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通过测定萌发过程中苦荞的蛋白质、脂肪、脂肪酸、氨基酸、总糖、还原糖、α-、β-淀粉酶活性、矿物质元素、VB1和VB2的含量,研究萌发处理对苦荞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均呈下降趋势;但可溶性低分子糖类、含氮物质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含量有较大提高,其中还原糖含量上升1.61%~10.63%,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3.85%,且7 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赖氨酸增幅最大(30.5%)。与未萌发苦荞相比,VB1、VB2含量变化不大;同时,随着萌发过程的延长,α-、β-淀粉酶活性不断增强。萌发过程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比值和必需氨基酸指数增加,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更加符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联合食品标准计划,第一限制氨基酸由赖氨酸转变为蛋氨酸+胱氨酸。  相似文献   

2.
黑大麦是一种营养丰富,开发价值较高的谷物,发芽会引起谷物食品中成分的变化。本实验首先研究了黑大麦的发芽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芽对黑大麦中游离氨基酸、蛋白质、脂肪、淀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8 h后,15 ℃温度条件下发芽48 h,黑大麦的发芽率达到最高(62.14%)。与未发芽黑大麦相比,发芽72 h后,黑大麦中游离氨基酸、蛋白质、淀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总膳食纤维、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钙、铁和锰等元素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发芽可使黑大麦营养价值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燕麦为原料,以β-葡聚糖、总多酚、蛋白质体外消化率(IVPD)、不溶及可溶膳食纤维含量为评价指标,探讨燕麦在发芽过程中淀粉、β-葡聚糖、总多酚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浸麦到发芽5d过程的不同状态中,随着时间的延长,燕麦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总多酚含量、可溶性膳食纤维都大幅度增加,而β-葡聚糖的含量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明显降低。当发芽时间达到5d时,总多酚含量增加30.46%,IVPD值增加138.6%,可溶性膳食纤维增加59.74%,而β-葡聚糖含量下降近80.38%,不溶性膳食纤维减少19.56%。说明燕麦从浸麦到发芽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燕麦的营养价值,但同时降低了β-葡聚糖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等相关功能特性,为燕麦的后续加工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发芽糙米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艺梅  李群  华平  何瑞国 《食品科学》2006,27(10):549-551
通过对发芽糙米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特性变化的分析,评价了发芽糙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发芽使糙米蛋白质、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抗氧化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必需氨基酸指数提高;增加的蛋白质主要是谷蛋白。发芽后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增加较明显,但仍是限制性氨基酸;EAA组成模式更加符合FAO/WHO标准。发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糙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球盖菇固体发酵小麦,对其发酵产物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可得出以下结果:发酵25d后,蛋白质含量增加了20.82%,淀粉含量下降了17.88%。发酵产物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的含量提高了105.26%,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更加丰富均衡。维生素E由0.824mg/100 g增加至2.25 mg/100 g,烟酸含量由4.48 mg/100 g增加至12.50 mg/100 g。小麦粉中未检测出的核黄素,在发酵产物中有1.52 mg/100 g。粗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和总膳食纤维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86%、13.82%和2.75%,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上升了16.94%。总酚含量由0.4473 mg/g上升至0.5177 mg/g。利用大球盖菇发酵小麦,提高了产物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发芽过程中青稞籽粒营养物质的变化机制,以藏青2000、隆子黑青稞和冬青18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发芽,通过测定发芽过程中蛋白质、淀粉、脂肪、膳食纤维、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和总黄酮等含量的变化,研究发芽时间对青稞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蛋白质、淀粉、脂肪和β-葡聚糖在发芽前期均下降,但在后期变化平缓且有上升的趋势;而膳食纤维、总黄酮和γ-氨基丁酸含量有所提高,尤其发芽中期,γ-氨基丁酸增幅明显。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青稞品种间营养物质的含量没有较显著的差异,但是相比其他两种,发芽隆子黑青稞在富含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和总黄酮方面具有部分优势。通过发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稞籽粒的营养价值,但对其在利用β-葡聚糖相关功能特性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张端莉  桂余  刘雄 《食品工业科技》2014,(17):252-257,270
发芽后的大麦中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得到很大提高,故以发芽大麦为原料,研制发芽大麦茶制备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水浸出物和感官评分两个指标综合考虑,设计L9(33)两个指标的正交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发芽大麦茶的最佳加工工艺:发芽时间3d,烘烤时间25min,烘烤温度170℃。此时的发芽大麦茶水浸出物含量为1.667g/100mL。烘烤温度和时间直接制约着大麦茶茶汤营养成分的损失,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营养成分损失量就越大。在最佳烘烤条件(170℃,25min)制作下,蛋白质(0.3%)、氨基酸(0.32%)、还原糖(6.32%)和β-葡聚糖(0.49%)含量较低,但此条件下有一部分可溶性物质增加,如可溶性糖(3.84%)和可溶性膳食纤维(8.90%),分别增长了8.3%和38.2%,且此烘烤温度和时间下其感官综合评价最佳,其麦香味浓、茶汤色泽棕黄透亮、滋味纯正,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8.
以3个粳稻和2个糯稻为原料,制备发芽糙米,分析了糙米发芽前后游离氨基酸、蛋白质、水溶性糖类、脂肪酸值以及Mixolab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糙米相比,发芽糙米游离氨基酸总量、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及果胶酸含量显著增加。Mixolab混合仪测定的发芽糙米米粉团蛋白质结构严重弱化,淀粉糊化能力显著降低。油酸含量和脂肪酸值均增加。发芽糯糙米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及果胶酸含量显著高于发芽粳糙米,破损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发芽粳糙米。  相似文献   

