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研究钢板带加固砖填充墙RC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单层单跨的纯RC框架1个、砖填充墙RC框架1个以及钢板带加固砖填充墙RC框架2个,考虑砂浆强度的影响,并对钢板带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基于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框架的破坏过程、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钢板带加固砖填充墙RC框架可提高其承载力与耗能能力,但位移延性系数略有下降;钢板带加固基本不影响砖镇充墙RC框架的初始抗侧刚度,但是在层间位移角为1/100~1/50时,割线刚度可以提高24.6%~31.9%;螺栓孔对水平灰缝的削弱会影响填充墙的破坏形态;砂浆强度的提高会增加钢板带加固砖填充墙RC框架的初始抗侧刚度、峰值荷载与耗能能力。此外,提出了预应力钢板带加固砖填充墙RC框架的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建筑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既有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抗震加固方案,通过改为钢筋混凝土框架、避免采用单跨框架、楼梯间设置刚度较大的混凝土墙等手段,强化内嵌式带框钢支撑在建筑抗震加固中的应用,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对外部附加带框钢支撑加固的框架结构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其开裂及破坏状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抗震耗能系数曲线等并与纯框架结构试验结果对比,得到结论如下:外部附加带框钢支撑强连接加固法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承载能力3. 62倍,初始刚度提高系数为2. 6,同时能够有效限制结构的层间位移,钢支撑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增加了结构的抗震冗余度,是一种非常好的抗震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就采用填充抗震墙或带框钢支撑加固含有薄弱层的RC框架的实用抗震验算方法问题,提出了采用改进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并给出了楼层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按本文方法计算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楼层受剪承载力与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的结果相吻合。还给出了填充抗震墙、带框钢支撑与原有框架构件连接构造示意,使两项加固技术进入了实用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6.
7.
为了研究内填Y形钢支撑多层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榀2层单跨1/2缩尺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性能、延性、刚度退化规律以及耗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应用Y形钢支撑加固RC框架合理可行,Y形钢支撑承担了大部分水平荷载,梁柱连接节点破坏程度较轻;耗能段与混凝土梁的连接构造合理,没有发生破坏;Y形钢支撑破坏,导致结构失效;加载初期,试件荷载-侧向位移比滞回曲线具有一定程度的捏缩,耗能段屈服后,试件滞回曲线相对饱满;试件2层的荷载-层间位移比滞回曲线比1层饱满,2层的侧向变形程度比1层大;楼板的存在增加了框架梁的刚度,减少了梁上的裂缝数量;节点构造对结构抗侧刚度影响较小,对变形能力影响较大;加固震损后的结构,应该考虑结构刚度退化程度。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填Y形钢支撑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采用外部附加带框钢支撑弱连接方式加固的框架结构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其开裂及破坏状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抗震耗能系数曲线等,并与纯框架结构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外部附加带框钢支撑弱连接方式加固法能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承载能力2. 6倍,初始刚度提高系数为2. 3,同时能够有效限制结构的层间位移;钢支撑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增加了结构的抗震冗余度,使得结构损伤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内填Y形钢支撑多层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榀2层单跨1/2缩尺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性能、延性、刚度退化规律以及耗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应用Y形钢支撑加固RC框架合理可行,Y形钢支撑承担了大部分水平荷载,梁柱连接节点破坏程度较轻;耗能段与混凝土梁的连接构造合理,没有发生破坏;Y形钢支撑破坏,导致结构失效;加载初期,试件荷载 侧向位移比滞回曲线具有一定程度的捏缩,耗能段屈服后,试件滞回曲线相对饱满;试件2层的荷载-层间位移比滞回曲线比1层饱满,2层的侧向变形程度比1层大;楼板的存在增加了框架梁的刚度,减少了梁上的裂缝数量;节点构造对结构抗侧刚度影响较小,对变形能力影响较大;加固震损后的结构,应该考虑结构刚度退化程度。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填Y形钢支撑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某600MW级火力发电厂主厂房为背景,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的抗震性能,同时研究了混凝土柱构造设计的改进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钢支撑较少的横向框排架为研究单元,以1:10比例设计缩尺模型,通过拟静力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结构试验现象、破坏机制,并绘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等....  相似文献   

