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以寒冷地区(天津生态城)某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应用能耗模拟软件e-QUEST,模拟分析了改善建筑外窗自身遮阳系数和添加可调节外遮阳对建筑节能效果的影响,初步提出适宜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遮阳节能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以寒冷地区(天津生态城)某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应用能耗模拟软件e-QUEST,模拟分析了外窗的传热系数对居住建筑节能的贡献率,并结合外窗的造价进行综合经济技术分析,初步提出寒冷地区绿色居住建筑外窗的选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以寒冷地区(天津生态城)某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应用能耗模拟软件e-QUEST,模拟分析了外墙的传热系数对公共建筑节能的贡献率,并结合外墙各传热系数的造价进行综合经济技术分析,初步提出寒冷地区绿色建筑外墙的选用方案。  相似文献   

4.
耿峰  吴现营 《建筑节能》2009,37(11):60-62
公共建筑相对于居住建筑来说是耗能大户,降低公共建筑的能耗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结合大连市实际新建公共建筑,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PBECA2008,对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进行能耗分析并进行优化分析.分别从建筑地面保温,外窗传热系数、外墙保、屋顶保温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时公共建筑节能率的影响程度,找到对公共建筑物能耗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提供重点改进的方向,从而提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3)
为了研究分析外窗节能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仿真模拟软件Ansys,针对4种不同腔体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分析,得出适宜寒冷地区建筑的腔体结构为窗框CK-New。采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igner’s Simulation Toolkit(DeST)模拟寒冷地区典型建筑采用热工性能和遮阳性能不同的外窗所产生的建筑能耗,通过对比分析,当外窗平均传热系数为2.40W/(m2·K)时,典型建筑能耗最小,且对于寒冷地区典型居住建筑来说,建议不采取外遮阳措施,或采取能满足建筑对冬季和夏季阳光不同需求的外遮阳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能耗,选取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DesignBuilder软件进行全年能耗模拟,以围护结构中的外墙、屋面、外窗的传热系数和外窗的太阳得热系数作为关键参数,分析了不同变动幅度下的参数取值方案对建筑节能量的敏感程度,并在其范围内选取参数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墙传热系数对建筑节能量的敏感度最高,其次分别为外窗传热系数、屋面传热系数和外窗太阳得热系数,其中外墙传热系数的建议取值范围为0.604~0.800 W/(m2·K),外窗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的建议取值范围分别为1.485~3.000 W/(m2·K)和0.34~0.44。研究结果可为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使用清华大学开发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 h,对宁波地区一幢典型居住建筑的能耗随各向窗户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表明:各向外窗传热系数变化对采暖能耗有较大影响,对空调能耗影响不大,通过降低传热系数的方法很难减少夏季空调负荷;南向窗户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最大,北向次之,东、西向最小;南、北向外窗传热系数从4.7降到3.2节能投资性价比最高。并且分析了外窗传热系数降低引起空调能耗增加的原因。研究结果对夏热冬冷地区其他城市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办公建筑为例,运用DesignBuilder软件模拟建筑全年能耗,基准建筑模型参数设置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规定值进行设置。在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外窗热工性能,即分别减小外窗太阳得热系数和外窗传热系数进行能耗模拟。结果表明,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减小外窗太阳得热系数的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夏热冬冷地区外窗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对宁波地区某典型居住建筑各朝向外窗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降低各朝向外窗传热系数均可降低供热量,但供冷量有小幅提高。南向外窗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最大,北向次之,东、西向最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严寒地区的建筑能耗,基于严寒地区典型公共建筑仿真模型,深入分析被动技术设计参数(外墙、屋面、外窗传热系数及外窗气密性)取值方案的节能率及其节能敏感性。结果表明,外窗的传热系数及气密性对建筑能耗具有较高的节能率及敏感性,对于严寒地区公共建筑,为达到较高节能率及节能敏感性,外窗、外墙、屋面的传热系数建议取值范围分别为1.30~2.60、0.3~0.5、0.45 W/(m~2·K),外窗气密性建议取值范围为6~7级。  相似文献   

