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蓝玉髓     
台湾蓝玉髓以其鲜艳的蓝色、蓝绿色备受青睐,其价值在台湾所产玉石中位居最高,在世界市场上也是一枝独秀.蓝玉髓产于台湾东岸的海岸山脉,属热液成因.对台东县东河乡蓝玉髓矿区进行了矿脉地质考察,对其产状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对台湾蓝玉髓与其仿制品进行了详细对比.  相似文献   

2.
台湾特产宝石——蓝玉髓以其鲜艳的蓝色、蓝绿色倍受青睐,其阶值在台湾所产玉石中位居最高,在世界市场上也是一枝独秀。蓝玉髓产于台湾东岸的海岸山脉,属热液成因。对台湾蓝玉髓与其仿品进行了详细对比。  相似文献   

3.
台湾蓝玉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宁 《中国宝石》2007,16(4):148-148
蓝玉髓因在中国台湾东部海岸山脉都兰山被发现,故也称“台湾蓝宝”。蓝玉髓属隐晶质石英宝石,它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含有铜的缘故,台湾地区产的蓝玉髓也含有矽孔雀石。蓝玉髓在中低档玉石产品中,价格也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4.
邱艺青 《中国宝石》2012,(3):220-223
它是中国台湾原住民阿美族的圣山,自山顶俯瞰,一片平畴绿野、阡陌交错;午后的山顶云雾缭绕,天幕间云彩虚幻变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台湾绿玉髓的成分特征和谱学特征进行分析,着重对其致色元素及致色矿物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台湾绿玉髓的呈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绿玉髓的颜色主要由微细的含铜矿物硅孔雀石致色。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显示570~800nm吸收峰为Cu~(2+)的~2E_g→~2T_(2g)自旋跃迁导致;电子探针面扫描测试发现台湾绿玉髓中的Cu元素分布不均匀,以杂质离子及含铜矿物形式存在;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结果证实了该含铜矿物为硅孔雀石;中红外光谱除显示典型石英质玉石的吸收峰外还测得硅孔雀石的吸收峰,进一步证实台湾绿玉髓中硅孔雀石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贾璐 《中国宝石》2010,(1):122-123
又是一年春来到。今春,我们不再以绿色的嫩芽来宣扬生机,不再以五颜六色的花朵来修饰美丽,我们褪去尘世间的繁琐,以大海的幽蓝静谧来洗涤那沉淀的岁月.用天空的湛蓝清澈来净化凡尘的杂念。  相似文献   

7.
孙雯 《中国宝石》2010,(3):90-91
一千万年前.一股来自地球内部的熔浆顺裂隙而上.经过上千公里的长途跋涉后.被稀释为一股热液.在靠近地表的地方停了下来。这股最初炙热的红色熔浆.经过神奇的幻化后.凝结出像天空那样纯净的蓝色矿石。沉睡了千万年后.这种美丽的矿石在台湾都兰山被人们发现.取名为蓝玉髓。  相似文献   

8.
土耳其蓝玉髓是以石英为主的隐晶质集合体,本文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荧光能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分析,确定了土耳其蓝玉髓的矿物成分及包体特征,并检测到微量元素Cu和Fe的稳定析出,推测其为使样品呈紫蓝色的致色元素。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中旬应台湾岭东大学邀请,我有幸和苏州明鑫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王亚芳女士等一行10人赴台湾参加由台湾岭东科技大学主办,台湾烟酒股份有限公司埔里酒厂协办的"2010两岸文化创意暨黄酒行销研讨会",在会议期间通过双方交流、了解、学习、研讨,从中得知台湾酒业最早记载:始自三百多年前的荷據时期,当时市间已有酿酒坊存在;明郑至清领时期,岛内酿酒业仍为小规模经营,且以生产制法简单的蒸馏酒为主;到了日治时代,酿酒业者开始转型为资本化、专业化,实施酒专卖后,制酒业成为国家化的独占事业;2002废除烟酒专卖,开放民间制酒,实施80年的酒专卖宣告落幕,台湾也进入了新酿造时代.台湾制造酒类主要有酿造酒、蒸馏酒、再制酒.比较有特色的有26个酒厂及酒庄.但特别引人感兴趣的是台湾原住民的酿酒技术和己失传的嚼酒法以及原住民特殊的酒文化.故将有关资料整理成文,以供大陆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忘记从哪年起,街头开始流行麻辣烫,似乎是伴随着多少年前的电影《爱情麻辣烫》风靡了夜市,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街头巷尾到处氤氲着一股浓香、一缕温暖。上海人逐渐接受了这并非传统  相似文献   

11.
李静 《西部皮革》2021,(4):15-16
本文重点对景泰蓝手工艺的现代发展情况展开分析说明,对其发展道路进化予以阐述,目的在于推动景泰蓝工艺在我国的普及,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我国传统艺术内涵,从而提高我国工艺文化在世界上的占比低位.  相似文献   

