艺均能使实验钢的成形性能及抗鳞爆性能满足要求。连续退火的退火温度较高,再结晶织构发展充分,得到更优的力学性能及成形性能;罩式退火保温时间长,更有利于析出物的析出,从而增加第二相粒子作为贮氢陷阱得到更优的抗鳞爆性能,对比得出了最优工艺流程,为实验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热轧搪瓷钢中的析出物进行了观察,应用固溶度积公式对TiC的析出量进行了计算,并测得了不同卷取温度下搪瓷钢的抗搪瓷鳞爆敏感性(TH)。研究了热轧搪瓷钢中析出物与抗鳞爆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轧搪瓷钢中的析出物主要为微米级TiN、Ti_4C_2S_2和纳米级TiC,TiN尺寸为1~3μm,Ti_4C_2S_2尺寸为100~400 nm,TiC尺寸为7~15 nm。TiC在1075℃时开始析出,在820℃时析出结束,此时TiC的体积分数为0.2242%。卷取温度600℃搪瓷钢的TH值高于650℃卷取钢板,因为600℃卷取的搪瓷钢的析出物TiC尺寸更细小,可以获得更高的抗鳞爆性能。  相似文献   

7.
宝钢搪瓷用钢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全社 《上海金属》2005,27(6):47-50
简要介绍宝钢开发的冷轧和热轧搪瓷钢板的成分和工艺流程,阐述搪瓷钢板在成形性能、抗鳞爆性能以及强度等方面的要求,举例说明搪瓷钢的应用.结果表明,宝钢冷轧和热轧搪瓷钢能够满足不同搪瓷制品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王凤辉 《轧钢》2015,(2):40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搪瓷制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最近,东北大学RAL在高成形性冷轧搪瓷钢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在成分设计上以常规冷轧深冲钢成分为基础,适当增加S和Mn元素,添加微量B元素,不仅充分利用珠光体、渗碳体和MnS夹杂作为H陷阱,同时利用微量B对冷轧低碳钢冲压成形性能和抗鳞爆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氢渗透试验研究了一种热轧后在550、600和640℃卷取的5 mm厚钢板的微观组织和抗氢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搪瓷用钢板的铁素体晶粒和小颗粒析出相的尺寸增大。在600℃卷取的钢板的氢渗透值TH大于550和640℃卷取的钢板,这是因为前者的晶粒较均匀,Ti_4C_2S_2和TiC等析出相数量较多,有利于提高搪瓷用钢板的抗鳞爆性能。此外,氢渗透值TH主要受钢板单位体积内析出相数量的影响,与其呈线性比例。  相似文献   

10.
金蕾  徐洲  孙全社 《上海金属》2005,27(2):11-13
就罩式退火和连续退火工艺对含钛超低碳搪瓷钢板成型性能和贮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材料经连续退火后其成型性能较罩式退火好;经罩式退火后钢中析出相的密度(单位体积内颗粒数)较连续退火的大,钢板氢穿透时间延长,氢扩散系数减小。试验材料经罩式退火后其贮氢性能优于连续退火。  相似文献   

11.
热轧组织对冷轧无取向硅钢退火织构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加热温度处理的热轧低硅钢带进行了冷轧及退火实验,分析了热轧钢带的组织对冷轧无取向硅钢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组织对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冷轧板再结晶组织及织构演变有重要影响;等轴晶粒组织的热轧钢带比混晶组织的热轧钢带冷轧后再结晶退火快,且退火后晶粒尺寸均匀;随着等轴晶粒尺寸增加,冷轧退火后形成的冷轧硅钢{110}类型的织构增强,{100}类型的织构减弱;表明热轧组织为等轴晶粒时,不利于冷轧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生产中合理控制其C、N含量和Cr、Ni当量,使其冷加工硬化小,拉深成形性能优异,形变诱导马氏体量少,时效开裂风险小,室温下奥氏体组织稳定是其生产应用的关键技术难点。为此,研究了不同化学成分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在热轧、退火、冷轧退火后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了奥氏体稳定性和冷轧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的控制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在热轧后奥氏体组织呈未完全再结晶状态,退火后奥氏体组织再结晶充分,晶粒尺寸为12~14 μm,且低的碳含量有利于改善碳化物的析出情况;试验钢冷轧变形过程中马氏体转变受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即受Md30/50温度控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Md30/50温度值越高,镍当量越小,奥氏体稳定性越差,形变诱导马氏体含量越高,冷轧变形抗力越大,在退火过程越容易发生马氏体向奥氏体的逆转变,形成晶粒尺寸呈“双峰”状分布的混晶组织。因此,化学成分设计是实现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基础;同时,将本试验钢冷轧退火温度从1 080 ℃提高到1 100 ℃,且降低退火工艺速度,以延长带钢在退火炉内的时间,使奥氏体晶粒充分长大,控制晶粒尺寸为8.0~9.0级,才能保证钢卷获得良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耐沟状腐蚀现象的研究,结合生产设备能力,设计了6种成分钢带和6种退火工艺。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中性盐雾试验等手段,研究了采暖系统用耐沟状腐蚀钢带生产过程中冷轧退火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低于Ac1温度(650、700 ℃)的退火不可能改变原来冷轧铁素体晶界的遗传结构,冷轧α相的再结晶长大不充分,碳化物的聚合和长大过程也不充分;当退火温度达到Ac1左右(750 ℃),由于碳元素的固溶加剧,导致α相再结晶和析出物的聚合长大,得到极优的延展性,对深冲非常有利;退火温度位于Ac1~Ac3之间(850 ℃),发生α→γ相再结晶,可以取得最好的软化效果。对于含Ti的试验钢,随着退火温度的降低,其塑性应变比r值呈下降趋势。Cr的加入不利于耐沟状腐蚀性能,但是Al的加入有利于耐沟状腐蚀性能。采用两段式退火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可以得到外观和性能优良的采暖系统用耐沟状腐蚀产品。  相似文献   

