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2014年中国国际全印展上,100位《读库》读者获得了他们第一本印有自己照片和寄语的个性化《读库》读物。这是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能(中国)")与国内著名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读库》的一次联手创新尝试。佳能(中国)副总裁韦海恩与《读库》主编、国内著名出版人张立宪共同出席合作发布仪式。双方此次携手,可以看作是开拓国内按需图书印刷市场的一次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2.
《印刷工业》2015,(3):88-89
<正>100位《读库》读者获得了他们第一本印有自己照片和寄语的个性化《读库》读物。这是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能(中国))与国内著名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读库》的一次联手创新尝试,通过高品质的佳能数码印刷产品及按需图书印刷解决方案,为《读库》出版个性化图书提供全程支持。双方此次携手,可以看作是开拓国内按需图书印刷市场的一次积极尝试。如今,人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阅读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变  相似文献   

3.
<正>一、实施图书按需印刷的必要性1.传统出版印刷模式的弊端传统出版生产方式很难预测图书的实际市场销量,一方面,大量图书的印量和实际销量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了超高的库存积压和退货浪费;另一方面,历年积累下来难以计数的退出流通领域的图书品种,又成为断版、绝版图书。短版图书是由于传统出版方式的限制,出版数量少,达不到传统起印数量的出版物,短版图书中包括难以大量销售的学术专著、专业教材、信息资料、艺术作品、古籍、回忆录等图书。在传统出版印刷模式下,达不到规模印量的短版图书难以出版、断版图书难以再版,但这些图书其实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或者很好的学术  相似文献   

4.
书籍发展的历史是以科技为动力的,从最初的龟甲、金属、竹简、木牍、帛书,到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术,使书籍的演变发生质的飞跃。到宋代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让传统的雕版印刷迅速退出历史舞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书籍的印刷和形式也在不断更新。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立体书、电子书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5.
富士施乐按需出版解决方案在知识产权出版社有了成功的实施应用,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按需出版工程也是国内第一家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暑审批的单位.在此背景下,邀请了业内专业的四家媒体,对富士施乐以及知识产权出版社的负责人进行了采访,主要涉及按需出版市场的发展前景和双方的合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国外图书按需印刷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的按需印刷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就有人试图用激光打印机(Hewletter——Packard LaserJet IID)从事单本图书的印刷。但是,直到最近三年有关其是否具有商业价值的疑问才逐渐消除。随着科技进步,具有双面印刷功能的黑白数码印刷机的出现和数码彩色印刷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加之不少先行者的成功实践,使得图书的按需印刷再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1998年是标志图书按需印刷趋于成熟的一年,进入2000年,数家大的出版集团已经宣布建立自己的数码印刷中心,众多专业印刷厂家也跃跃欲试,带动了整个市场的发展。据统计,1998年全球…  相似文献   

7.
上海数字印刷的现状1.数字印刷的企业现状上海印刷业2010年度核验填报数字印刷销售收入的企业(有数字印刷销售收入的企业在此简称为从事数字印刷的企业)有120家,  相似文献   

8.
《印刷工业》2014,(8):97-98
正当纳利正面临单个印品印量少、绝版、断版图书等这些在传统印刷过程中让人很头疼却又不可避免的问题,其期望能够彻底解决以上问题,从而真正实现按需出版生产。佳能的连续纸设备及解决方案恰好解决了当纳利的棘手问题,双方强强联手,必将创造印刷界的辉煌。当纳利150年——令人骄傲的历史150年来,当纳利从未停下不断发展的脚步。1864年,当纳  相似文献   

9.
依稀记得,在2012年中国按需出版论坛,即第一届按需出版论坛上,诸多出版社和印刷企业还都带着些许迷茫在论坛中寻觅按需出版的踪影,用将信将疑的态度探讨着未知的种种。然而两年之后的今天,当中国按需出版论坛第三次拉开帷幕,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关于按需出版发展的笃定,是关于实施按需出版方案的探求。出版的书目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以及图书获取渠道日益增多,是时下出版业区别于传统出版的一种改变。但在很多印刷人眼中,这并不是一个坏消息,  相似文献   

10.
施萱 《印刷杂志》2009,(10):20-21
<正>按需印刷是按照不同时间、地点、数量、内容的需求,通过数字印刷技术获得个性化、短版化、高效率的印刷品。近些年数字印刷技术不断完善和推广,按需印刷市场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已经从照片、台历、挂历等个人按需印刷市场延伸到书籍的按需出版领域。  相似文献   

