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粗壮脉纹孢菌发酵稻草粉生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因素及稻草秸杆浓度、培养温度、初始pH值对内切葡聚糖酶活、滤纸酶活和菌体生长的影响.初始pH 4.8,培养温度30℃,稻草浓度5%,发酵时间为6 d时,内切酶酶活和滤纸酶活均最高.而菌体生长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 5.5,前3 d用25℃培养,后期改用30℃培养,稻草浓度为2%.  相似文献   

2.
粗壮脉纹孢菌所产纤维素酶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粗壮脉纹孢菌(Neurosporacrassa)所产纤维素酶的一般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该酶的最适催化反应pH为4.8~5.3,最适催化反应温度为45~50℃,在50℃及pH为4.8时该酶稳定。CMC、C1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变化范围有一定差别。锰离子对该酶活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而铜离子和铝离子对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产酶培养基中加入洗衣粉可以促进产纤维素酶活力,而洗洁精则会抑制产酶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归纳整理现有的关于粗壮脉纹胞菌产类胡萝卜素的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粗壮脉纹胞菌产类胡萝卜素的生成途径、途径中涉及到的酶以及相关的基因,同时探讨了国内外已发现的影响粗壮脉纹胞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食品工业科技》2009,(04):160-162
通过浓硫酸显色、TLC分析、紫外扫描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传统发酵豆渣食品中分离出的目标菌株粗壮脉纹孢菌(Neurospora.crassa)所产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结论如下:豆渣经粗壮脉纹孢菌发酵后,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大增加,且主要为β-胡萝卜素,紫外扫描测得孢子中β-胡萝卜素含量达158.50μg/g孢子,产量为8.06μg/g培养基干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含量达140.98μg/g孢子,产量为7.14μg/g培养基干重,两者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粗壮脉纹孢菌是一种高产纤维素酶和类胡萝卜素的优良菌株。以粗壮脉纹孢菌固态发酵菜籽粕为对象,研究菜籽粕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96 h后粗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分别提高12.50%,232.52%,724.45%,类胡萝卜素含量由0μg/100 g增加到(64.68±1.42)μg/100g,酸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至平稳,24 h达到最高值(25.86±0.05) g/100 g,粗纤维含量、单宁、植酸、硫甙整体呈显著(P<0.05)下降趋势,降解率分别为23.48%,24.98%,10.20%,14.79%。粗壮脉纹孢菌固态发酵菜籽粕可大大改善菜籽粕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玮  杨建远  范亚苇  邓泽元 《食品科学》2015,36(23):209-214
研究考察了粗壮脉纹孢菌固态发酵豆皮酒糟培养基产纤维素酶的最优培养基组成,并用气相色谱法对该发酵条件下豆皮纤维素降解所产的可发酵糖进行定性检测。结果表明:产纤维素酶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豆皮64%、酒糟34%、(NH4)2SO4 2%,在此培养基中粗壮脉纹孢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为2.83 IU/g,较优化前的1.17 IU/g提高了141.88%,还原糖产量为18.01 g/100 g,较优化前9.91 g/100 g提高了81.74%。获得的可发酵糖的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和木糖。  相似文献   

7.
以粗壮脉纹孢菌(Neurospora crassa)为试验菌株,豆渣为发酵底物,在最适产蛋白酶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对不同发酵时间的豆渣多肽、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豆渣中的多肽、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抗氧化能力逐渐升高。当发酵时间为60h时,总酚、总黄酮含量达最大,分别为(2.513±0.032),(0.787±0.052)mg/g;当发酵时间为84h时,多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达最大,分别为(75.602±3.599)mg/g,(31.651±0.191)μmol/g,(35.537±1.408)%,(70.131±0.552)%,且豆渣的抗氧化能力与所产生的抗氧化多肽最为相关。  相似文献   

8.
模拟人体消化过程对粗壮脉纹孢菌孢子进行消化,通过酸热法提取消化后孢子粉中的类胡萝卜素,进行体外发酵。采用国标法测定发酵液的产气量、pH、NH3-N,采用气相色谱法测量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志愿者肠道菌群,结果发现消化后的粗壮脉纹孢菌孢子粉中类胡萝卜素经体外发酵,pH值趋于6.0~7.2,与人体肠道pH值接近,产气量较少,不易引起胀气,可产生的乙酸、丙酸、丁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短链脂肪酸,使拟杆菌减少,变性杆菌增加。粗壮脉纹孢菌孢子粉中类胡萝卜素有利于改善人体肠道菌群,优化肠道菌群中各菌属的比例,有益于人体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9.
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粗糙脉胞菌Neurospora crassa 1602摇瓶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液初始pH5.5,培养温度28℃,摇瓶转速150r/min,培养96h,诱导产酶碳源为3%玉米芯粉 0.5%麸皮酸水解液(0.6mol/L),有机氮源为黄豆粉或无机氮源为NH4HSO4时为最佳产酶条件。其纤维素酶活力CMCase为10.34IU/ml,FPase为0.71IU/ml。  相似文献   

