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紫外接枝技术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接枝到熔喷聚丙烯(MBPP)非织造材料中,提高材料亲油性;对涤纶(PET)针刺非织造材料表面浸轧无氟拒水剂NT-X018,使材料表面更加疏水亲油;采用热压黏合法,将改性MBPP非织造材料和拒水PET针刺非织造材料复合,制备改性MBPP/拒水PET复合吸油材料,以改善MBPP非织造材料力学性能较差的现状。分别采用正交试验确定紫外接枝改性MBPP非织造材料及PET针刺非织造材料拒水整理的最佳工艺,并将MBPP非织造材料、改性MBPP非织造材料、PET针刺非织造材料与改性MBPP/拒水PET复合吸油材料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改性MBPP/拒水PET复合吸油材料吸附率与保油率、重复使用性能及力学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选用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P-g-GM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作为PP/TPEE共混体系的相容剂,采用旋转流变仪考察共混物的动态流变行为及相行为。结果表明:PP/TPEE/EVA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最小;由时温叠加曲线得到的PP/TPEE、PP/TPEE/POE-g-GMA、PP/TPEE/PP-g-GMA、PP/TPEE/EVA的相分离温度分别为220、230、240和250℃,适用的频率范围分别大于1.32、0.15、1.12和2.82 Hz;EVA的加入使得相分离现象更加明显,而POE-g-GMA对相容性有一定的改善;cole-cole曲线得到的结果与时温叠加曲线得到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比时温叠加曲线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通过共混改性添加新型多功能架状硅酸盐材料量子能粉末~(简称QE粉)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采用纺牵一步法制得QE粉改性PET纤维。测试分析了QE粉的添加对PET纤维形貌及力学、吸湿和紫外吸收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QE纤维表面均匀分布有大量改性粉体;QE粉的引入明显提高了PET的吸湿、抗静电性能,PET/QE纤维回潮率达1.23%,表现出了更为优异的芯吸高度及液态水扩散速度;纤维比电阻也下降了32%,PET/QE纤维织物的感应静电电压峰值和半衰时间则下降了107 V和0.47 s;紫外吸收测试表明PET/QE纤维对紫外及可见光均有一定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王钦  封严  赵东 《纺织学报》2015,36(11):99-102
为了提高应用于擦拭布领域的聚酯/锦纶6(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亲水亲油性能,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亲水接枝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亲油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接枝的方法将AM和BA接枝到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表面以提高其亲水亲油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研究了接枝前后的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结构,并分析了其亲水性、亲油性和刚柔性等性能。结果表明,AM和BA成功接枝到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表面,且非织造布的亲水亲油性能和柔软度随着接枝率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接枝率为18.32%时,接枝后非织造布的吸水率提高了39.25%,吸油率提高了73.58%,非织造布的柔软度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聚酯/锦纶6(PET/PA6)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亲水亲油性能,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亲水接枝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亲油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接枝法将AM和BA接枝PET/PA6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表面以提高其亲水亲油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了接枝前后PET/PA6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结构,并分析了其亲水性、亲油性和柔软度等性能。结果表明,AM和BA成功接枝到PET/PA6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表面,且非织造布的亲水亲油性能和柔软度随着接枝率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接枝率为18.32%时,接枝后非织造布的吸水率提高了39.25%,吸油率提高了73.58%,非织造布的柔软度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含氟接枝改性剂改性处理对真丝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用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对真丝纤维进行接枝改性,并用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接触角测量仪对接枝后纤维的结构和疏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丝纤维经接枝改性后,纤维表面附着了含氟聚合物,纤维直径增大且截面产生很多微孔,接枝后的蚕丝仍以β折叠链结构为主,接枝过程引起了分子平均取向度的下降;接枝后纤维的接触角明显增大,体现出较好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涤纶(PET)非织造布为基材,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在涤纶非织造布表面上引入含氮基团,然后把石墨烯接枝到PET上,制备PET-石墨烯(RGO)导电材料;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PET非织造布的时间对织物表面含氮量及其导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常温常压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120 s;涤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含氨基量和导电性能测试结果说明,接枝的涤纶石墨烯复合材料有较好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型多功能黏土类材料(QE 粉)改性聚酯(PET)的可纺性及加工性能,采用共混法制备PET/QE共混物,并借助毛细管流变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热性能及其纤维形貌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QE 粉的添加使PET 发生降解,大幅减小了共混熔体的流动阻力和非牛顿性,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QE 粉的共混物在剪切速率为900 s-1 时,剪切黏度和剪切应力较纯PET 分别下降了253% 和295%,非牛顿指数升高了19.4%;QE 粉对PET 的热降解性能基本无影响,其质量分数为2% 时,共混物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下降3 ℃;采用皮芯纺丝法制备的改性纤维表面含大量QE粉颗粒,且纤维表面部分区域存有凹痕。  相似文献   

9.
