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TD-SCDMA演进与多载波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TD-SCDMA系统的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更好地支持高速数据业务及大规模组网能力,TD-SCDMA开始向多载波方向进行增强和演进.本文首先介绍了TD-SCDMA未来演进和发展趋势,提出了TD-SCDMA演进的四阶段;然后重点讨论了多载波TD-SCDMA技术特征,分别对不引入HSDPA的多载波TD-SCDMA和引入HSDPA的多载波TD-SCDMA进行了介绍,并对多载波TD-SCDMA系统的容量和性能进行了评估;最后总结了多载波TD-SCDMA技术的未来挑战.  相似文献   

2.
刘海林  华程  陈震 《电信快报》2014,(10):22-25
在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更好地支持高速数据业务及大规模组网能力,开始向多载波方向进行增强和演进。文章首先介绍我国自主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中多载波技术的演进和发展趋势,重点讨论多载波TD-SCDMA 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特征;然后介绍在LTE-Advanced中多载波技术的发展概况,阐述多载波技术策略、多载波的聚合方式以及应用场景和部署影响等几方面内容;最后总结多载波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为增强3G系统空中接口对于分组数据的处理能力,3GPP分别在其第五版本和第六版本规范中引入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和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作为UMTS的下行和上行链路的演进(Evolution)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TD-SCDMA系统的演进策略,包括多载波机制、四阶段演进论等,特别阐述了TD-SCDMA系统HSUPA中的关键技术和协议结构,并探讨了HUSPA与TD-SCDMA系统以前版本的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4.
HSDPA技术是提高3G网络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为了使TD—SCDMA系统与其它系统相比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提出了多载波HSDPA技术,将HSDPA技术与多频点技术相结合,通过多载波捆绑提高TD—SCDMAHSDPA系统中单用户峰值速率。介绍了多载波技术方案的设计原则和URAN侧设计和TD—SCDMA多载波HSDPA标准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TD-SCDMA标准的形成过程是什么?TD-SCDMA的有哪些突出的技术特点?代表其最新的发展N频点多载波技术和多载波HSDPA技术将如何演进?TD-SCDMA的标准演进的方向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TD-SCDMA HSDPA中的N频点多载波技术的介绍,着重分析了多载波技术的优势以及在TD-SCDMA HSDPA中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多载波HSPA技术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HSPA系统的峰值数据速率以及用户吞吐量,3GPP在Rel-8中引入了双载波HSDPA(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这种双载波技术既可以实现很高的资源利用率又可以减小频率选择性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得信道条件较差的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为了满足宽带移动通信业务的需求,3GPP在Rel-10中又引入了4载波HSDPA技术。本文首先阐述了多载波HSPA技术的演进过程,然后介绍了各种多载波HSPA技术及其研究热点,并且分析了多载波技术对网络架构和用户设备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多载波HSPA技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现网TD-SCDMA系统的数据业务模型HSDPA时隙配置为2:4,要求R4载波也同样时隙配置,由于R4载波均为DCH信道,主要承载CS业务,该业务具有上下行对称的特征,因此,对于R4载波下行会有2个时隙闲置,导致信道资源浪费。TD-SCDMA系统R4与HSDPA共载波技术解决了HSDPA载波资源不足且另外的R4载波码道还有空余的问题,可以提高TD-SCDMA系统资源利用率。本文探讨了该技术的原理,介绍了现网的测试情况,分析了引入的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为TD-SCDMA网络后续载波时隙配置原则提供了很好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3G用户的不断增加,部分高业务区域网络容量面临巨大冲击,为缓解容量压力提升用户感知度,江西联通引入多载波技术提高网络容量。文章分析影响WCDMA网络容量的四种主要因素阐述了引入多载波技术的目的和建设原则,进一步分析了四种多载波组网方案并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引入多载波带来的问题并分析了空闲态和业务态的多载波使用策略,最后介绍在双载波基础上演进的Duo cell技术。  相似文献   