12.
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日常监测过程中遇见一例绿色样品,肉眼观察与翡翠、绿色软玉相似,但透射光下肉眼观察样品,颜色呈斑点状分布,无明显粒状结构。为准确确定样品矿物名称,测得其折射率为1.61~1.62,亮域显微镜下颜色呈绿色水波形态,手持分光镜下红区有吸收双线。红外反射光谱与翡翠中角闪石的谱图匹配度高,借助粉末法红外光谱,与文献对比,确定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蓝闪石。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样品元素组成与文献蓝闪石元素组成匹配。该样品中的Cr被初步判定为致色元素。  相似文献   

13.
郭仪 《餐饮世界》2012,(2):62-64
台湾会馆秉承清末四合院民居风貌,并扩大了规模,加入了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台湾特色的建筑元素,成为北京会馆的一颗明珠。北京的台湾会馆是大陆唯一的台湾会馆。历史上,台湾同胞往来京  相似文献   

14.
从自贡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蓝色素细菌,编号为T2013。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分析和全细胞脂肪酸检测以及16S r DNA比对分析,确定了该细菌为杜擀氏菌属的一种。通过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细菌与菌株Duganella nigrescens strain YIM H16(EF58475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T2013可能为新种,命名为Duganella sp.T2013。   相似文献   

15.
非遗蓝印花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对中小学生实施非遗蓝印花布教育,不但可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还可以使中小学学生肩负起保护和传承非遗蓝印花布的重任,推动非遗蓝印花布艺术的有效传承.对非遗蓝印花布在泰安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非遗蓝印花布在泰安中小学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一种添加双孢蘑菇的台湾烤肠配方,其组成为:猪后腿肉52wt%,猪脊膘18wt%,双孢蘑菇颗粒6wt%,大豆分离蛋白1wt%,食用盐1wt%,复配水分保持剂(复合磷酸盐)0.35wt%,复配肉制品增稠剂0.4wt%,谷氨酰胺转氨酶0.2wt%,味精0.42wt%,呈味核苷酸二钠0.05wt%,白砂糖4.5wt%,亚硝酸钠0.005wt%,D-异抗坏血酸钠0.03wt%,白胡椒粉0.1wt%,复合宝香料0.25wt%,白酒0.05wt%,猪肉膏香精0.2wt%,肉精油香精0.1wt%,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3wt%,冰水12.345wt%;并详细叙述了双孢蘑菇烤肠的加工工艺流程。该方案所制成的台湾烤肠,肉类与食用菌类双孢蘑菇荤素搭配恰当,营养丰富均衡,口感细腻、嫩滑、弹脆,符合当代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同时,我们还以卡拉胶、酪蛋白酸钠、亚麻籽胶、魔芋粉为原料,研发出复配肉制品增稠剂,其配方组成为:绿新K型半精制卡拉胶30wt%,酪蛋白酸钠28wt%,亚麻籽胶20wt%,魔芋粉22wt%。将其添加到双孢蘑菇台湾烤肠中,进一步提高升了烤肠的质量,对于台湾烤肠生产企业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植物内生菌,以新疆有毒植物蓝麻黄(E.glauca)为材料,采用研磨法和琼脂扩散法从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对多种植物致病菌具有较强抗性的内生细菌XJEG-GB-13。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 值为6.0。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检测、16S rDNA 测序,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的一个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XJEG-GB-13 的获得可为进一步研究高效拮抗菌的拮抗机制提供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8.
19.
调查分析江苏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发展现状,得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产品市场需求量太小、工艺传承困难以及产品缺乏创新设计。并从这些因素出发,探讨蓝印花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战略。认为互联网技术有助于蓝印花布的信息数字化整合,要创建蓝印花布文化传播网络平台、构建蓝印花布工艺的网络交互教学模式、进行蓝印花布产品的创新设计以及开拓蓝印花布未来市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新分离的一株嗜热微藻的分类地位,观察其所含藻蓝蛋白的稳定性,从而了解其藻蓝蛋白可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基于16S rDNA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从而对藻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超声波破碎的方法获得藻蓝蛋白粗提液,改变温度、光照强度、pH等条件存放藻蓝蛋白溶液,用分光光度计观察溶液吸光度的变化来反映藻蓝蛋白的稳定性。结果:该藻为杆状单细胞结构,直或有时弯曲,二分裂殖,系统发育树显示该分离藻株为嗜热聚球藻属的一支。提取得到纯度为0.941,色价为196.53的藻蓝蛋白粗提物,得率为11.37%(对藻干物质)。该藻蓝蛋白在60 ℃保持3.5 h,色值不变;6000 lux光照7 d色值可保持在91.4%左右;在pH4.0~8.0保持3.5 h色值稳定,但在强酸和强碱性环境下藻蓝蛋白的稳定性明显下降。结论:所分离的藻株为嗜热聚球藻属的一支,其所含的藻蓝蛋白具有良好的热、光和酸碱稳定性,在食品加工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