对聚酯纤维(PET)三种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对纸张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减量法Na OH质量分数3%,碱处理时间60min,碱处理温度80℃,PET用量5%时纸张抗张强度较高,较未添加时提高了28.53%;最佳工艺下,增强剂CMC最佳用量为0.8%,苯丙胶乳增强效果不明显;聚丙烯酰胺(PAM)包覆法PAM浓度为0.0010g/m L,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35℃,PET用量5%时纸张抗张强度较高,较未添加时提高了19.18%。在最佳配比下,增强剂CMC和苯丙胶乳最佳用量分别为0.5%和0.2%;高锰酸钾引发PET接枝共聚法间甲酚浸泡温度50℃,浸泡时间3h,KMn O4浓度0.005mol/L,H2SO4浓度0.03 mol/L,丙烯酸浓度2.70mol/L,改性纤维用量为5%时,接枝率2.93%,抗张强度比未添加时提高了32.68%;对本研究中的三种方法,高锰酸钾引发PET接枝共聚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用生物酶对涤纶(PET)织物进行改性增强亲水性,然后用交联剂聚乙烯醇缩水甘油醚(PVAGE)将大豆蛋白接枝到织物表面,制备大豆蛋白接枝改性PET功能织物,并对织物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大豆蛋白接枝改性的优化工艺:大豆蛋白5%,PVAGE 1.5%,100℃,30 min。结构表征显示制备的大豆蛋白接枝改性PET功能织物纤维表面有一层均匀的大豆蛋白薄膜,改性PET纤维的N从0%增加到2.13%;织物纤维表面出现了氨基和酰胺基的吸收峰,进一步证明大豆蛋白已被成功接枝到PET纤维上。服用性能表明改性织物的亲水性和耐洗性较好,断裂强力显著增强,并很好地保持了原织物的柔软性,广泛应用于各类服装面料的制作。  相似文献   

11.
针对PET材料的静电积聚问题,合成了无规共聚物结构的非离子与阳离子型抗静电剂,重点考察了阳离子型抗静电剂中的季铵盐组分对抗静电剂的热学性能、抗静电性能的影响,以及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的含量对PET基体的抗静电性能、表面亲水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的热稳定性不如非离子型抗静电剂;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效果优于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当季铵盐的添加量为14%时,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效果相对最优;当阳离子型抗静电剂质量分数达到20%时,PET注塑样品的表面电阻率下降了4个数量级,表面接触角下降了63.03%,抗静电性能以及表面亲水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但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改性单体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共聚,分别采用酯交换前后两种工艺路线成功制备两个系列GO改性共聚酯,并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出GO改性共聚酯纤维,对GO改性共聚酯的结构和性能及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进行表征,并与PET及PET纤维做比较。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初步判定PET大分子链被成功引入到GO片上,热重分析(TGA)证实有50%(质量分数)以上的PET成功被引入到GO片上;DSC测试表明GO改性共聚酯的熔点与玻璃化转变温度较PET聚酯低;WAXD测试表明GO改性共聚酯的结晶度随着GO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初始模量较PET纤维大幅度降低,柔软性得到较好的改善。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体积比电阻大幅度降低,抗静电性能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接枝淀粉理化特性与其浆用性能的关联,通过微波辅助法将阳离子淀粉与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和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制备出不同接枝率(GR)的接枝阳离子淀粉(GCS),通过FT-IR和XRD表征产物结构。研究了GCS的理化特性与浆纱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接枝率范围内,GCS的理化性能改善,表现为水合能力、流变性能增强,抗老化性、透明度提高,而过高的接枝率会导致淀粉理化性能恶化。