9.
发芽对糙米蛋白质及氨基酸组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发芽过程中糙米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特性的变化,并与精米和糙米比较,评价了发芽糙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发芽可以增加糙米蛋白质、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必需氨基酸指数提高。发芽过程中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球蛋白含量呈下降的趋势。除发芽24h外,醇溶蛋白的含量在整个发芽期间也呈现增加趋势,增加的蛋白质主要是谷蛋白。各发芽阶段糙米的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比值均大于55%。18种氨基酸中有12种氨基酸的含量在发芽24h最高。发芽后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增加较明显,但仍是限制性氨基酸;丝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有所增加。发芽24h时EAAI最大,与FAO/WHO模式相比,EAA组成模式更加合理。发芽可以提高糙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改善籼稻米的品质,其中以发芽24h为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糙米发芽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糙米发芽最佳条件:浸泡温度为32℃、浸泡时间为8 h、发芽温度为28℃、发芽时间为26 h,在此条件下得出糙米发芽率为93.00%。对糙米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糙米发芽后还原糖含量最高提高了4.93倍,发芽糙米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了34.74%,而发芽糙米的淀粉含量最高下降了6.08%,总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26.24%、19.92%和51.67%。  相似文献   

11.
以黑糯玉米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发芽时段黑糯玉米的营养成分、热能、蛋白质消化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黑糯玉米发芽前后脂肪、淀粉、还原糖、粗纤维及矿物质都有明显的变化,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不断延长,粗蛋白、还原糖、γ-氨基丁酸及矿物质Fe、Mn、Cu、Zn、Se都呈显著上升,淀粉、脂肪、粗纤维、植酸含量明显下降,维生素B1、B2、VE含量显著增加.16种氨基酸中有14种在发芽后含量增加,发芽后热能降低,蛋白质消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生物富硒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的营养品质的影响,对富硒沼泽红假单胞菌G3 菌株和普通沼泽红假单胞菌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B 族维生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富硒培养的沼泽红假单胞菌总硒含量为875.03μg/g,其中有机硒含量为847.42μg/g,有机硒转化率为96.85%。富硒沼泽红假单胞菌G3菌株的蛋白质、菌体可溶性糖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比普通沼泽红单胞菌提高了9.10%、5.13%和42.86%,灰分含量则比普通菌降低了23.73%。富硒沼泽红假单胞菌菌体含有17 种氨基酸,普通菌体含有16 种氨基酸,富硒沼泽红假单胞菌菌体的多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普通菌,其中人体必需的蛋氨酸和赖氨酸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0% 和9.2%。富硒沼泽红假单胞菌的VB2、VB6、烟酸和类胡萝卜素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VB2 的含量提高了6.45%,VB6 的含量提高了5.77%,烟酸的含量提高了7.20%,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了45.08%,VB1 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9.2%,富硒沼泽红假单胞菌菌体的SOD 酶和CAT 酶活性明显提高,分别比普通菌高158.43% 和54.51%。  相似文献   

