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物过敏原构象性表位鉴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12,33(17):279-283
构象性表位是表位的重要组成之一,在过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表位定位工作是过敏原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应用于构象性表位研究的方法主要有3类:基于线性表位的氨基酸组成和特性预测构象性表位;利用噬菌体筛选得到模拟肽,通过生物信息学定位构象性表位以及利用光谱学等方法测定构象性表位与抗体结合的相关参数确定构象型表位。前两种方法比较常用,而光谱学方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准确性更高。这3类定位方法可为过敏原的研究提供认识和了解构象性表位的途径,并为构象性表位在过敏中的作用机制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鸡蛋过敏是一种常见的食物过敏反应,是人体对鸡蛋中蛋白质成分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食物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是抗原表位与抗体对位,解决食物过敏反应问题的关键一点即需要深入研究出过敏原的表位。本文介绍了鸡蛋中6种主要过敏原,简述了过敏原表位的定位方法,并详细综述了卵白蛋白、卵类粘蛋白、卵转铁蛋白和溶菌酶的过敏原表位研究进展。本文可为进一步鸡蛋过敏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为表位成分的定量检测以及无毒副作用鸡蛋过敏原疫苗的开发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麦主要过敏原α-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CM16的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通过提取小麦蛋白粗提物,进行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发现小麦过敏原中具有消化抗性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CM16的片段;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M16的一级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并通过同源建模确定CM16的三级结构。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法预测出CM16的4 条线性B细胞表位后,结合质谱得到的抗消化肽段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中2 条肽段存在部分重合,也证明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过敏原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性。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小麦过敏原CM16线性B细胞表位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小麦过敏原,对小麦过敏原的识别和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芝麻蛋白是一类营养全面的完全蛋白。Ses i 6作为芝麻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主要过敏原。本研究旨在探明Ses i 6的致敏表位。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B细胞线性表位为QTREPRLTQ、RTMERTEASEQQDRG、RSGEQEQQAR、QEHRGRQL,空间上共分布有10处B细胞构象表位,HLA-DQA10601-DQB10402基因携带者为主要的敏感人群。  相似文献   

5.
为预测芝麻过敏原Ses i 3的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和三级结构,使用SOPMA、DNAStar和The BepiPred1.0 Serve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采用多种方案对Ses i 3抗原性指数、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等参数及其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对预测抗原表位综合分析.利用SWISS-MODEL程序进行同源建模并用...  相似文献   

6.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食物过敏原的潜在致敏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食物过敏原自身特性及其对过敏人群免疫系统的影响.模拟消化实验是食物过敏原潜在致敏性评价的有力手段.食物过敏原蛋白的消化稳定性为其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但并非所有食物过敏原均具有较强的消化稳定性.食物过敏原的潜...  相似文献   

