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姚文斌  王真  赵玲  姚翔 《计算机科学》2015,42(8):152-156
鉴于现有灾难恢复能力评价体系对动态指标的考虑不足,不能全面地反映现实系统,评价方法未对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做分析且权重计算偏于主观,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等情况,构建了一套新的灾难恢复能力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提炼归纳了体现灾难恢复能力的综合性动态指标,丰富了指标体系。引入云理论,提出了基于正态分布区间数的指标评价值规范化方法和改进的G1-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模型,最终得出了系统灾难恢复能力的云模型表示方法,完成了定性到定量的转换。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AHP和模糊综合评判在灾难恢复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HP法,建立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模型,并确定该模型各层影响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应用上述方法对上海某银行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分析容灾备份系统灾难恢复能力评估指标,通过科学的分析相关指标资料,能够更好的完善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提升容灾备份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4.
灾难备份和恢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灾难备份和恢复技术能够充分保证在灾难发生时,计算机系统仍然正常工作,目前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本文在对灾难备份和恢复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衡量指标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主要的灾难备份技术,讨论了目前灾难备份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灾难备份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能够充分保证灾难发生时,信息系统仍能正常工作,目前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本文参考IBM公司SHARE78的7个灾难恢复等级,将灾难恢复系统分为数据级、系统级和应用级3个层次。根据这种层次划分,重新合理地定义了9个灾难恢复等级,并对各个等级详细地给出了定性的说明和定量的规定。本文提出了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体系结构,并用三维模型描述了灾难恢复指标、备份与恢复技术和灾难恢复计划与措施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吴志军  刘中  胡涛涛 《计算机科学》2017,44(Z11):366-371
广域信息管理(System Wide Information Management,SWIM)是“航空云(Aeronautical Cloud)”的基础设施,用于航空交通运输相关信息的传输与共享。SWIM系统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对航空交通运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大影响。设计了面向SWIM系统生存能力的弹性灾难恢复方案。该方案采用Linux虚拟服务的组织架构,改进了Linux虚拟服务中的加权最小连接WLC(Weighted Least-Connection)调度算法,提高了SWIM服务的连续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加权最小连接算法可以有效提升SWIM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满足SWIM系统的弹性灾难恢复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计算服务供应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评估模型。首先,将供应链风险识别方法与云计算服务场景相结合,识别出了云计算服务供应链的主要风险目标及其风险来源事件集,并以国标《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为基础,构建了安全指标体系;其次,考虑到云计算服务供应链的动态开放、复杂多变以及大多安全指标无法量化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德尔菲方法的风险来源度量流程和权重赋值流程,并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安全评估流程,以实现风险来源的风险等级度量结果的一致性;最后,通过一个应用实例验证了安全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周刊》2001,(30):84-84
由于应用的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越来越被看重,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双站点策略。IBM被称为地理分散并行系统(GeogaraphicallyDispersed Parallel Sysplex,GDPS)的S/390多站点应用可用性解决方案,将S/390并行Sysplex技术与远程拷贝技术集成在一起,能够提高应用的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灾难恢复体系的建设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重视。2003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陆续下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报告》、《国家信息安全“十一五”规划》、《关于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的通知》等政策性、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都强调了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建设。在此背景下,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就联合开展了“信息系统国家灾难恢复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研究及建议”。去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又组织进行了“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体系研究”。这些研究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初步确定了国家灾难恢复体系的架构,并针对我国灾难恢复体系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国家灾难恢复体系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国家灾难恢复体系的建设机制的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小型网站灾难恢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当前灾难恢复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地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灾难恢复系统主要功能、系统总体结构、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对该系统的测试和评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系统在关键应用中的普及,信息系统的容灾能力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失效检测技术是构建容灾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快速、高效、准确的失效检测是实现有效容灾的前提与保障。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环拓扑的失效检测算法FDA-DR-BR,该算法改进了环拓扑面向容灾需求的不足,克服了树形拓扑的单点失效问题,比树形拓扑的网络开销小。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低的诊断延迟和较好的可扩展性,可有效增强容灾系统失效检测的可扩展性,能够应用到容灾的监控管理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韩伟杰  阎慧  王宇 《微机发展》2014,(2):136-139,144
航天测控系统中的重要资产数据对航天任务的成败有重要影响,必须建立数据容灾系统以保障关键数据的安全。分析了当前航天测控系统关键资产数据采用的备份方式及容灾的要求,基于Oracle数据库的远程复制功能研究了航天测控系统远程数据容灾技术,设计了航天测控系统远程数据容灾方案,并搭建模拟实验环境对方案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容灾方案能够达到第五级的容灾级别,满足可恢复性、可靠性和实时性指标要求,实现对航天测控系统关键资产数据的远程容灾。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灾备系统中维护管理难、资源利用率低、可扩展性差等不足,提出了基于虚拟化技术设计灾备系统的思路,分析了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并设计了以资源池管理为中心,融合需求分析、容灾备份、灾难恢复、灾备演练、灾难预警等环节的灾备系统模型。最后,通过测试验证了虚拟化灾备系统在系统恢复性能上远远好于传统灾备系统。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系统在关键应用中的普及,信息系统的容灾能力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心跳技术是构建容灾系统所必需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PULL模型的自适应心跳算法。该算法根据节点及网络状况输出一个量化结果,通过该结果与阈值的比较来判断系统的可用性,可用于容灾系统可用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遥感卫星广泛应用于包括防灾减灾在内的多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自然灾害应急对卫星监测的需求具有针对多时空要素的动态高效多源多维的特点,而卫星的全球化可重访、无国界观测能力与灾害的监测需求高度契合。在研究分析遥感卫星在灾害应急任务中的能力需求和应用模式的基础上,从单项性能、能力指标和应用效能三个层次展开分析,构建遥感卫星灾害应急监测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主要指标的评估方法,为我国卫星有效用于国内外重大灾害应急监测服务提供有效的评估手段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路局列车调度指挥中心目前灾难备份的现状,提出了建立铁路局列车调度指挥中心异地容灾备份方案,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并做出了详细的分析。铁路局列车调度指挥中心容灾系统的建立可进一步提高T D C S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数据中心容灾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据中心承载着对业务运行休戚相关的应用,而业务有续和灾难恢复策略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关注的焦点.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系统的破坏和数据的丢失所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通过对数据中心容灾系统常用的容灾技术进行比较,结合某大型数据中心客灾系统建设,设计了基于Snap-mirror技术的容灾系统.实现了数据反向复制时只复制灾难期间变化的数据而不是所有的数据,同时可以保证恢复时间最短.解决了传统数据恢复,需要进行整个系统的回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灾难恢复系统在网络关键系统应用中实时性不强、自我保护性能差、缺乏整体灾情评估等不足,本文提出了一个具有漏洞自我防护能力的灾难恢复系统。该系统采用系统实时状态监控、快速备份及恢复、灾情评估及决策等技术,具有漏洞自我防护能力,能较好地满足网络关键系统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9.
Disaster recovery (DR) techniques ensure the data safety and service continuity under different natural and human-made disasters by constructing a high reliable storage system. Traditional disaster recovery methods are structure-dependent. It is hard to share the DR resources between different DR systems, which made it expensive. We present a structure-independent disaster recovery theor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methods in this paper. By backup the whole system but not just the data, the goal of device and application-independent disaster recovery has been achieved. We further present a parallel recovery model and an on demand data retrieval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y. Some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prototype recovery system are also discussed. With the methods independent from specific devices or applications, the cost of disaster recovery infrastructure can be essentially reduced by resource shar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ecovery time has also been greatly shortened with little service degradation.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07CB311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