GCS浆纱性能随接枝率增大而提高,当接枝率为13.58%时,浆纱断裂强力、减伸率和耐磨性达到最优值,随着接枝率进一步增大,浆纱性能指标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接枝淀粉理化特性的改善与其浆用性能的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丰富高分子抗静电剂的组成并探讨其在涤纶材料上的应用,选用多种功能单体合成了非离子和阴离子型两类抗静电剂,并将其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熔融共混制备了抗静电PET注塑样品,表征了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的热学以及抗静电性能,重点考察了阴离子型抗静电剂中的磺酸盐组分对抗静电剂的热学性能、抗静电性能的影响以及阴离子型抗静电剂质量分数对PET基体的抗静电性能、表面亲水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以及阴离子型抗静电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阴离子型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效果优于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当添加的磺酸盐摩尔分数为14%时,阴离子型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效果相对最优;当阴离子型抗静电剂质量分数达到20%时,PET注塑样品的表面电阻率下降了4个数量级,表面接触角下降了50.81%,其抗静电性能以及表面亲水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但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接枝淀粉接枝率与浆纱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接枝率与接枝淀粉上浆性能的关系.测试了不同接枝率的接枝淀粉的浆液黏度,并用接枝淀粉对涤/棉65/35 13tex纱进行上浆,研究了接枝淀粉接枝率与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耐磨增强率、毛羽降低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大,除浆纱断裂伸长率呈现持续增大的趋势外,断裂强力、耐磨增强率、毛羽降低率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接枝淀粉的接枝率为16%~18%时,浆纱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邢铁玲  陈国强 《印染》2005,31(7):8-10
烯类硅氧烷单体接枝真丝绸后,用酸性和活性染料染色,就接枝率、电解质浓度、染色时间和染料浓度等因素对接枝后真丝绸染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接枝率的真丝绸用酸性染料染色,颜色增深,染色牢度与未接枝的相当;真丝绸接枝后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自制的乙烯基磷氮类阻燃剂(PN)接枝蚕丝织物的阻燃效果,研究了工艺因素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及接枝率与阻燃效果的关系,并对整理后蚕丝织物的阻燃耐洗性能、燃烧后的炭渣形态、磷氮元素含量及织物的物理性能、染色性能进行观察测试。结果表明:PN接枝蚕丝织物阻燃效果好,极限氧指数(LOI)随着接枝率的增大而增大。接枝后蚕丝织物的LOI可达31%, 此时蚕丝的接枝率为15.4%左右。经过50次水洗后,LOI仍有30.9%,且不影响蚕丝织物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8.
借助硅氢加成反应将丙烯酸六氟丁酯接枝于含氢硅油侧链,合成了一种氟硅改性剂,并将其用于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的改性。首先对改性剂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然后对其改性后聚氨酯涂层的表面形貌、疏水性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改性剂的最佳反应温度120℃、时间12 h、催化剂用量30 mg/kg,在此条件下接枝率可高达89%;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表明,氟、硅元素在聚氨酯中分散性良好;随着PSF添加量的增加,涂层表面粗糙度和水接触角均呈增大趋势,当PSF添加量为7.5%时,涂层表面水接触角可达118.3°;耐磨测试表明,随PSF添加量增大,涂层耐磨性先提升后下降,添加量为2.5%时,耐磨性最佳。  相似文献   

19.
紫外光接枝丙烯酸亚麻织物的服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善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采用紫外光接枝丙烯酸对亚麻织物进行改性。研究紫外光接枝丙烯酸对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拉伸性能、硬挺度和透气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手段对紫外光接枝亚麻织物服用性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外光接枝丙烯酸亚麻织物的上染率和染色深度有明显提高,拉伸性能提高,硬挺度增大,透气性降低;接枝率增加,上染率和色差值ΔE逐渐增加,接枝率达8%左右时,可获得良好的染色效果;但接枝率增加,硬挺度增大,透气性降低。SEM照片显示出亚麻织物经紫外光接枝丙烯酸后表面出现覆盖物和纤维间的粘连。XRD分析表明紫外光接枝后的亚麻织物结晶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潘悦星 《中国纤检》2011,(15):84-86
本文对PET纤维及微孔发泡材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超临界CO2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微孔发泡PET纤维,并对发泡前后PET纤维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微孔发泡PET纤维与未发泡的PET纤维相比,直径和回潮率有明显的增加,断裂强度下降,但是断裂伸长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