13.
以隆子黑青稞和藏青2000为原料,通过测定芽长、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力,探讨萌发对2种青稞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未发芽青稞中,除淀粉含量外,隆子黑青稞的蛋白质、脂肪、纤维、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大于藏青2000.发茅处理降低了青稞的淀粉、蛋白质、总酚含量和铁离子还原...  相似文献   

14.
研究花生品种“百日红”(Arachis hypogaea L.)96 h发芽过程中主要含氮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96 h,蛋白酶活性与干种子相比增加了53.82 倍,蛋白质水解度达到15.01%;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显示,部分伴花生球蛋白(50~66 kD)和花生球蛋白酸性亚基(38~49.9 kD)条带消失,同时大量低分子质量蛋白(<18 kD)条带出现;发芽对花生总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96 h后蛋白氮含量下降15.88%,非蛋白氮(肽氮+氨基氮)含量显著增加(从2.84 mg/g增加为9.20 mg/g);蛋白质中色氨酸和缬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必需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比例增加,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提高,表明发芽对花生蛋白的质量有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为扩大红高粱作为食品配料的应用范围,对比分析红高粱和发芽14 h红高粱的营养成分,并将其应用于蛋糕中。结果表明:发芽前后红高粱的灰分、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氨基酸总含量由(7.18±0.01) g/100 g增加到(8.18±0.01) g/100 g,单宁含量由0.64%降低到0.52%,VB1含量由0.076 7 mg/100 g增加到0.078 5 mg/100 g。将2 种高粱粉分别按照质量分数0%、2.5%、5.0%、7.5%、10.0%的添加量替换面粉用于蛋糕的制作,结果表明,5.0%红高粱、10.0%发芽红高粱的替代量对蛋糕的感官、比容和硬度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乐  王赵改  杨慧  王晓敏  史冠莹 《食品科学》2016,37(10):164-169
对6 种板栗的基础营养成分、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对质地进行分析。6 种板栗的营养成分呈现品种和地区差异性,河南大板栗的淀粉、总酸含量较高,而在蛋白质、脂肪、还原糖、VC含量方面河北品种含量较高,各品种的脂肪与还原糖、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VC与蛋白、还原糖呈显著正相关,淀粉与V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各品种板栗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第1、第2限制氨基酸为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大板红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32.72 g/kg。检测出46 种香气成分,香气物质种类最高的为大板栗(25 种),其次为早丰和遵玉(均17 种),大板红、塔丰及红油栗(16 种),相对含量高的成分均为醛类达50%以上。板栗各质地参数间的相关性表明,硬度与咀嚼性、胶黏性呈显著正相关,内聚性与胶黏性、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弹性与胶黏性、咀嚼性呈一定的负相关,大板红及大板栗在果仁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大于其他几个品种。综合分析认为大板红品质比较优良,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也有差异,应根据不同地理条件、产品用途等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及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17.
对多棘海盘车生殖腺和体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棘海盘车生殖腺的粗蛋白质含量为43.14%;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27.73 mg/g,占氨基酸总量的37.32%,各必需氨基酸平均得分为103.79;脂肪含量为39.22%,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8.92%,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丰富;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种类丰富且含量较高,无重金属污染,表明多棘海盘车生殖腺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多棘海盘车体壁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富含牛磺酸和胶原蛋白的特征氨基酸--羟脯氨酸;脂肪含量较低,但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二十碳五烯酸含量高达16.67%;Ca、Mg等无机常量元素和Zn、Fe、Cu、Mn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可望用于提取胶原蛋白或开发研制水产动物饲料。  相似文献   

18.
对3 种不同品牌的山西老陈醋的沉淀物中水分、蛋白质、脂肪、淀粉、还原糖、总酸等常规营养成分及总多酚、总黄酮、川芎嗪等功能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老陈醋沉淀物中17种常见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山西老陈醋沉淀物的营养较为丰富,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4.96%,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含有7 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组成相对合理,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比例为22.12%~28.28%,接近WHO/FAO模式推荐的比值(35.38%),且鲜味氨基酸比例较高,均超过50%,此外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最高分别达10.44 mg/g和14.73 mg/g,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