10.
TD-SCDMA系统采用了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通常情况下,系统是码道受限的,具有很高的频谱效率.但是,由于TD-SCDMA系统上下行时分占用1.6MHz带宽,仅为WCDMA系统上下行带宽10MHz的1/6,所以,尽管TD-SCDMA系统频谱利用率较高,但TD-SCDMA系统单载波容量有限.TD-SCDMA多载波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大提高了TD-SCDMA单基站的容量和接纳能力.本文从3个方面分析了多载波方案的好处,并给出了系统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TD-SCDMA系统的传输速率,向国际电联IMT-Advanced所提技术指标迈进,TD-SCDMA的演进策略提上了研究议程。鉴于TD—SCDMA的短期演进HSPA(包括HSDPA和HSUPA)无法满足IMT-Advanced的要求,提出了HSPA+和LTE的概念。本文首先介绍了TD-SCDMA未来演进和发展的趋势,包括TD-SCDMA的增强、短期演进、中长期演进以及基于IMT-Advanced的4G等。然后重点分析了HSPA+的关键技术和协议架构等,最后对LTE的帧结构和多址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演进时的关键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TD-HSDPA的主要技术、分析了TD-HSDPA与W-HSDPA在物理层上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TD-HSDPA从单载波到多载波的演进.最后探讨了引入HSDPA技术后,TD-SCDMA网络在建网初期和成熟期的组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汪亮 《通信技术》2009,42(9):63-65
文中提出了一种TD-SCDMA多载波信号采样滤波的快速滤波方法。该方法优化了传统的多载波滤波方法,将TD-SCDMA多载波信号特点和滤波器组理论相结合,具有传统滤波方法相同的性能,但运算复杂度不到传统方法的一半。这种快速滤波方法具有运算复杂度低,可并行和可先下采样再滤波的优点,适合硬件实现,可以用于TD-SCDMA多载波接收机的低功耗设计。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高压缩多载波调制(HC-MCM,high compaction multi-carrier modulation)技术和排列组合正交频分复用(PC-OFDM,parallel combinatory OFDM)技术的新型调制系统,即排列组合高压缩多载波调制(PC/HC-MCM)系统。同PC-OFDM系统相比,PC/HC-MCM能够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带宽效率。同时给出了2种PC/HC-MCM系统的仿真性能。PC/HC-MCM系统稍加改造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多载波系统。  相似文献   

15.
面向后三代移动通信的MIMO-GMC无线传输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西奇  尤肖虎  江彬  潘志文 《电子学报》2004,32(Z1):105-108
面向后三代移动通信应用,本文提出多入多出(MIMO)信道环境下广义多载波(GMC)无线传输技术方案,对其中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包括广义多载波合成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双循环自适应时隙结构、导频设计与信道估计、迭代检测译码方法等,并给出瑞利衰落MIMO信道环境下链路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胡宝法  林明辉  陈文 《电信科学》2015,31(8):175-180
中国电信cdma2000 Ev-Do 网络在用户密集区采用了多载波方案,多载波技术在解决容量的同时,也因不同载波有效覆盖范围差异而影响局部区域用户的上网感知。传统性能指标分析、DT等多载波优化方法耗时耗力。根据多载波无线环境典型模型并结合DRC及起呼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分析控制叠加载波与基本载波覆盖一致性的有效方法,使网络优化由经验手段转变为量化策略,提高了现有3G网络的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17.
李亚峰 《电信快报》2004,(12):26-29
现有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限制了信号速率的进一步提高,即将推出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更优良的调制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很受欢迎的高速率无线通信技术,结合OFDM的调制技术将在4G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文中概要介绍了4G系统的特点及关键技术,然后系统介绍了OFDM多载波原理,最后重点介绍了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和正交频分复用时分多址(OFDM-TDMA)两种多载波调制(MCM)技术。  相似文献   

18.
TD-SCDMA演进技术需要充足的频谱资源,本文通过研究国际与国内移动通信频谱的规划情况和我国TD-SCDMA的可用频段,得出了TD-sCDMA演进技术面I临可用频谱可能受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TD-SCDMA演进技术频谱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