11.
外窗传热系数是影响住宅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重庆地区的高层住宅建筑,利用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能耗分析软件Doe2IN进行动态模拟计算,研究不同朝向的外窗在不同窗墙比条件下,外窗传热系数对住宅建筑夏季空调能耗的影响规律,得出各朝向窗对传热系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严寒地区变电站建筑用能效率、优化建筑节能设计,文章以内蒙古地区三种变电站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有变电站热工性能参数、建筑能耗水平的基础上,抓住变电站建筑的用能特征,采用模拟方法,通过分析节能参数之间的相互关联,建立窗墙面积比与外窗传热系数、室内热源强度与外墙传热系数的两类变化规律,提出了适宜内蒙古地区三种类型变电站建筑的节能优化措施,为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夏热冬暖地区典型城市广州为例,使用动态能耗模拟软件DeST-C对该地区某户内变电站配电装置楼建筑能耗进行模拟,研究在无自然通风条件下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空调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空调能耗随外墙传热系数的增大而降低,随屋面传热系数的增大而降低,随外窗传热系数的增大而降低,随外窗遮阳系数的增大而升高。当进行节能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外墙的热工性能。  相似文献   

14.
乡村住宅是我国建筑行业推行节能减排关注的重要领域。鄂西北地区位于夏热冬冷地区范围的北部,冬夏两季乡村住宅普遍热环境较差,能耗问题严重。对鄂西北地区农村住宅现状从基本概况、建筑热环境、建筑能耗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基于农村住宅节能设计我们选取外墙传热系数、屋顶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建筑窗墙比等7个主要的设计因素,以建筑的能耗量为评价目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出不同的组合方案。利用DeST软件进行能耗模拟,分析出各因素对住宅能耗影响的趋势和重要程度顺序。最后综合考虑能耗和造价,推荐了适宜的节能方法和组合方式,为鄂西北地区乡村住宅节能提供了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5.
建筑外窗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的薄弱环节,外窗能耗已在建筑围护结构能耗中逐渐独占鳌头,针对减少外窗的能源消耗研究成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工作的关注焦点。住宅建筑窗墙面积比越大,外窗传热系数对采暖能耗、总能耗的影响越大,而对空调的影响较小。文章将通过利用PBECA建筑节能软件模拟不同工况下外窗尺寸变化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发现北向外窗高度变化对建筑能耗影响最小,南向外窗高度变化对建筑能耗影响最明显,建筑为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外窗被动式节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PKPM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分析外窗热工性能对住宅建筑供暖空调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减小外窗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可显著降低建筑能耗。通过直接减小玻璃遮阳系数和增加外遮阳两种方案对比,设置外遮阳对于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来说是比较合理的节能措施之一。研究结果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三种不同空调运行模式下,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IES-VE对温州地区某住宅建筑能耗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不同空调运行模式下,窗的传热系数对温州地区住宅建筑采暖空调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窗的传热系数每减小20%,采暖能耗降低6%,且与空调模式相关性不大,但窗的传热系数对夏季空调能耗的影响与空调运行模式密切相关。连续空调模式下,窗的传热系数每降低20%,制冷能耗增加0.4%;间歇式空调模式下,制冷能耗随窗传热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窗的传热系数每降低20%,制冷能耗增加1.0%;间歇式空调+自然通风模式下,窗的传热系数的每降低20%,制冷能耗减小0.5%。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某办公楼建筑能耗实际调查,以及对该建筑的窗墙比和窗璃系统传热系数进行分析,发现其窗墙比和窗玻系统传热系数均不符合建筑节能规范要求,而窗墙比和窗玻传热系数事建筑节能设计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此本文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对新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某办公楼建筑能耗实际调查,以及对该建筑的窗墙比和窗璃系统传热系数进行分析,发现其窗墙比和窗玻系统传热系数均不符合建筑节能规范要求,而窗墙比和窗玻传热系数事建筑节能设计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此本文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对新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降低绿色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QUEST,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遮阳系统进行研究,方法一是通过改善调整居住建筑外窗本体遮阳系数;方法二是通过添加活动式可调节外遮阳,通过定量化模拟手段进行建筑节能率测算,从而制定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外遮阳系统选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