7.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是研究分子间及生物大分子稳定性的一种有效的非标记生物物理技术,并已经成功应用于使用简单、快速、无需标记的生物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SPR的基本原理,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特点及设备以及在食物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SPR生物传感器在检测牛奶、坚果、鸡蛋和鱼制品中的主要过敏原等方面,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检测快捷等特点,将发展成为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食物过敏原致敏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过敏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检测和评价食物过敏原的致敏性也日益受到重视。食物过敏原致敏性的评估方法可分为体内法、体外法和生物信息学比对法。体内法主要包括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食物激发实验、皮肤实验和动物模型。体外法包括过敏原吸附抑制实验、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组胺释放实验等。生物信息学比对法主要用于转基因食物中过敏原的致敏性评价。虽然评价食物过敏原致敏性的方法众多,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独立的方法能够完全有效地评价食物过敏原的致敏性。因此,应尽快建立快速、高效、精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武涌  李欣  陈红兵  高金燕 《食品科学》2010,31(23):406-410
表位是过敏原的物质基础,表位定位技术是过敏原表位研究的工具,包括表位定位和表位预测两种。新的表位定位技术主要包括噬菌体展示技术、质谱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蛋白芯片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相比于传统的过敏原表位定位技术,新的表位定位技术在灵敏度、准确性和快速等方面具有优势。表位预测是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过敏原表位进行预测。本文将对新的表位定位技术在表位定位中的应用、表位预测以及相关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项可以在噬菌体颗粒的表面展示外源多肽的体外筛选技术。由于该技术实现了基因和蛋白质的体外统一,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目前噬菌体展示系统主要有丝状噬菌体展示系统、λ噬菌体展示系统、T4噬菌体展示系统和T7噬菌体展示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噬菌体展示技术以及该技术在八类食物抗原表位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佟平  高金燕  陈红兵  李欣  简姗  张银 《食品科学》2011,32(17):225-229
为预测鸡蛋过敏原卵转铁蛋白的B细胞线性表位,以GenBank中提供的鸡蛋卵转铁蛋白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分别用Jameson-Wolf法、Kyte-Doolittle法、Emini法和Karplus-Schulz法对鸡蛋卵转铁蛋白的抗原指数、亲水性、蛋白表面可及性及柔韧性进行预测,并用Chou-Fasman法和Deleage-Roux法预测其二级结构,综合分析以上预测结果,得出鸡蛋卵转铁蛋白可能的B细胞线性表位区。结果表明鸡蛋卵转铁蛋白存在7个潜在表位区,包括蛋白第174~181、215~222、231~240、288~294、332~344、415~429、547~555位可能为B细胞线性表位优势区域。该结果将有助于鸡蛋卵转铁蛋白B细胞表位的进一步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3.
14.
食物过敏蛋白经胃肠道消化后经树突状细胞递呈给T细胞后,会启动过敏反应的发生。在此过程中,不同T细胞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其中Th1/Th2下调被认为是引发过敏反应的主要工作机制,Th9、Th17和Tfh等细胞在过敏反应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作者介绍了不同T淋巴细胞的作用,探讨了T细胞表位预测及定位以及目前T细胞表位在常见过敏原蛋白中的应用,综述了T细胞在食物过敏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傅玲琳  王翀  张岩  马爱进  王彦波 《食品科学》2017,38(19):261-267
食物过敏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安全问题,对过敏原的研究是预防和治疗过敏的基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利用高通量技术研究过敏原成为可能,过敏组学应运而生。过敏组学是研究过敏原的集合——过敏组的学科,具有通量高、覆盖面广和快速灵敏等特点,能够为个性化的过敏原回避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过敏组学的一般概念,总结了过敏组学的研究方法,评价了不同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过敏组学在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食物过敏与食物过敏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该文综述食物过敏与食物过敏原研究现状,涉及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及转基因食物中过敏原研 究,并介绍过敏原在食品加工处理的稳定性研究,过敏原检测方法,食物过敏控制等几个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食物致敏原是引起食物过敏的元凶,多为蛋白质.抗原表位是在抗原分子中与抗体反应或被抗原受体识别,并引发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殊化学基团.从表位水平认识食物致敏原,能揭示食物过敏的物质基础,为解决食物过敏问题提供精准的靶标.本文基于表位结构和定位方法的不同,介绍了食物致敏原表位定位技术的发展,并进一步展望了致敏原表位信息对于改进...  相似文献   

18.
食物过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明确食物过敏原的种类并远离食物过敏原仍是解决食物过敏的最有效途径,鉴于此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目前食物过敏原相关检测技术,探究了基于蛋白质和核酸的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新发展与新应用,并通过解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瓶颈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为食物过敏防控和消费者健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水生动物原肌球蛋白致敏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是甲壳类动物中的一种常见的泛致敏原,同时部分鱼中TM致敏性已得到证实.其蛋白质结构保守、同源性高、致敏性强,且具有广泛的免疫交叉反应.原肌球蛋白致敏性及其消减方法、免疫交叉反应都与抗原表位有关.因此,表位研究是原肌球蛋白研究中的重点.本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水生动物原肌球蛋白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