11.
按需印刷是按照不同时间、地点、数量、内容的需求,通过数码印刷技术实现个性化、短版化、高效率的印刷品.经过近些年数码印刷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按需印刷市场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已经从照片、台历、挂历等个人按需市场延伸到书籍的按需出版领域.  相似文献   

12.
初夏的北京已是骄阳似火,著名的北京地坛书市已经悄然更名为北京图书节。各大出版社和书商的摊位前依旧人头攒动,各种促销海报吸引着不少读者。业内人士都明白,毕竟论斤卖书要比论吨卖纸好得多吧。  相似文献   

13.
王悦 《数码印刷》2009,(10):47-48
2009年9月3日.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这可谓是图书出版界的一大盛事,展商众多.形式多样.亮点频频。其中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承办的“按需出版及印刷精品专区“是首次亮相图博会.同样也是本届图博会最大看点之一。图博会上首设的“按需出版及印刷精品展区”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了印刷的魅力与对出版业发展的推动力,赢得了满堂喝彩!  相似文献   

14.
<正>虽然按需印刷的出现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但迄今为止还不能真正实现即需即印的按需印刷。不过现在国外有一个不同的情形是:借助电子书平台,越来越多的自助出版作者赢得了订户,而他们也想根据读者需求自己掌握图书的印刷量,因此给按需出版服务商带来了商机。例如,澳大利亚的丹尼尔·雷克腾瓦尔德在离开营销工作岗位之后,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本包括导游在内的400页故事书《柠檬拯救在悉尼》。这是他  相似文献   

15.
《今日印刷》2007,(8):50-50
全球领先的印艺产品及印刷解决方案开发商与供应商——北京方正印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于7月27日下午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举办了"2007年方正印捷新品发布说明会",隆重推出专为政府办公文印、图文快印行业、传统印刷行业量身定制的方正印捷C6500生产型彩色数码印刷系统,方正印捷K1050多功能单  相似文献   

16.
<正>总起发言精彩内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2012年,我国每年出版图书种类从24.8万种增长至41.4万种(美国不算其网络出版,2012年图书种类总数为30余万);图书总印数从62.93亿册增长至79.3亿册,但这其中有大量是库存,不过这些年国内出版社的体制改革使得这种现象已经慢慢被改变;与上两种情况相反的是,图书平均种类印数由2.5万册降至1.9万册,说明市场热点转移得很快,但品种非常多,正迎合了数码印刷快速发展的技术趋势,而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另外一组数据显示,2007~2012年新版图书与重版重印图书的占比为新版占58%、重版  相似文献   

17.
小的时候我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宗会把立春这个节气定在这月份,还这么冷,明明不是春嘛。几年前曾经看过的一部非常小众的文艺电影——顾长卫导演的《立春》,这么长时间以来还让我记忆犹新,其表现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之初所经历的抗争、扭曲、无奈也有希望。也正是这部电影让我对立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刚过春节,和朋友一起探讨按需出版印刷,一定要我说说大恒作为这个领域的先驱和领航者的一些体会。触景生情,我不由得又聊起了"立春"。首先,大恒从不敢以先驱或创新者自居,充其量也就是凭着一点文艺青年的敏感和勇气做个探路者而已。从我们两年前涉足这个领域,到去年年底在北京建立自己的按需出版印刷基地,并开始市场  相似文献   

18.
周晶 《印刷杂志》2013,(7):28-30
<正>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容产业也正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出版业正在由以出版社为中心连接作者、印刷、分销和书店的模式向以作者和读者为中心的模式过渡。这是一次技术主导的革新,进而导致传统出版业的变革。层出不穷的图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涌现,对于传统印刷品生产者而言,既带来了冲击,也  相似文献   

19.
张峥 《中国印刷》2014,(7):102-103
数字印刷能够以快速的创新来改变这个行业的态势和情况,尤其是以低成本的运行模式帮助传统印刷企业获得更多商机。T260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20.
按需出版自产生之日起到现在,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但一直不温不火。然而回顾最近两年,尤其是2012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我们发现,印刷业"十二五"规划、《数字印刷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drupa2012上高速喷墨印刷、数字印后等技术取得的新突破,都为按需出版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凤凰、大朗中编、大恒数码、虎彩集团等大手笔引进高速喷墨印刷设备,高调进军按需出版印刷领域,按需出版印刷已经不再是印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