11.
王婷  杨勇  张磊 《建筑结构》2021,51(2):113-118
为研究防屈曲支撑对震后受损框架的加固效果,设计并制作了一榀钢筋混凝土框架(RCF)和一榀震损后经防屈曲支撑加固的框架(BRCF),分别进行拟静力加载,观察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对比分析两试件的承载力及其退化、刚度、延性、耗能性能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震后受损框架经防屈曲支撑加固后,极限承载力涨幅为146.7%,初始刚度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加固局部混凝土薄弱柱的抗震性能,首先进行CFRP加固局部薄弱柱抗震性能试验,随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局部混凝土薄弱柱及CFRP加固薄弱柱的抗震性能进行数值分析。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混凝土薄弱区高度、薄弱区混凝土强度以及CFRP厚度对局部薄弱柱抗震性能加固效果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分析提出局部薄弱柱临界薄弱高度的概念,用以判断实际地震作用下薄弱柱的破坏位置,最后建议了应用于设计的混凝土局部薄弱柱的加固方法。研究表明:局部薄弱混凝土的存在可能会削弱柱的抗震性能,其削弱程度同局部薄弱混凝土的位置及薄弱区混凝土强度及轴压比等因素有关。当柱非薄弱混凝土的强度低于等效目标强度时,采用CFRP加固方法可以修复局部薄弱混凝土对柱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验证框架-阻尼框筒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对1∶2缩尺的两层单跨阻尼墙-框架结构模型开展往复加载试验,研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模型的破坏特征、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承载力退化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随着位移的增加,阻尼墙最先屈服,然后梁出现塑性铰,最后柱出现塑性铰;整体结构屈服荷载和峰值荷载分别为1 012.5 kN和1 253.7 kN,极限层间位移角为1/31,位移延性系数超过4.13,刚度退化平稳,承载力退化缓慢;阻尼墙在屈服前为结构提供50%刚度,屈服后为结构提供34%~45%的承载力;框架-阻尼框筒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可分别取1/550和1/50。  相似文献   

15.
试验中设计了考虑楼板和正交梁的足尺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柱端、梁端采用CFRP加固对梁-板-柱中节点抗震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分析了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及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等。结果表明:由于楼板和正交梁的影响,未加固节点呈现“强梁弱柱”的柱铰失效模式;采用CFRP仅加固柱端或同时加固柱端及梁端,对节点承载力影响较小,但可有效提高节点的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使中节点的破坏模式由柱铰机制转为“强柱弱梁”的梁铰机制,仅采用CFRP加固柱端的方法效果更好;由于正交梁的存在,节点核心区在较大位移水平下未出现明显的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成都一栋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进行改造和加固处理.为了提升功能需对底层大厅顶板以及对应的二层底板进行开洞,使用PKPM软件建模,通过SATWE分析得出:改造后结构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柱轴压比超限需进行抗震加固,开洞楼板处需进行构造加固.  相似文献   

17.
具有双薄弱层框剪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保康光明医院主体部分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设备层上下楼层在地震作用下形成两个过于接近的薄弱层。分析了结构及构件的主要受力特征,通过调整下部剪力墙的布置、调整构件截面尺寸以及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防止薄弱层在大震作用下发生严重破坏。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变形和承载力均满足要求。以该结构设计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具有双薄弱层框剪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方法,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谭欣  曹平周 《钢结构》2019,34(5):14-18
设计制作了单跨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采用轻钢压型钢板加固的单跨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各一榀,分别对两榀框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试验,分析破坏现象、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及轻钢压型钢板加固混凝土框架的有效性。采用SAP 2000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采用轻钢支撑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采用SAP 2000可以有效地进行轻钢压型钢板加固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对5榀RC框架试件(1榀普通砖墙RC框架、4榀现浇泡沫混凝土填充墙RC框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它们的抗震性能,以及泡沫混凝土填充墙采用柔性连接与采用刚性连接、墙体是否内置钢丝网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型墙体与普通砖墙在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范围内都不会发生倒塌;(2)普通砖墙的承载力最高,新型墙体试件中,采用刚性连接加内置钢丝网的构造方式对结构承载力影响较大,其他泡沫混凝土墙体试件对结构的承载力影响程度相近;(3)新型墙体试件采用柔性连接加内置钢丝网的构造措施其延性系数与普通砖墙试件的延性系数基本相等;(4)新型墙体比普通砖墙对原结构的刚度影响较小,刚度退化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