10.
粗壮脉纹孢菌发酵豆渣所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浓硫酸显色、TLC分析、紫外扫描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传统发酵豆渣食品中分离出的目标茵株粗壮脉纹孢茵(Neurospora.crassa)所产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结论如下:豆渣经粗壮脉纹孢茵发酵后,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大增加,且主要为β-胡萝卜素,紫外扫描测得孢子中β-胡萝卜素含量达158.50μg/g孢子,产量为8.06μg/g培养基干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含量达140.98μg/g孢子,产量为7.14μg/g培养基干重,两者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响应面法确定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固体培养发酵产番茄红素的工艺参数,并对其所产的番茄红素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 ℃,接种量0.95%,发酵时间95 h。在该最佳条件下,番茄红素产量为(2.45±0.16) mg/g。所得番茄红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及Cu2+诱导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抑制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提取茶皂素后的茶粕为材料,研究Neurospora.crassa(粗壮脉纹胞菌)降解茶粕培养基粗纤维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豆渣、米糠、含水量及发酵时间进行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 实验,建立粗纤维降解率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组合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茶粕发酵条件为豆渣添加量29.38%、米糠添加量18.54%、含水量72%、发酵时间74.9h 时,培养基粗纤维降解率达到最大值。该条件下粗纤维降解率预测值为48.65%,验证值为48.36%。  相似文献   

14.
油茶籽粕和茶皂素中皂苷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重量法、香草醛-浓硫酸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了茶皂素粗提物(皂苷质量分数≥50.0%)、高纯度茶皂素(皂苷质量分数70%~90%)和油茶籽粕中皂苷的定量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取样量对油茶籽粕中皂苷的重量法测定精确度影响较大,采用最佳取样量(3 g)后,测定结果与HPLC法和香草醛-浓硫酸法无显著差异;样品提取方法对油茶籽粕中皂苷的HPLC法定量测定精确度影响也较大,采用索氏提取法可有效去除杂质干扰。改进后的重量法、HPLC法和香草醛-浓硫酸法对纯度不同的样品中皂苷定量测定结果均较为吻合,即均适合于油茶籽粕、茶皂素粗提物和高纯度茶皂素检测。  相似文献   

15.
耿英龙  陈钢  苏伟  范秀芳  简素平 《食品科学》2014,35(17):181-185
为探究微生物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方法,以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3.1607为发酵菌种,通过Box-Behnken原理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用研磨法结合超声波破碎法破碎菌体并以乙酸乙酯-丙酮(2∶1,V/V)混合有机溶剂浸提色素,对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以乙腈-二氯甲烷(10∶90,V/V)为流动相并在472 nm波长处检测,能很好地分离出番茄红素。最终得到番茄红素最佳摇瓶发酵生产工艺为:发酵温度30 ℃、6.5%接种量、100 r/min振荡培养110 h,得到番茄红素产量达10.09 mg/L。  相似文献   

16.
从油茶饼粕中提取油茶籽多糖和茶皂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从油茶籽饼粕中提取油茶籽多糖和茶皂素的最佳工艺。首先比较水提法、醇提法提取油茶籽多糖和茶皂素的得率和纯度,然后结合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对茶皂素的纯化进行进一步研究,确定了油茶籽多糖、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75℃,2次浸提,油茶饼粕和水的比例两次分别为1:9和1:5,浸提时间每次各1.5h,油茶籽多糖得率9.09%,质量分数20.67%;茶皂素得率18.19%,其质量分数为62.35%。采用大孔树脂纯化茶皂素,收集体积分数70%醇洗脱溶液,得到90%以上的高纯度茶皂素。  相似文献   

17.
油茶籽油对大鼠降血脂和预防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油茶籽油辅助降血脂和预防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预饲养4d后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A.高脂对照组、B.空白对照组、C.高剂量茶籽油组、D.中剂量茶籽油组、E.低剂量茶籽油组、F.橄榄油对照组;各组每kg体质量的日喂食标准为:A.150g高脂饲料和9.0g生理盐水,B.150g基础饲料和9.0g生理盐水,C.150g高脂饲料和9.0g油茶籽油,D.150g高脂饲料和3.0g油茶籽油,E.150g高脂饲料和1.5g油茶籽油,F.150g高脂饲料和9.0g橄榄油,并以高脂饲料建立高脂模型;连续饲养7周后杀鼠,制备血清以备测定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取肝脏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其脂肪病变程度。结果:与高脂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茶籽油组大鼠血清的TG和TC水平均极显著地降低(P<0.01);3个剂量茶籽油组大鼠肝脏的脂肪病变程度明显轻于高脂对照组(P<0.05),其中,高剂量组与橄榄油组类似,即:90%病例为正常肝或轻度脂肪肝,仅10%病例为中度脂肪肝,而且均与空白组的表现接近。结论:油茶籽油具有辅助降血脂作用以及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茶籽毛油中极性抗氧化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茶树 (Camelliasinensis)种子经热榨制取的茶籽毛油经长期储藏仍不会氧化变质 ,在加速氧化试验中显示良好的氧化稳定性。以低级醇萃取得到的毛油极性萃取物 ,通过化学定性试剂显色及TLC层析分离证实其中含有酚类物质 ,但不含黄酮类物质。极性酚类物质的减少导致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相应降低。而在RBD茶籽油中依不同浓度的添加极性萃取物 ,发现与氧化稳定性具有量效关系。极性酚类物质添加浓度 (X ,mgGA/kg)与加速氧化条件 (6 0℃ )下油样增重率达到 0 .5 %的天数 (Y0 .5% 具有如下线性关系 :Y0 .5% =0 .1419X 10 .6 4 ,(r =0 .9916 )。在添加量为 110mg/kg油时 ,使RBD茶籽油氧化稳定性基本恢复到毛油水平。证明极性抗氧化物质是茶籽毛油中主要的抗氧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