14.
葛玉静  徐春 《表面技术》2016,45(12):129-134
介绍了鳞爆形成机理,分析了材料成分和加工工艺2个主要因素对析出相种类及数量、晶粒级别和抗鳞爆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善搪瓷用钢的组成成分、制定合理的轧制和退火工艺等措施来增加钢中不可逆陷阱数量,可以提高钢的贮氢性能,减少鳞爆的发生。并对国内外抗鳞爆性能评价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最常用的评价抗鳞爆性能的方法进行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温度的退火试验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高纯钨冷轧后的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冷轧钨中形成层状异质结构,提高了材料的应变硬化率,进而提高了塑性,韧脆转变温度降低到200℃以下,硬度从沉积态的402 HV0.2提高到547 HV0.2.高温退火后,冷轧钨在1100℃发生再结晶,与沉积态钨相比,再结晶温度降低了880℃,这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CSP工艺下稀土冷轧板冷轧后退火过程中的第二相析出行为,模拟了某企业685 ℃×9 h退火工艺,利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退火前后的微观组织和宏观织构的变化;采用非水电解分离法从试验钢中提取第二相粒子,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第二相析出物类型;再使用化学法对退火过程中第二相析出量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析出动力学计算分析第二相析出规律。结果表明,经过该退火工艺后,晶粒从典型的纤维状冷轧组织演变为再结晶饼形晶粒,非{111}织构有所减弱,{111}织构有所增强;试验钢中的第二相类型主要为MnS、Fe3C和AlN,MnS在退火过程中几乎不析出,Fe3C主要在室温到570 ℃升温过程中析出,AlN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析出,在685 ℃附近析出最快。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喷射沉积制备2195铝锂合金锭坯挤压板坯经不同终轧温度热轧至6mm厚度板材,以及经不同中间退火后再冷轧至6mm厚度板材固溶后的晶粒组织。结果表明,终轧温度290℃时,热轧板固溶后表层为粗大再结晶晶粒,而中心层为细长纤维状晶粒;终轧温度降低至220℃时,虽然表层再结晶晶粒尺寸减小,但中心层转变为尺寸粗大的长条状再结晶晶粒。板材中尺寸1μm以上的富Cu第二相粒子数量随中间退火(空冷)温度的增加(从330℃提高至450℃)而增加;冷轧固溶后表层等轴状再结晶晶粒尺寸增加,而中心层晶粒逐渐由粗大长条状再结晶晶粒转变为细小等轴状再结晶晶粒。适当温度中间退火、随炉冷却并冷轧、固溶后表层和中心层全部为细小等轴状再结晶晶粒。优化中间退火后的冷轧板材T8时效态强度最高,而终轧温度220℃的热轧板材T8时效态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18.
利用Multipas退火试验机模拟连续退火工艺,研究了退火工艺对4.5%Cr冷轧耐候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强度先降低后增加,当退火温度为830 ℃时,强度最高,屈服强度均值为353 MPa,抗拉强度均值约为621 MPa。冷速(50 ℃/s、30 ℃/s)对试验钢强度影响有限。当退火温度≤800 ℃时,试验钢的组织只发生了回复再结晶,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碳化物组成。当退火温度>800 ℃,铁素体组织发生了奥氏体化,冷却后形成了贝氏体。当Cr含量(质量分数)提高至4.5%,试验钢的相对腐蚀速率为26%(相对于Q345B钢),相对普通耐候钢SPA-C耐候性能提高约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